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究竟是什么意思?
《心经》写色空总共16个字: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空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空指的是自性的“外貌”,意思是自性的样子是空。即自性性空。这个空,不是空有相对的空,不是断灭空,也不是虚空,不是顽空。
二,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1,从佛法道理上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说:色不异于空,空不异于色,色当下就是空,空当下就是色。
色是色相,一切有形质的物质皆称为色。其实也就是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这六种色尘可分类为:
1)可对可见色:可以面对也能看见的色相。比如手机,电脑,灰尘,细菌,光,动植物等。即色尘。
2)可对不可见色:可以面对但是看不见的色相。比如声音,香臭,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冷暖湿热等。即声尘、香尘、味尘、触尘。
3)不可对不可见色:不能面对也看不见的色相。即法尘。比如大自然各种自然规律,比如水向下流,庄稼春生秋黄,等等。又像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我们都要遵守,将之落入心意识里,从而成为识尘。
那么,比如手机,手机是由主板、闪存、处理器、屏幕、外壳等各种零件组成。这些零件呢,又由其它原料组成。组成零件的原料,由有上一级原料组成……。到了最初级原料其实就是各种金属非金属元素了。而这些元素,同样可以继续上溯,分子、原子、电子、质子……等等等等,上溯到最后,其实就是“空”了。
这就是“色不异空”。
这个空,虽然看不见,但是不能说它没有,若完全没有,就不能向下组成各种元素了;但是也不能说它有,因为它的形态就是空的。所以可以说它是:有的无、无的有。
这就是“空不异色”。
上面举的手机例子,手机,是我们加工生产出来的,那么,我们通过逻辑推理,再一层一层的上溯回去,其实就可以发现:手机其实就是空的。(因为制造它的原材料上溯到最后就是空。)
所以这就是“色即是空”。
反过来,由空而成的手机,这就是“空即是色”了。
把这16个字再总结成4个字,其实就是:色空不二。——妙有真空,真空妙有,色和空是完全一样的。
2,从修行阶段上说。
为什么经文里不直接说“色空不二”,却反复地重复呢?因为这是佛的慈悲,为了教导不同根基的众生,才不厌其烦地反复叙述的。
色不异空,针对的是凡夫。
因为凡夫都认为色相是实实在在的色相,是完全存在的事实。他们不知道这些色相其实都是空的。
空不异色,针对的是二乘修行人。
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修行人往往偏于空,他们看到宇宙万有,像上面这样分析手机为什么是空一样,分析到最后发现都是空,于是一切都看空。他们向上由色溯空,却往往难于向下由空回色。所以佛提醒他们:空也是不异于色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针对的是大乘初门菩萨。
大乘初门菩萨虽然知道色和空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在这里有意无意的就把色与空对立起来了。还是有对立的法相。所以佛为了提携大乘初门菩萨们,又告诉他们:其实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你们千万别把空色对立的去看哦。
佛、大菩萨们眼里的色和空,是妙有真空,真空妙有的。本然如此也。
“色不异空”,这里的“色”指的是物体的形状、颜色、状态,代表世界一切有形的物体,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物质现象。比如我们要去认识一个人,必须通过这个人的外貌特征或者音色等特点去辨识。我们世俗中的人要去认识一个物体,必须通过它外在的信息去了解这个物体,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就是“色”。这里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并不是虚空、不存在的意思,而是指没有实体性、自主性。“色不异空”中,“不异”是“不离”的意思。也就是说虽然世间万物存在的形态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空性,即无实体性、无自主性。
因此,“色不异空”的意思就是世间一切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都离不开空性而存在。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因缘和合而生,虽然存在,但是没有实体性,故而“诸法空相”。《金刚经》中也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相对于有为法来说,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有相事物,都是虚妄,其本质都离不开空性。又因为一切事物具有空性,依因缘条件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事物、形相,所以叫“空不异色”,指世间一切事物虽然空性,但却又不能离开一切法而单独存在。我们要证得空性,并不是要消除这个实实在在存在的物体,或者等它坏了,才能证得空性。而是在它存在的当下,就要觉照出无我、无常的空性。
后面两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整个句子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着相,不要在任何外相上执着。要知道世间一切事物本来就是空的,所有的物质现象皆是因缘条件而产生,也以因缘条件而消失,一切皆空,如果我们在这些虚妄的物质现象上执着、生分别之心,就会烦恼不断,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佛教教导我们以“空”来观照自我及世间一切事物,并不是消极的,而是要我们彻悟人生的真谛,多反观自己的内心,做到如如不动,任凭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够离一切相,不为所动,境随心转,得到真正的宁静和自在。
佛菩萨是觉者,已经证得空性,不用通过物体的外形去觉知事物的特性,而是知因识果,洞彻世间三世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教里讲,我们人类的这个色身其实也是虚空不实的,都要经历“成住坏空”这样一个过程,虽然终究为空,但是我们说了“空不异色”,空性也离不开一切法相,所以要我们借假修真,借助这个假的色身来实实在在修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心经》里还说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除此之外,《金刚经》里也说到,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句话可以说是金刚经的精髓了。不论是《心经》还是《金刚经》,都在讲空性,远离妄想执着、颠倒梦想,“深处身海底,无我大光明”,我们要像佛菩萨那般,离一切相、无二无分别,才是解脱的关键。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