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桂林保卫战

广西电视台自制年代大剧《暗战危城》用艺术形式演绎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桂林抗战往事。这部以抗战为背景的电视剧,在讲述两个大家庭之间爱恨纠葛的同时,也给观众呈现了一段不能忘却的桂林抗战史,那就是发生在1944年冬震惊中外的桂林保卫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虽然桂林距离卢沟桥有2000多公里之遥,但广西人的危机意识和愤怒的情绪和各省同胞一样的强烈。

随着局势持续恶化,中国处在万分危机之中。当时广西只有常备军14个团2万多人,为了支援全国抗战,广西开始了大规模征兵。这段历史在《暗战危城》中也有展现。

在剧中,征兵现场一度门庭冷落,后来在桂剧名伶苏若水现场表现抗战桂剧的带动下,很多人深受感染,纷纷报名参军。这个情节是突出了苏若水的救国之心,但跟真实的历史有着明显的出入。抗战爆发后广西民众救国心切,踊跃参加,甚至由于报名的人数太多,政府最后只能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取舍。短短的两个月内,广西军队从14个团扩充到40个团。

1944年日军发动了整个抗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号作战”,集中50万以上的兵力向我国豫湘桂地区发动进攻。衡阳会战时,第四战区长官部召集了一次军事会议。会议决定以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为桂林城防司令。

韦云淞会后立刻赶到桂林,成立了城防司令部,筹划桂林守备事宜,并调集两个军到桂林构筑守备防御工事。在《暗战危城》中,负责修筑奇峰山碉堡的是桂林独立旅五营,可修筑的材料却是竹条。

历史上,真正利用修筑防御工事贪腐的是韦云淞。他领到城防工事费2500万元,只使用了极少数的工事费构成野战工事。修建的碉堡虽然不像电视剧中用竹条这么夸张,但也比较敷衍,主要利用石山岩洞砌成碉堡。全部防御无铁丝网,仅用木材钉成木栅,也没有照明设备,阵地前敷设少数地雷。原计划屯集三个月的粮弹,实际只屯集一个月用的粮弹,蔬菜肉类全无,仅屯集一些花生油而已。大部分城防工事费和全军三个月薪饷的90%都纳入了以他为首的桂系高层手里。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这一天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全部失守。

日军兵临城下,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日军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

到了11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131师第391团官兵逼迫撤至普陀山七星岩内,日军围山后先用山炮猛轰岩口,然后投入大量毒气,岩内800名桂军士兵全部壮烈殉国。

在桂林保卫战中,我军阵亡将士6488人,日军死伤6000余人,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不少日本老兵都认为,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为中国士兵的忠勇精神而感概。

桂林保卫战是国民革命军和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军阀混战时他们给老百姓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但是在日本入侵、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今晚21:20广西卫视《剧·精彩》带你穿过电视剧,回望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