【书画知识】论线性艺术与点性思维

[导读]读本文看一下文中的黑体字部分就可以了,其余的基本上属凑字数之用,可以不看。(注:没有黑体字是小编的问题)

在我们的文章里将出现四个有趣的新词汇:线性艺术、线性思维、面性思维、点性思维。

书法热的高潮一波一波地掀起,书法的道路却越走越窄,越走越挤,天地越来越小了。

这是因为书法本身是线性艺术。在细若游丝的窄小的空间里,不仅限制了我们的艺术创造力,更可怕的是规范了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习惯在窄小的思维空间里带着强烈的思维定势来思考世界(即线性思维),同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排斥其他的思维方式,如面性思维、点性思维等其他思维方式就很难进入我们的思想。

(一)线性艺术

书法,也只有书法是所有造型艺术中唯一的纯粹以线条为表现元素的艺术。由于它所构成的元素过于单一,与别的门类“混血”的可能性极少,因而它所赖以存活的延续方式也是呈线状的,它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也是呈线状的,两千年以前与今天相比,没有任何扩大,只不过以前没有像现在这么拥挤罢了。

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只有书法是以“过去进行时”作为参照而存在的。首先,中国书法是“寄生”在汉文字上繁衍的一门非独立的视觉艺术。作为文字,没有任何创造空间,也不需要有新的创意。对文字稍作变更都将是错误的,这是一条铁一般的线,比铁轨还要严密。任何书法家的思维与行为都不可能有出轨之企图,这就铸就了书法家的线性思维模式。

其二,耗尽我们才华与青春的几种书体也是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的,在书体问题上也没有任何创造的空间,“真草隶篆”只有永远的延伸,没有更新的发展,千百年来,书法的活动空间就这么大了。

其三,书法的审美习惯与品评标准也几乎是千年不变的。古人所确立的传统的审美品评标准至今还在我们审美规范里占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文字的依赖,对传统审美的依赖,使书法成为重摹仿、轻创造;重传统、轻自我的“长线”艺术。同时也使书法人的思维习惯趋于线性。

线性的艺术也造就了习惯于线性思维的艺术家,而且这种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书法界是根深蒂固的,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化石。

我们习惯于线性思维,而线性思维正是我们的天地不能扩大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放弃一些线性思维的习惯,而应该学会一点面性思维与点性思维的新的思维方式。

那么什么是面性思维,什么是点性思维呢,我们还得从线性思维说起。

(二)线性思维

我们的文化氛围,生活空间,影响着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察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形成。特别是搞书法,长年累月与线打交道,对线有根深蒂固的依恋。我们从小就习惯用线来打轮廓,大到一座山,小到一片叶,都是用线勾描。久而久之,凡观察物体,首先看到它的轮廓线,而轮廓线里面装的是什么,甚至就忽略掉了。这是东方文化最习惯的一种概恬性较强的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这也是东方文化滋养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在这里称之为:线性思维。

从史前岩画,到象形文字的变迁过程中,不难看出我们的先人用线来表达物象的技巧,是逐渐地洗炼概括的,线性思维的逐渐成熟、升华,并影响着后人逐渐以线性思维来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并且通过线的组合来记录语言,表达思想。在我们东方文化中,线不仅仅是描绘事物的一种主要手段,构成文字系统后,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的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可估量的武器。

从线描到文字,是“线性思维”高度发达的思维形式;是从具象到抽象升华的结晶;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历史斗争,与自身斗争所产生的伟大的艺术。有一些文字非常神奇,语文老师曾给我们举 过这样的例子:如“哭”字,你不论怎样写,怎样看,它总是一副痛哭的悲哀的表情,而“笑”字则不论如何写,如何瞧,它都是一种眉眼含喜的、乐不可支的笑的表情。这里面当然不排除某些心理的作用,但它毕竟是用极简单的线条,如此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人类复杂的表情与情感。如“怒”字,还有谁能用具象的描绘胜过它所表达的这种感情上的夺人的气势?这的确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每一个字都是线性思维孕育出的伟大艺术品!而这一切优秀的文化,也只有习惯于线性思维的民族才能与之灵犀相通,才能欣赏她并运用她。

我们再回头看线性艺术的书法,所谓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心态,甚至能反映作者的道德品格等,也只能放在有“线性思维”习惯的文化背景中观照,才能得以实现。

(三)面性思维

以西方绘画的观察方法来看,物体上是没有线的,只有体与面,所有物象皆由块面构成,你看到的线只是块面的转折或交界。

一根圆柱,可以分析为由许多个面组成,一根头发丝也是可以理解为许多个面组成的,这就是西方人的观察方法,由此而形成的思维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面性思维”。

也许,“线性思维”与“面性思维”是东西方思维习惯乃至导致文化特征的形成的最本质的因素之一。

“线性思维”是十分感性化的一种思维方法,其观察方式带有较明显的概括性,并带着较强的主观因素对事物进行取舍与提炼,甚至产生了“不求形似”“贵得神似”的思想,削弱了对客观事物的“真”的追求。

“面性思维”比之于感性化的“线性思维”,显然要理性得多,客观得多。“线性思维”象垂钓,用一根线沉入想象的水底,在窄小的范围里作文章,“面性思维”就象撒网,把面铺得比较广,扩大了想象的空间与思维的能量。在“面性思维”主导下的西方艺术家们,凭着那种“穷尽事理”的求“真”努力,也曾为世界创造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创造了有别于东方特色的灿烂文化。

“真”本是科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因而习惯于“面式思维”的西方伟大的艺术家,往往又是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求“美”的同时往往十分注重求“真”。如古希腊维纳斯雕像的作者,绝对是一位解剖学大师;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画家达·芬奇,同时在工程、建筑、解剖、机械等各个领域都登峰造极;被称为“唯一伟大的雕刻家、画家”的米开朗基罗,同时是伟大的建筑家,在科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而历代中国书画大师中没有一个是科学家,但他们往往同时是文学家、诗人与禅师。远如苏轼、黄庭坚、董其昌、石涛、郑板桥,近如吴昌硕、齐白石等。

“线性思维”适合于文学家。

“面性思维”适合于科学家。

线性思维与面性思维,各有各的优势与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科学的迅猛发展,在网上,东西方的地域距离将不复存在,从思想观念到生活方式、文化基础都发生冲撞与磨合,包容与同化。世界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修养乃至思维方式都在变化,每一代人都会有一代人的文化特色。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有缺陷的。长处的伴侣正是短处,优点的影子正是劣点。线性思维与面性思维有互相相容的地方,也有互相排斥的地方,各自的优势都不容许对方同化,各自的不足又很需要对方补充,这应该是一对时而调和,时而冲突的矛盾。人类有没有解决这一矛盾的更先进、更高级的思维方式呢?回答是肯定的。点性思维就是一种比线性思维与面性思维更先进的思维方式。

(四)点性思维

点、线、面是绘画三要素。在我们的文章里,既然已产生“线性思维”和“面性思维”这两个概念,那么可不可以再来一个“点性思维”呢?

地图上某一条高速公路,仅仅是一条线,可到实地划取短短的一段,对一个农民来说已经是占了他全家的责任田了。汽车走半天走不出头的大城市在世界地图中也只是一个点。

纯粹意义上的线和面都是不确定的。线也好,面也好,其实它们都是点。因为线是点的延伸,面是点的扩张。从运动的观点来理解点、线、面三者的关系,可以列出下表:

线:是点的延伸,是被拉长了的点,同时也是面的压缩,是被压缩了的面。

面:是点向四面扩张的形态,是膨胀了的点,同时也是线的扩张,是被粗化了的线。

点:是线的收缩状态,也是面的压缩状态,是大背景中的小面。是线的一次方分割状态,是面的二次方分割状态,是体块的三次方分割状态。

由此看来,点线面三者的形态,没有质的区别,只是它们所处的视觉环境不同,才有其不同的地位与状态。点和面从某种角度是可以划等号的,你认为一个是“面”的形态,放在足够大的背景中时,它是一个点。或者说,线和面都是由点发展而成。

基于此,我们提出“点性思维”这一概念。试着想下去:面划分下去可以变成线,线再划分成点,点再划分成更小的点,成为分子、原子、核子、中子、粒子……肉眼看不到的点,聚合起来,有可能是线,也有可能是面,也有可能是一个形体。这些肉眼看不到的点,就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气”。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这一观点:“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东汉王充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清人沈宗骞说“天下万物本气之所积而成。”我们以前一直很不理解,世界万物,高山大海、地球、月球、实实在在,怎么会是由“气”构成?因为气由点构成。从绘画的角度我们可以这么说;任何描绘对象不是由线构成,也不是由面构成,而是由点构成的。这是“点性思维”的主要意义之一。

书法家习惯线,推崇线。但我推崇点:点不仅是一切笔墨形态的本源。点也是构成整个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万物皆点也。(这一命题另文讨论)。

点性思维理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万向的、运动的,发展趋势具有不确定性,以及不可预料性,思维能量大。比如人:每个婴儿都有可能是伟大的天才,而每个垂暮的天才,都已天命可知了。特别是书法的行草与中国画的写意画,一笔既下,第二笔如何下法?对点式思维来说,有很多选择,可以创造无限的新天地。

讨论“点性思维”有助于理解思维发展的多元化;有助于认识事物发展的多元化。世界发展到目前的状况也不是必然的,往往是由一些微小的偶然事件(点)促动着,改变着,左右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格局与进程。点是最渺小的,也是最伟大的。树上的一个苹果在牛顿面前掉下,人类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壶开水,使瓦特发明了蒸气机,使世界掀起了一场工业革命;一株特别健壮的水稻,在袁隆平面前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十多亿人的粮仓。

“线性思维”和“面性思维”都是循序渐进的,是以量的增加来改变思维状态的。而“点式思维”的主要意义,在于思维过程中的“爆炸”,而产生质的飞跃。也只有点性思维才有可能产生思维能量的聚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产生灵感,产生创造性思维。

微观地说“点性思维”象飘浮在空气中的一颗尘土那么自由。宏观地说,“点性思维”象星体在太空中畅游。它的思维空间应该是无限广袤的,点性思维脱离思维定势的制约,历史与现实的环境氛围影响较少,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万向的、多元的、自由的。“线性思维”在思维发展的进程中,新的思路无法与先前的思维成果相分离。这就是书法与国画一直不会忘记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深层原因之一。

“点性思维”是真正的开放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是天才的思维,是能够让普通人产生天才想法的思维。

(五)与人为线,不如自我成点

与人为线,不如自我成点。在书法史上,大的书法事件,大的书法家,著名的书法作品,一碑一贴,都只能是一个微小的点。只是我们编写历史的人,都习惯用几根线把它们编起来(所以写史叫编史),仿佛书法艺术的发展是有轨迹,有脉络可循的,这是典型的以线性思维来对待点性事物的例子。而我们在这类书法史论的影响下也以为书法的发展是一条线一条线地下来的,一方面误导了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的思维更趋线性化。对历史上的那些点,不能否认有些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有些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象夜空中的星星独立性越强,越闪亮。

书法教学,学习传统这一环节是不可省略的,而我们往往较注重字体、风格、流派的模访,而轻视了创新思维,创造精神的偿试。搞艺术与人为线不难,难的是独立成点。天才开派、庸才附流,开派者会留下一个亮点,附流者只能是蝌蚪的尾巴。

你把自己看得越渺小,你的生存空间就越大。由于“点”是本文所认识的最小物质单位,思维空间是最大的。因而点性思维的包容量也更大。在点性思维的观念里,应该容得下任何为我们暂时不理解或不赞同的创造。当我们自己暂时失去创新能力时,能欣赏别人的创新,同时对我们不认同的一些创新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从而激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书法的天地就会越走越广阔。例如在对待“现代书法”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往往不够宽容,原因是以线性思维的思维定势来看,现代书法不太象书法。线性思维往往会把传统作为参照物,即把既成的事物来对照新生的事物,看看不象的就会在潜意识里加以否定。

再比如书坛上出现某种稍有新意的现象后,必然会有理论家来分什么流、什么派。以性线思维的惯用方法,用一根线把它穿起来或围起来,于是某种新现象也就乖乖就范,就在这根线所圈的范围里作文章,没有更多、更大的动作了。

线性思维是一种我们自己也不易意识到的自我陶醉、自我束缚、自我封闭的思维方式。线性思维的思维惯性是我们很难克服的一种制约创造性思维的强大力量,是制约书法艺术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时代的发展,书法的地位与作用正在不断地变化,如:随着电脑的普及,手写文字的弱化,书法的实用功能也逐渐减弱,而其艺术审美功能日趋独立与凸现,书法对文字的“寄生”已不是长久之计。天应该更高远、地应该更广阔。套用一句时事性的话:“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半个世纪以来,书法界没有出过思想家,我不能确定书法界的“思想”是没有解放出来,还是根本就不存在解放对象,人类产生少数思想家之后,大部分人就失去了思想。但只要脑子是健康的人,就不会没有思维。问题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否健康而有活力,是否象我们所追求的艺术一样具有独特的方式与魅力。

书法固然是线性的艺术,但我们却应是具备点性思维的艺术家。

图片为作者作品

[作者简介]

蒋天耕,系中国书协会员,主要论文有《气息论》、《空白论》发表于《书法研究》等报刊,论文曾入选首届西安国际书法理论研讨会,入选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该文部分章节曾在美术报上摘要发表。

(0)

相关推荐

  •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另一个与形象思维相对应而存在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指的是一般性的认识过程,其中更多理性的理解,而不多用感受或体验. 中 ...

  • 系统思维是终身受益的一种能力

    导言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而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处延,其 ...

  • 书画知识 | 书画的悬挂与艺术讲究

    在家居单调的墙壁上悬挂一幅漂亮的书画作品,会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端庄雅致的感觉.闲暇时坐下仔细品味,书法的隽永含蓄.笔法飘逸妩媚:绘画的幽雅精美,装裱工整富丽,无不使人心旷神怡. 悬挂字画作品的总体原则 ...

  • 【书画知识】国画的分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

  • 「书画知识」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现在喜爱书法和研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初学者往往充满困惑.我接触最多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学书法从哪种书体入手;一个是怎样欣赏书法艺术. 赵孟頫<前赤壁赋> ...

  • 书画知识:书画鉴定常识

    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书画鉴定也就是泛指宣画-中国画.书法的鉴定.鉴定需遵循鉴定规律和一般原则.即时代艺术特征.艺术家或主体艺术特征.特殊的时空特征等作真伪价值的判断. 艺术价值的鉴定也是遵循上述原 ...

  • 「书画知识」书画用印的讲究

    中国的印章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见之于古书画上钤盖最早者,应以唐太宗"贞观"年号的联珠印为始. 宋代以前,画家都不在自己的书画创作上钤印.宋元以后,钤印蔚然成风.历代收藏家对于古代 ...

  • 书画知识入门:书法字体介绍之“隶书”

    谈到隶书,以其浑厚遒劲的笔画,可爱浑圆的字态,都会博得大众的喜爱.写隶书最常谈到的笔画便是"蚕头雁尾". 若要解释起来,那么,"蚕头"是指隶书长横波画用裹锋逆笔 ...

  • 女性行为艺术的自传性叙事:以何成瑶为例

    对应在<行为艺术30年报告之一:中国行为艺术有无新的可能性?>一文中,笔者采访的几位非艺术行业从业者对中国行为艺术有着"不是裸着,就是割肉"普遍印象.本文将关注点放在回 ...

  • 书画知识

    涨知识|书画知识大全,终于找齐了 红松画社 前天 收录于话题 #每天一个国画知识 29个 一.书画常用式样名称: 条幅:一张长宣纸全开或对开(半折),为条幅. 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也称 ...

  • 书画知识大全,终于找齐了

    一.书画常用式样名称: 条幅:一张长宣纸全开或对开(半折),为条幅. 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也称对联或对子. 中堂:将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单独或挂于楹联之间为中堂. 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