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运:中国最牛“汉奸”,靠日本人发迹,却用8个字杀了2万日军
夏文运,号称中国近代史上“最牛汉奸”,他人生的典范是在为日本人做事的时候,可以说,他依靠日本人实现了“发迹起家”,但是,他却用八个字消灭了二万日军精锐,并基本上完成了全身而退。
日治下的高材生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西历1905年),这一年,日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爆发着。日俄战争改变了东北亚的政治秩序,使日本在东北亚拥有了一定的主导权。而夏文运,正是在这一年出生的。
夏文运长大后,便在日治下的旅大进行学习、成长和生活,这一切注定了夏文运和日本人的不解之缘。因为旅大(今旅顺、大连)是一座特殊的城市。
历史上,沙皇俄国对我国的内外东北、内外西北和内外蒙古甚至西藏,都有不轨企图。并且,沙俄利用晚清的昏聩,成功夺走了外西北和外东北。东北也在庚子国变之后,沦为沙俄的殖民地。
随后日俄战争,俄国被迫向日本出让在东北的利益。日本将旅大划分为日租界,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日本投降为止——包括伪满期间,旅大在伪满的版图之外。日本将旅大,称之为“关东州”。
夏文运在这个环境下长大,可想而知,对中国的感情是相对淡薄一些的。
夏文运是一个读书的好材料,在民国六年(西历1917年),十二岁的夏文运考上了关东州公学堂,并在随后考上了旅顺师范。
民国十四年,二十岁的夏文运留学日本,并考取了京都帝大的硕士学位。因此夏文运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归硕士之一。可以说,夏文运是日治下的高材生。
以华制华
日本国小民少,但是野心极大,偏偏日本遭遇的敌手中国太过庞大,于是日本考虑“以华制华”:即通过扶植中国之精英,拉拢中国的无良政客和军阀,达到分化中国,进而吞并中国的目的。
因此,作为高材生的夏文运,在毕业回国以后,被日本情报组织参谋部第二课的主事知鹰二聘请为翻译。夏文运对这份工作的态度很淡定:自己只是混口饭吃而已,因此,中华民国、日本、伪满,这几者的冲突,和自己关系不大。这个态度也让知鹰二较为欣喜:毕竟中国人如果都是这样的打工仔心态,那征服中国可就太容易了。
在国民党军阀中,蒋介石之外的二号种子,莫过于桂系军阀。从始至终,蒋介石都为桂系军阀而头疼。蒋介石个人倾向英美势力,这让日本人不得不考虑扶植李宗仁来“修理”蒋介石。
在日本人和李宗仁秘密谈判的时候,夏文运负责担任翻译。当李宗仁得知夏文运是中国人以后,暗中联系夏文运。李宗仁对夏文运开诚布公:你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留过学的高材生,如今国家危难,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你愿意助纣为虐吗?
其实夏文运这几年对日本统治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旅大紧邻伪满,夏文运因公出差,多次途径伪满,日本人对伪满统治下人民的残暴,让夏文运多次感到不寒而栗。夏文运甚至担心:自己毕竟在日本人眼里是外族,等到利用价值没了,日本人会不会……
但是夏文运作为一个书生,又能改变什么?于是夏文运学习起了鸵鸟,选择对这一切装作无视。而李宗仁的这番话,无疑说到了自己的痛处,而李宗仁作为桂系实力派人物,如果李宗仁能起到抗击日寇的作用……
这让夏文运看到了希望,于是夏文运表示自己愿意担任李宗仁的情报人员,为李宗仁收集日军的军事情报。
无名英雄
民国二十六年,中日战争爆发。此时国民党虽然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有了一点家底,但是,在这十年来,日本也通过在东北的掠夺,实力有了更高的提升——换而言之,中日的差距更大了。
因此,抗战不久,很多大城市相继落到了日军手里,而国民党一方面筹备迁都,另一方面,则调动大量部队来拖住日军,为迁都争取时间。
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夏文运暗中通知李宗仁:板垣师团即将通过铁路前往山东的沂水等地。而李宗仁经过分析,判断板垣师团将会进攻临沂,于是急忙安排庞炳勋前往临沂提前布防,利用先发优势抵御日军。
事实上,夏文运的这一情报作用极大:板垣师团虽然风尘仆仆,面对以逸待劳的庞炳勋部队,依旧没有落下下风,庞炳勋坚持抵御到三月中旬以后,逐渐感到难以招架,因此,庞炳勋希望李宗仁能派遣一些援军过来。
该不该派援军?李宗仁其实也没有主意。因为如果派遣大量的援军前往临沂,一旦日军对临沂合围,那么,自己的这点有生力量将会全军覆没,这甚至会给全局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如果不派援军,临沂失守是必然的。
正在李宗仁陷入焦虑状态的时候,夏文运送来了“八字情报”:日军南动而北不动。
这让李宗仁有了底气。
原来,虽然日军有大量的精良预备队,但是,这些预备队主要用来防止苏联方面的力量。日本担心如果这部分军队都投入中国战场,那万一苏联从后边捅刀子,莫说东北会被苏军占领,只怕东京都会挂上苏联国旗……
因此,日本最高层暗中决定:和中国打仗,更要防止苏联。
这就意味着,日军也没多余兵力来增援板垣师团。
得到这个情报后,李宗仁命五十九军增援庞炳勋,取得了临沂保卫战的胜利,并且,这一局面变化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的部队共计消灭二万日军。事后这段历史解密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夏文运的这八个字情报,是消灭这两万日军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