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拥有上市梦地产总裁的出走,暴露了非典型房企的典型症状?
艳姐说
在2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一位职业经理人提交了自己的辞呈。
这位职业经理人身上的标签很多,诸如“中海老臣”、“龙湖干将”,但在一家中型房企总裁的位置上他没有能熬过二个年头。
与他同时辞职的,还有这家房企的三位副总裁。
一个分管设计,一个分管成本,还有一个兼任上海公司总经理。
一早上醒来,这家起势于西南的房企地产板块的管理层几乎全部被清空,一夜之间恍若回到了5年前。
岁末年初,尽管行业高管频繁的震动已远非蝴蝶振翅膀般简单,但很多人似乎并未能意识到这场风波会与自己有关。
这位职业经理人也一样。企业转型大计宏图待展,曲线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看上去,摆在团队面前的仍是一片星辰大海。
这位“中海老臣”,曾在孔庆平时代为中海跨入“千亿俱乐部”立下过汗马功劳,也曾在龙湖取得过辉煌成绩。
对于这样的高管来说,出走半生,职业生涯的拼图只差最后这一块。
所以,当他离开龙湖,加盟这家体量差距悬殊的中型房企时,外界喧嚣一片,但正是“上市公司总裁”的远景促使他做了最后的决定。
职业经理人做到这一步,谁还没个交易所亲手敲钟的梦?
所以,即便是民营企业家老板对职业经理人抱有天然的不信任,从未有实质甚至形式上的放权,他都可以忍受。
他可以忍受精神上老板不放权,老板的管理体系和总裁的管理体系打架时的“蓝瘦香菇”。
他也能忍受身体上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还要随时做好接听老板1点钟打来的电话;
当然也能忍受处女座老板,前往谈判的路上接到老板电话详细安排好了谈判的内容要点。在谈判在进行时接到老板电话询问情况如何并补充进刚刚想起来的要点……
但当企业发展阻滞,资金链告急,合并事业线板块的做法不仅让上市预期落空,总裁为代表的管理层都岌岌可危,这位职业经理人终于忍无可忍了。
撰写辞职报告的时候,耳边聒噪一片,一如当初决定加盟时那个噪郁的春天,那些好友和同行的提醒,此刻听来倒显得愈发清晰。
回望在这家公司履职的道路,作为这家公司第三批组建的管理体系的核心,这位职业经理人才发现,前任没能绕过的坑,他也一个不落,通通踩了进去。
博弈论中讲述的“囚徒困境”故事正在被这家中型房企重新演绎,只不过博弈的对象是他自己。
具体表现在,做一步错一步,商业、旅游、农业、金融,每个领域都试图触及,结果就是每个都没能做得非常理想。其实这并不是一家房企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民营房企的老板都面临类似的问题。
艳姐觉得大概深究原因有三:
①仅凭住宅数百亿的规模,撑不起来这么多长投项目。市场上行期这么干融创万达们勉强能一俊遮百丑,但在市场下行期,妄图三个锅盖套十口锅的事,并不适合中型房企。
②资金短缺的背后,暴露的正是房企管理失衡、战略模糊的症结。
管理权高度集中,则是蛮多房企的另一大弊病。
③老板凡事亲力亲为,授权体系不下放,不信任职业经理人,管理层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插手管,高管每一步都捆住手脚。
这造成高管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每天都承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事事专权,杀伐决断的“人治”氛围,让这些企业的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回顾这家企业的人事异动能够发现,近几年企业管理层都保持高频的“换人”事件。
艳姐在和许多业内人士讨论时提到一个问题,一位房企高管选择机会时谈的最多的是什么?
不少资深人士指出,很多高管会问及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老板的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否与一家公司的气质相符,能不能与老板合拍,是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职业经理人是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的。从大型房企跳槽到中小型房企去先实现自己职业抱负或愿景,将从前在标杆类房企学习的经验模式带到中小型房企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许能够获得新东家更多的重视,相应地伴随职级和薪酬的提升。
而由此带来的,新公司的老板能否为职业经理人放权,也成为了吸引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条件。
这些我们都能为上文中这场职业经理人离职事件中来做注解。
这位职业经理人在加入中海、龙湖的时候,两家企业也都是百亿级的销售额。作为参与者之一,他吸收了企业发展的成功之道,也得以借鉴企业发展的错误弯路,选中的这家中型房企有太大的空间和潜能,这对很多职业经理人来说,意味着非常多的可能。
艳姐觉得,市场上有太多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有能力,更有想法,虽然我们目前尚不得知他离职后的去向,但似乎能从他的职业生涯中看出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