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体画的形成和特点

  院体画的形成:

  宋朝建国之初就设有翰林图画院,集中社会上的名手及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因宋代皇帝对书画的爱好而重视画院建设,画院体制逐渐完善并扩大规模,尤以宋徽宗最为突出,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繁荣时期。赵佶认为画师的技艺有待提高,加之他本身的艺术修养,而专设画学专业,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赵佶兼任院长。

  而通过考试录取或推荐的画家,据水平及职位分为待招、画学正、学艺、祇侯、画学生等职务。

  赵佶又设画学,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兼习古典籍,设取士标准,不仿前人。

  又因翰林书画院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使绘画风格符合阶层爱好,出现院体画风格。

  院体画特点:

  1,重写实,并强调立意构思,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2,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而又不泥守古法。

  3,重视创作,注重观察生活,提倡精微描绘,追求意境表现的趋向和趣味。

  4,院体画形成以“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精深完备,讲求严格的法度,以赵佶、黄荃为代表画家。

  5,由于院体画法度及趣味等方面的完备,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画家思想,限制个性发展和笔墨技巧的变化,使有些作品趋于刻板、繁琐或柔媚、平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