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陇蜀之城要提升小城镇的文化品位 娄炳成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陇南市掀起了小城镇建设的热潮,使得宕昌县哈达铺、礼县盐官、文县碧口、康县阳坝等千年古镇焕发了青春;徽县伏镇、西和县长道、武都县洛塘、文县临江等新型小城镇脱颖而出。这些小城镇,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有的以红色旅游和自然景观见长;有的以小商品市场流通、土特产品和中药材交易为主,有的以美丽乡村、特色农家乐闻名。同时,小城镇建设还推动了陇南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乡村中心集镇依托自己的区位优势和物产优势,向新兴农村商品市场的转型,极大地推动了广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零一六年,陇南市委市政府提出和制定了要“把陇南建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屏障、美丽家园,打造活力之城、生态之城、陇蜀之城”的宏伟构想和规划。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精准扶贫同步进行,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陇南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形势喜人。而上述小城镇在打造陇蜀之城的过程中,发挥了了不可替代的桥梁纽带作用,将陇南一市、八县一区,与星罗棋布、四面八方的广大乡村链接起来,使得城市与乡村连为一体,同步脱贫致富奔小康,走出了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通过小城镇建设打造陇蜀之城的新路子。
遍布陇南各县的具有陇南特色的小城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量优势和规模优势,成了打造陇蜀之城的重要节点之一;或者说,小城镇建设本身就是打造陇蜀之城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打造陇蜀之城的进程中,已经不再是小城镇数量的扩充和规模的扩大,而是其文化品位的进一步提升,通过充分发掘、传承和利用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由单一的商品交易、农贸市场、农家乐集中区,向具有一定文化含金量的集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旅游观光、美丽乡村、特色农业示范、特色农家餐饮美食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观光体验名胜城镇转型。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小城镇或者古镇纷纷兴起,政府主导,民资投入,老百姓积极参与,为打造这种旅游胜地煞费苦心。与其他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不同的是,小城镇或者古镇不仅仅是让游客观赏的,不只是“看”的,它更多的是让游客“体验和感受”的。可以说,许多小城镇或者古镇的建筑群,并不是它的本来面目,由于社会的、自然的诸多原因,上百年的建筑群就像大熊猫一样,非常稀少了,几乎都是人工打造的,而且还是清一色的模式,单一和群体没有区别,是没有多大“看头”的。实际上,小城镇、特别是历史古镇的建筑群只是一个标志,一个载体,它只是一个大致的形象,让游客在视觉上能够接受,觉得还“像那么回事”就可以了。作为旅游胜地的小城镇或者古镇,最重要的是,要让游客“体验和感受”到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就像一坛陈年老酒一样,给人以绵长醇厚的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流连忘返。
要做到让游客“体验和感受”,除了旖旎的自然景观之外,主要的还在于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体验和感受”这个小城镇或者古镇的文化底蕴有多深厚,文化品位有多高,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譬如,庙宇,祠堂,私塾,古衙,牌坊,已经被历史尘封了的生产农具和生活工具,等等,这些都是物质性的文化遗产,要通过文字、影像、讲解等形式,让游客知道它们的来历、历史作用,以及它的文化内涵。同时,配以非物质文化形式,加以烘托,提升其文化品位,例如,庙会、祭祀、书童读书、衙门办案、山歌比赛、小戏曲汇演、社火演出等,使无声变有声,把凝固的变成活动的,把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起来,把单纯的视觉观赏,变成多方位的“体验和感受”。
更重要的是,要把当地的饮食小吃、土特产品、工艺制作、民俗表演、酒肆饭店等等,认真挖掘,仔细清理,突出主题,突出特色,不要搞成清一色,一家卖核桃糖,家家都卖核桃糖;特别是,游客除了“看”、“听”,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可以说,一个小城镇或者古镇的饮食文化没有体现出特色和品味来,那么这个小城镇或者古镇的打造就是不成功的。满街都是饭馆,家家都是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吃到的饭菜,与游客吃方便面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就商品而言,看似琳琅满目,细细观察,却是随处可见的,游客也就失去了购物的兴趣。即便是有一些当地的特色产品,定个天价,超出当地物价许多倍,也只能让游客紧捂腰包,不能让样品变成商品,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新兴的特色小城镇,或者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它有历史遗留下来的独特的民俗风情,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与外地不一样的饮食和饮食习惯,与外地不同的物产特产,它的酒肆饭店有很久以前的旧式模样、招牌饭菜品种、独特的待客方式,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小城镇或者古镇的文化底蕴,文化积淀,体现了这个小城镇或者古镇的历史风貌,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生存理念,生活方式,智慧创造,传承发展。而这一切也就是这个小城镇或者古镇的价值所在,闻名于世的招牌,吸引游客的长项,经济来源的支柱。
所以,笔者说,小城镇或者古镇不仅仅是让游客观赏的,不只是“看”的,它更多的是让游客“体验和感受”的。而可供游客“体验和感受”的,就是它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虽然听起来是“务虚”,实际上是最大的“务实”。“体验和感受”,需要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为支撑,它是由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综合形成的,是深藏在一群仿古建筑、熙熙攘攘的街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甚至是一杯酒、一盘菜、一碗饭里面的那些非常微妙的东西,这些就是这个小城镇或者古镇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
没有文化品位的小城镇或者古镇,不是真正意义上小城镇或者的古镇。文化,是一个小城镇或者古镇的灵魂,是一个小城镇或者古镇能够保存至今继续发展的根基,是一个小城镇或者古镇最醒目的招牌。其实,小城镇或者古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是多种文化的融合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把多种文化融合凝结起来,就形成了具有一定人文特色的小城镇或者古镇。人为打造的痕迹越浓重,它的文化含金量就越低。在“硬件上”,它可以修补、恢复,甚至是模仿重造;但在“软件”上,只能最大程度去挖掘和充分利用它的“历史拥有”,它可以复制,却永远无法“再度创造”,这种独特而又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