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杰伊瑟尔梅尔”,金色沙漠,异域风情,千年古堡,行摄印度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行走印度」8
接上集:《印度的种姓制度「行走印度」8》
杰伊瑟尔梅尔,行摄印度行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向往它四周环绕的金色沙漠!
向往它与巴基斯坦边界相交的异域风情!
向往它千年古堡上演的古往今来!
边塞杰伊瑟尔梅尔,城堡建筑用的当地特殊金黄色的沙岩,大漠落日余晖西照,城堡,住宅都散发出金色,人人们也被金色包裹,人们称之黄金之城。
金城原居民都是印度拉吉普特族后裔,感觉特别像吉普赛人。
她们眼睛深邃,带些淡淡的蓝,鼻子像雕塑一般,具有一种野性的美,美貌震撼人的心灵。
杰伊瑟尔梅尔城堡1156年修建,历来是守候边塞的军事要塞。部分碉堡至今仍保留着铁炮。
杰伊瑟尔梅尔古堡应战争而生,也有着惨烈的历史。在这里,历史上曾举行过三次壮烈的陪葬仪式。
对于当时的皇室妇女来说,她们的丈夫若战死沙场,为了荣耀,她们必须从城堡上跳入广场燃烧的巨大火堆中,而不是苟活。
杰伊瑟尔梅尔广场,有一座高打五层华美建筑,两扇入口的大门上,布满红手印,犹如还淌着鲜红的血,那是皇宫妇女们为陪葬丈夫,纵身跳入火堆的见证!
行走在杰伊瑟尔梅尔古城堡上,步步是历史,每块砖都有那难忘的故事。
杰伊瑟尔梅尔居住的每家别致精细,他们有可能就是过去达官贵人的后裔。
城堡内,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们在做功课。
女孩的未来不是梦,书本为她搭上未来。
城堡内,快乐的孩子们和家人在做游戏。
城堡外确实另一个世界,都是童年,贫富差别如此之大。
孩子们用一个袋子当滑滑车在做游戏
城堡内,我曾经把一袋打开的饼干给学习的孩子,她摇头不要。
城堡外,我又把那包饼干送给了抱着弟弟的小女孩,她喜欢的接了下来。
杰伊瑟尔梅尔有多达七座建于12世纪的耆那教寺庙。庙内拥有着精美的石雕塑像,向人们讲述着印度教神的故事。
耆那(汉语拼音qí nà)。意思是情欲的战胜者,即圣人。就是战胜情欲和解除精神束缚的人。
给大家讲下耆那创始人大雄的故事。
公元前600年前后,大雄在印度南部的吠舍离城出生,诞生比释迦牟尼早些年。大雄有个当君主的父亲,纯粹的富二代,生活奢华。
大雄婚后生有一女,但他并不感到幸福,他大约30岁时便立志出家苦行,寻找解脱不幸的宗教途径。
途中艰难跋涉,衣服破烂不堪,从此裸体行乞。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他苦行修炼,长达12年之久。终于在吠耶婆达东北建皮耶村的一棵沙罗树下觉悟成道,时年42岁。
大雄得道后,便着手创立耆那教,以“七句义”为基本教理,“命、非命、漏、缚、戒、灭、解脱”。
耆那教强烈否定当时婆罗门教的部分教义主张,针锋相对地提出吠陀并非真知,祭祀杀生,只会增加罪恶,婆罗门是不学无术的祭司。
耆那教的宣传种姓平等,主张五戒、灵魂解脱等教义使得其吸收大量信徒,并迅速发展。
耆那教是坚守苦修的宗教。耆那教认为,只有严格实行戒律,经过裸体苦行,才能清除旧业的束缚,达到“寂静”,灭绝情欲,获得“解脱”。哪怕时至今日,耆那教徒们仍有这一思想。
耆那教寺庙在印度众多,是印度教的主力部队,信徒者多。
我在美篇行摄印度之五中提到的卡久拉霍神庙曾提到:在其南庙群里就有一座耆那教庙,可见其在印度教中的重要性。
我们坐在城堡内一家高顶餐厅上,品尝着意大利风味的午餐,眼前就是金黄般的耆那庙。
耆那教有三宝正信、正知、正行,“五戒”,不伤生、不诳语、不偷盗、不奸淫、不贪财。
耆那教教徒主张苦修,通过苦修来达到精神上的永久解脱。
由于耆那教反对婆罗门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杀生和反宿命论,因而得到了一些王公贵族和平民的支持。
但由于耆那教徒不事农业和其他行业,因此商业成了耆那教徒的最多选择。
佛教和耆那创始时间接近同样在印度产生,那么他们之间区别在哪里呢?
1.佛教中物质和精神都是在无常变化,耆那教只承认物质是无常变化的,精神灵魂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佛教主张身心都是无常和无我的。而耆那教则以为身是无常无我的,但心则就是“我”。
2、佛教不支持苦行主义,耆那教支持苦行主义。
3、佛教所阐述的涅磐是身心五蕴不再生起,寂静灭尽;耆那教的涅磐则是灵魂的永恒独存。
印度是个产生众多宗教的国度。来到印度,当然要对印度宗教有个基本了解。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印度教的内别和众神们。
印度教有三位最高主神:梵天、湿婆、毗湿奴。
梵天是创造之神,宇宙之主;
湿婆是三只眼的破坏之神;
湿奴是宇宙与生命的守护神。
这三大神皆能自由变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诸神祇中处于最顶尖的地位。
梵天,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创造神梵天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
这位盘古在印度的同事,通常被描绘成一个肤色粉红、四头四臂的老人。
他四张脸朝向东南西北,象征四部吠陀经;四臂则分持念珠、盛有恒河水的水罐、权杖、弓箭等物,其中念珠用来记载时间,恒河水用来衍生万物。
他平时坐在莲花宝座上,有时也骑天鹅或乘坐由七只天鹅拉的战车出巡。
印度恐怖之神——湿婆,印度教三位一体的神之一,但他是唯一一个生活在地球上,凯拉什山的人。
起初,他是一个瑜伽士,慈爱的丈夫,父亲,但他也是一个凶猛的神。湿婆还是冥想、瑜伽艺术的守护神。
毗湿奴,宇宙的守护者,也是同恶魔作战的尖兵。
毗湿奴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一位祥和的青年武士,安静地躺在千头龙王舍沙的身上,漂浮于宇宙之海。
他全身皮肤呈蓝色,披金袍,头戴金冠,脖子上挂着花环,胸前装饰着宝石,额头上有一个V字形的标记。
同样有四只手臂,分持轮宝、莲花、法螺和神仗。他的坐骑是一只鹰头人身的大鹏金翅鸟。
毗湿奴无暇的美貌与光环自下,隐藏着令人畏惧的理性、计谋和深沉的城府!他有一千个称号、十个化身,是最善于变化的天神。
毗湿奴,印度教三位一体教神之一。他以他的化身而闻名,并次次化身,以保护宇宙不受邪恶力量的影响,以赢得和平与秩序。
被认为接近世界末日的第十次化身,据说毗湿奴在宇宙诞生前一直沉睡在茫茫无物的海洋中。
加内什,大象神。湿婆和帕瓦提的儿子,是印度教最重要的神之一,在任何仪式或祈祷仪式中都是首先受到崇拜的。
加内什大象神曾经有人类的头,年幼时湿婆外出回来,被误认为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湿婆砍下了他的头。
湿婆得知真像后,出门砍下第一眼看到的大象,使他的身体与一头大象的头相连。
复活后的加内什被封为大象神,授予其在任何仪式中首先被崇拜的权力。
印度的神还很多,各自的名称就不一一介绍。假如你有机会来印度,再多看看多了解。
行走印度十多天了,最奇怪的是从没见过佛教寺院。
中国大唐时期,唐僧不是来印度取的佛教真经吗?而如今,佛教的老家为何遍寻不见释迦摩尼?当年红遍印度的佛家寺院去哪了?
好奇心促使我们遍寻答案,终于从历史的风云中找到答案,盛极一时的佛教已在印度消声灭迹,请大家看看历史的轨迹吧。
当年,释迦牟尼在大雄创造了耆那教后,也创立了佛教。
由于佛教的思想体系非常的完善,再加上他的弟子们不停的四处化缘宣说教义,佛教迅速的在印度广泛的流传开来。
人们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信仰也变得越来越虔诚。不过,不管人们如何的虔诚,似乎总也无法抵挡历史发展的脚步。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在印度其他宗教越来越强盛时,佛教竟然在印度灭亡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释迦摩尼时期,佛教的教法像无法直视的太阳一般璀璨。对于他的佛教理义以及崇拜者,可以说遍地皆是。通常,人们将佛教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从佛教开始传播到佛教分裂之前,人们将它称之为“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大约延续了一百年的时间,佛教内部由于对佛法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分裂,由统一的团体分裂成了不同的部派,称之为“部派佛教”。
大约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佛教内部闹矛盾,又兴起了对许多菩萨的信仰,他们自称“大乘”,将自己与那些只修阿罗汉道的僧众“小乘”佛教分别出来,称之为“大乘佛教”。
大约到了六七世纪左右,印度的佛教又与恒特罗相结合,慢慢的使自身变得神秘化,并且自称为“密教”。
在印度,佛教的发展,一直是不停的分裂,结合,结合然后又分裂。形成不同的体系。
这些不同的体系分散的传承在印度各地。
但是,由于每个部派的说法不同,因此衍生出来的分化过程也是“公有公说,婆有婆说”,遂成为了一段无法厘清的历史。
之前无论佛教怎么发展,都显示出它的繁荣与昌盛。然而,到了十二世纪末,(也就是中国的南宋时期)
印度西北部的穆斯林们开始吹动着他们强悍的战争号角,不断地侵袭着印度东部的佛教,造成僧人们被肆意屠杀,寺庙也毫不留情的被毁去。
直到十三世纪,公元1203年,当时印度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寺庙--超戒寺被毁去之后,直接就宣布了佛教在印度的灭亡。
在当初穆斯林血洗印度佛教的时候,佛教徒们四处逃亡。有一部分密教徒们抵达了西藏,将西藏变成了佛教的堡垒。
佛教在中国寻找到生存的土地壮大强盛。后来,尼泊尔等国的佛教徒们,不在去往印度,而是直接去往西藏取经,并且接受西藏活佛的传承。
其实印度佛教在以往的强盛时期,一直与婆罗门教进行着斗争。
其中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婆罗门教的理义。特别是其中的杀掉活的牲口来供奉神灵,是佛教徒们无法接受的。
但是,无论佛教如何厉害,都无法在印度本土完全压制婆罗门教,因为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早已在印度人民的信众扎下了根。
直到后来婆罗门教又以印度教的形式复兴之后,佛教势弱并且在印度教的逼迫下与之相融合,成为了印度教。
所以说,虽然对佛教给以决定性的毁灭者是回教,但是在这之前的佛教,基本上已经融入了印度教,可以说在穆斯林入侵印度时,佛教从印度本土基本上已经消失掉它本来的面目了。
虽说是具有穆斯林信仰的莫卧儿帝国把印度的宗教消灭了。
但佛教之外的其他婆罗门教与耆那教等并没有被回教摧灭。原因是什么呢?
探究佛教在印度消失的主要因素,印度的种性制度和其他宗教的家庭化是根本。
婆罗门教和耆那教,是建筑在家庭宗教的基础上,过去已把家庭宗族宗教化,祖父子孙历代相承;在一般社会中已根深蒂固,故不容易为异教所征灭,得以长久流行。
而佛教之所以在印度灭迹,就因没有同婆罗门和耆那教一样地把基础建筑在家庭上。
佛教昔日的光环高高在上,不与全民家庭发生分离不开的关系,故有今日之结果也不奇怪。
历史风云已翻过过去的一页,杰伊瑟尔梅尔经过千年的烟云洗礼,历史演变交响曲回荡云空。
神牛自由自在浪迹江湖
石雕艺术瑰宝绽放城堡
印度演奏,歌舞浪漫又具时代动感
在印度的每一天,我们总是能与婚礼进行曲相遇,印度的旱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也是年轻人结婚最多的日子。
印度婚礼图片一组请欣赏
西洋乐器是婚礼的主打乐器
参加集体活动场合,女宾总是比男士多。
好好幸福的时刻,小小美女有梦想
娇柔少女身后藏,闭月羞花待嫁郎。
帅哥们也爱抢镜头,要求我拍美女合影。
婚礼场面非常宏大,来宾亲朋歌舞欢唱。
再见,杰伊瑟尔梅尔、古堡、孤烟直、大漠、异域落日圆
请看下一集:《焦特布尔 血手印》
搜索【境外游】欣赏更多文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