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点评2018年巨亏1155亿 如何避免成为京东第二

"仙女们,中午外卖点什么呀?"每到11点,我们的领导小群里就会有这样的讨论,美团,大众点评已经成为我们经常会选择的软件。

美团点评董事长兼CEO王兴曾在上市发布会上表示,美团拥有3.4亿年度消费用户,平均每4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在美团上花过钱。

这个可以说是垄断了中国外卖行业的公司,在去年9月份上市后,其经营的边界愈发扩大,但是其业绩并非如外界想象那么好,而且还有亏损加大的趋势。

3月11日,美团点评公布2018年Q4及全年财报。据财报显示,美团点评第四季度营收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亏损34.1亿元,2017年同期亏损28.1亿元。

《每日财报》注意到,从全年来看的话,美团点评2018年全年总交易金额为5156亿元,同比增长44.3%;营业收入652.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92.3%。但是亏损额高达1155亿元,超出想象。

如果排除优先股等特殊会计处理后,美团点评2018年的亏损净额仍有85.2亿元,同比上涨198.6%。

优势在于庞大的交易用户

根据《每日财报》的查阅,截止到2018年末,美团点评已经拥有3.4亿的庞大而忠实高黏度消费用户群,这就表示美团点评已经占据国内4成的消费群体。而且美团点评在这样庞大的用户群体基础上得到的不仅仅是他们在美团点评上的消费频次,更是给予了美团点评大量的用户数据。

在这强大的用户群体的基础上,美团点评与全国线下地区展开合作事宜,并且创新式的开展了涵盖外卖、美食、KTV、出行和酒旅等多个盈利项目的生活服务全场景模式。

近日美国著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发布了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排行榜,美团点评成功上榜。

《Fast Company》给出的上榜理由是,美团点评是一个集外卖、酒店住宿和电影票等服务的预订和交付于一体的中国科技平台,2018年上半年,处理了2800个城市的3.5亿多人提供的277亿笔交易,价值338亿美元。也就是每天每秒处理1783个美团服务,每个客户平均每周使用三次。

互联网分析师尹生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也曾表示,总体而言美团点评的业绩表现较为稳健,餐饮外卖与到店、酒店及旅游为新业务的开发提供了足够空间。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进一步下降,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规模经济。

主营业务外卖业务并不性感

从美团点评公布的最新成绩单不难看出,其如今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困境。

《每日财报》注意到,美团的经营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时代网站、软件层出不穷,互联网获取新客的成本持续上涨。大形势下美团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Q4显示,美团用于交易用户激励费用2017年四季度的13亿元增加至2018年同期的15亿元。这还不止,仅第三季的推广及广告开支费用就高达11亿元。

在这种形势下美团点评营业收入如果不能同步增长,即使是拥有庞大用户数的美团点评也难以被投资者认可,没有资本,一切都难以进行。

2、主营业务外卖不是一个好生意,盈利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

根据美团点评的Q4财报,餐饮外卖方面的营业收入为110.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季度增速下降了18.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增速的减缓,是由于与饿了么的竞争加剧。

事实上,即使没有饿了么的竞争,外卖业务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生意,因为低毛利、重资产。这两项是所有生意中最避讳的两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外卖做的是存量市场的生意,把原来的堂食变成了外卖单,最终向b端收取费用,这实际上是抢夺了部分商家的毛利。而从商家收取费用的空间是有限的。

2017年,美团外卖业务的变现率12%,2018年提升到了13.5%。而餐馆的毛利率通常在10%~20%,也就是说20%会是外卖抽佣的上限,尽管美团还有提升的空间,但如果这样,对于商家来说,是不是就竭泽而渔?

外卖生意至于向用户收钱,这个更难想象。相反,为了吸引用户,刺激需求,美团每年的用户补贴都在几十亿上下。2018年,美团用在用户补贴的费用就花费54亿元,这可都是花钱买流量。

而重资产这块,主要体现在专送配送骑手的投入。财报显示,骑手从2016年的17.2万人增加到53.9万,骑手成本也从2017年的183.24亿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305.16亿元。而2018年的订单数量为63.93亿元,同比增长56.3%,66%的成本增长远高与订单数量的增长。

是以,2018年美团外卖业务毛利为52.68亿元,算上54亿元的用户补贴,差不多刚刚打平。

在《每日财报》看来,外卖业务可以为美团构筑护城河,令美团成为市值超500亿美金的公司,但并不是一个好的赛道。

重点在推的酒店业务,美团目前做的很不错,Trustdata显示,2018年的一季度,美团点评的酒店在线订单,超过了携程系的综合,将近占到49%的市场份额,但是从交易额总量来看,携程系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占比68%,美团占比13%。

至于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务收入虽有所上升,但此类业务带来的支出却居高不下,拖慢了美团点评的盈利进程。美团点评财报中透露,自2018年4月4日收购摩拜100%股权时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亦贡献亏损45.5亿元。

必须寻找新的盈利空间

持续亏损也让美团吃尽苦头,近6个月股价仍呈下跌趋势,自美团点评公布年度财报后,股价更是一度暴跌。

2018年10月底,王兴为进行美团点评业务转型和组织升级,发内部信宣布进行调整,这次调整重点在于业务上的变化和收缩。

大零售事业群拆散,生鲜零售、外卖、餐饮B2B等业务被纳入到不同组织部门中。新成立了到家事业群,统筹外卖、配送、闪购、智慧厨房等业务。上市前轰轰烈烈的打车业务权重被明显降低:以打车为核心的出行事业部被塞进新的LBS平台。

显然美团点评自身也在探求解决当前困境的方案,美团点评CEO王兴表示,"随着互联网深入下半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我们将继续践行'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企业使命,通过技术创新,逐步推动和完善供给侧数字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商家通过美团点评获得强劲增长动力。"

但是美团面临的来自阿里的狙击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针对美团的生活服务商定位,阿里正在全面围堵,譬如收购饿了么(针对美团外卖)、飞猪换帅(针对酒店业务),到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如果美团不能够突围而出,找到行之有效的盈利方式,在未来两三年的日子会并不好过。毕竟资本是最无情的,如果一旦公司盈利无望、增速放缓,就会被资本抛弃,有可能重蹈2018年京东的覆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