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必须加快“车电分离”创新步伐
电动汽车必须加快“车电分离”创新步伐
余永佳
电动汽车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排头兵,更是“中国智造”攻占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制高点的主力军。
电动汽车的发展路上,还存在着很多未解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否清洁环保
电动汽车绿色无污染,然而是否真正清洁和环保,在业内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尽管电动汽车使用的是电能,但电能大多胎生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在转换过程中必然会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此外,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仍属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软肋。若不从速提质升级,不仅会严重影响电动汽车的振兴崛起,更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新污染。
只有严格按照现代环境保护理念,加快深度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步伐,才能真正生产出清洁无污染的绿色电能。
与此同时,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统筹破解弃风、弃水、弃光以及储能等世纪难题;同时要在优化技术路线、实现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发展短板凸显
1、性价比低
电动汽车结构简单,按理应该是价廉物美。由于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小,无法实现盈利所需的规模经济,加之还需配置身价接近于车身的电池板,因此与批量生产的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在价格上仍无竞争优势。
2、使用不便。
燃油车一箱油至少能跑四五百公里,若是剔除排队等非正常因素,几分钟就可油足箱满。地球上到处有燃油车的餐馆,只要护照签证手续齐全就可满世界跑。
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只有二三百公里,目前虽已涌现出一些号称有六七百公里耐力的新车型,是否靠谱和符实,还需实践来验证。
最折磨人的还是充电。
一是充电桩安装一波三折。
不少居民小区因受电力供应、消防安全、车位容量、公共区域产权等因素制约,难以满足车主的充电桩安装需求。
二是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充电站多植根于城市,电动汽车只要一出城,就等于驶入了充电焦虑症的感染区。尽管高速公路服务站多已配置起一定数量的充电桩,然而由于充电时间远长于燃油车加油时间,这样就会使车辆远行变得异常艰难和效率低下。至于进入国道和省道,弄不好就会陷入断粮的绝境。人若无食,尚能硬撑走半天。电动汽车若断了电,则会寸步难移。
三是无解难题挥之不去。
充电桩接口标准不统一。
家用充电桩使用效率低。
快充以减少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为代价,不仅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还容易引发火灾等事故灾害。
充电模式导致充电站忙闲不均,也有碍于电网的削峰填谷和有序运行,更不利于动力电池的规范维护、保养、回收、除污和变废为宝。
3、销路不畅
我国拥有世界人数最多的家用汽车消费群,不少城市实施限行限购新政,仍难以遏制私家车消费热。
对于发展电动汽车,各级政府出台货币补贴、免购置税、免拍牌费、不限号不限行等多项倾斜政策,给予扶植和支持。
然而市场依然不温不火,这种性价比低、使用不便的新能源汽车很难给内需带来真正的活力和生机。消费者普遍担心的是:一旦付出了真金和白银,弄不好就会买来一大堆烦恼和忧愁。
三、该如何补短
电动汽车百年发展史充满坎坷和艰辛,直至今天,车电合一技术路线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是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短板。
最优的补短举措是车电分离。实施车电分离技术路线,一可统筹解决电动汽车充电不便、充电(站)桩投资大效益差以及动力电池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充电、智能化换电、专业化维护保养、规范化回收利用等难题,确保电动汽车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可强力助推国产电动汽车冲决发达国家技术藩篱,实现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及创建稳定创汇产业的历史性突破。
三可另辟储能新蹊径,利用下半夜低谷电,大幅度提高电能利用率和降低电动汽车运行成本。
电动汽车走向世界的历史机遇稍纵即逝,全体中国汽车人和各级政府管理者,必须适时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共同努力,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