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吃喝》 汪曾祺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辞。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 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子。有一碗是白色的圆球形的东西,有点像外面滚了米粒的蓑衣丸子。有一碗颜色是鲜红的,很惹眼,用放大镜细看,不过是几个 带蒂的柿子!其余的看不清是什么。苏东坡是个有名的馋人,但他爱吃的好像只是猪肉。他称赞“黄州好猪肉”,但还是“富者不解吃,贫者不解煮”。他爱吃猪 头,也不过是煮得稀烂,最后浇一勺杏酪。——杏酪想必是酸里咕叽的,可以解腻。有人“忽出新意”以山羊肉为玉糁羹,他觉得好吃得不得了。这是一种什么东 西?大概只是山羊肉加碎米煮成的糊糊罢了。当然,想象起来也不难吃。

宋朝人的吃喝好像比较简单而清淡。连有皇帝参加的御宴也并不丰盛。御宴有定制,每一盏酒都要有歌舞杂技,似乎这是主要的,吃喝在其次。幽兰居士《东京梦华 录》载《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使臣诸卿只是“每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惟大辽加之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为看盘,皆以小绳束之。又生 葱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列浆水一桶,立杓数枚”。“看盘”只是摆样子的,不能吃的。“凡御宴至第三盏,方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鸵峰角子。”第四盏 下酒是子骨头、索粉、白肉胡饼;第五盏是群仙、天花饼、太平毕罗、干饭、缕肉羹、莲花肉饼;第六盏假圆鱼、密浮酥捺花;第七盏排炊羊、胡饼、炙金肠;第八 盏假沙鱼、独下馒头、肚羹;第九盏水饭、簇下饭。如此而已。

宋朝市面上的吃食似乎很便宜。《东京梦华录》云:“吾辈入店,则用一等玻璃浅碗,谓之'碧碗’,亦谓之'造羹’,菜蔬精细,谓之'造虀’,每碗十文。” 《会仙楼》条载:“止两人对坐饮酒……即银近百两矣。”初看吓人一跳。细看,这是指餐具的价值——宋人餐具多用银。

几乎所有记两宋风俗的书无不记“市食”。钱塘吴自牧《梦粱录》《分茶酒店》最为详备。宋朝的肴馔好像多是“快餐”,是现成的。中国古代人流行吃羹。“三日 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不说是洗手炒肉丝。《水浒传》林冲的徒弟说自己“安排得好菜蔬,端整得好汁水”,“汁水”也就是羹。《东京梦华录》云“旧只用匙今 皆用筋矣”,可见本都是可喝的汤水。其次是各种熝菜,熝鸡、熝鸭、熝鹅。再次是半干的肉脯和全干的肉。几本书里都提到“影戏??”,我觉得这就是四川的灯 影牛肉一类的东西。炒菜也有,如炒蟹,但极少。

宋朝人饮酒和后来有些不同的,是总要有些鲜果干果,如柑、梨、蔗、柿,炒栗子、新银杏,以及莴苣、“姜油多”之类的菜蔬和玛瑙饧、泽州饧之类的糖稀。《水浒传》所谓“铺下果子按酒”,即指此类东西。

宋朝的面食品类甚多。我们现在叫做主食,宋人却叫“从食”。面食主要是饼。《水浒》动辄说“回些面来打饼”。饼有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锅、新样满 麻……《东京梦华录》载武成王庙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五十几个炉子一起烙饼,真是好家伙!

遍检《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都没有发现宋朝人吃海参、鱼翅、燕窝的记载。吃这种滋补性的高蛋白的海味,大概从明朝才开始。这大概和明朝人的纵欲有关系,记得鲁迅好像曾经说过。

宋朝人好像实行的是“分食制”。《东京梦华录》云“用一等玻璃浅碗……每碗十文”,可证。《韩熙载夜宴图》上画的也是各人一份,不像后来大家合坐一桌,大盘大碗,筷子勺子一起来。这一点是颇合卫生的,因不易传染肝炎。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八日
載一九八七年第六期《作家》

(0)

相关推荐

  • 宋代的七夕节

    "七夕"是古老的节日,起源于对牵牛.织女星的自然崇拜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其作为节日大约出现在汉代,此后历代沿习,因时因地而有所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与七夕节非常有渊源.首先,&q ...

  • 一本书|东京梦华录

    一本书 读书  就像交朋友  愿你  交个好朋友 <东京梦华录> 杨春俏 译注 丛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出版社:中华书局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146110 开 ...

  • 宋朝人的吃喝 | 汪曾祺

    汪曾祺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词.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 ...

  •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词.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 ...

  • 捕快张三,汪曾祺 你说这人活一辈子,是为了什么呢?

    捕快张三 汪曾祺 捕快张三,结婚半年.他好一杯酒,于色上寻常.他经常出外办差,三天五日不回家.媳妇正在年轻,空房难守,就和一个油头光棍勾搭上了.明来暗去,非止一日.街坊邻里,颇有察觉.水井边,大树下, ...

  • 汪曾祺:人活着,一定要爱点什么

    1997年5月16日,作家汪曾祺离开了我们. 一晃23年过去了,这位可爱的"老头儿",现当代作家中的"常青树",名字被人们不断提及,作品出版量比在世时还要大. ...

  • 逛吃贵州丨贵阳人的辣子鸡,甚至征服了懂吃爱吃不下乃父的汪曾祺先生长子汪朗的胃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

  • 【沙里淘金】金沙人:汪曾祺的“人”

    汪曾祺不仅是高邮人的宝,里下河地区的文人对他也是情有独钟.奉若神明.高邮的邻居兴化居然也有一帮人是铁杆汪迷,据悉作家刘春龙对他就推崇备至,曾撰文深切怀念,那种隔壁邻居式的亲切油然而生,从来不拿他当外人 ...

  • 【人物系列】汪曾祺:清淡其文,平凡其人

    前言 教育离不开父母对人生对命运对历史的思考,眼光只陷在孩子的身上,只会加剧压力和焦虑,一个思维广阔的家长对教育游刃有余,不跟风,不盲目.阅读.旅行.思考是我最近的生活重点,写下各种感想,和各位妈妈们 ...

  • 最近总是想起汪曾祺说过的一句话:“人,一...

    最近总是想起汪曾祺说过的一句话: "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插画# #国画同好会# #古风#

  • 汪曾祺忆端木蕻良 | 不慕荣利,无求于人,狂得可以

    端木蕻良摄于1928年.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二十来岁,就写出了<科尔沁旗草原>.稿子寄到上海,因为气魄苍莽,风格清新,深为王统照.郑振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