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敬重、害怕之意。大凡有自知之明者皆有所敬畏,而无敬畏之心的人也不过两类。
一是得志便猖狂。“子是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小人得志狂,走路踩弹簧。说话拉长音,进家不认娘。“小人得志便猖狂”,但“站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千古不变。
二是无知者无畏。《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无知者不学无术,不知天高地厚,也就什么都不会害怕。眼高手低,目空一切,其结果必是一事无成,甚至碰得头破血流。
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
敬畏神灵。《后汉书》记载: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前来拜见,深夜带着十斤黄金赠送给杨震。杨震不接受。王密说:“深夜,不会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杨震所说的“天”“地”并非实有的物质,但它却是深藏于人的心中的一种信念。人不可以迷信,但却不能无信念,人应该敢想敢干无所畏惧,却不能失去从心底深处对神灵的敬畏。人在心里始终有一个“神”用来顶礼膜拜,其实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面做人做事的镜子。有了神灵的烛照,对神灵永远怀着敬畏之心,人生就有了坚守不渝的道德尺度,有了支撑人的精神世界的心理杠杆。
敬畏祖先。生命来之不易,在我们的背后是一条生命的河流,它生生不息经由千百代父母,带着无尽的爱,流向我们。这千百代父母就是我们的祖先,他们经历过战争、灾难、乞讨、走投无路、流离失所,所有的苦难没有击垮他们的坚强,他们坚定地把血脉传承给我,我们对祖先当心怀敬畏。
敬畏师长。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好老师胜过好父母。他们象蜡烛,象春蚕,照亮别人,牺牲自己。我们应感恩他们,永远敬畏他们。
敬畏同事。人走到一起是缘纷。我们要敬畏贤良,敬畏智者,敬畏强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志同道合,互相帮助。对弱者我们也不应逞能,帮人一把,共渡难关。
敬畏后辈。《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辈容易超过前辈,是可敬畏的。后生可畏,非虚言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敬畏生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
敬畏自然。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
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常怀敬畏之心,是一个有品位、有思想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感谢关注“淮阴语文”,欢迎赐稿。来稿信箱2786400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