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参菩提】吕琴玲丨今日犹唱阳关曲(散文)
jgyxcpt
在行走中享受快乐,参悟人生真谛。中国380位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推荐中国当下最优秀的行走散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度过鸣沙山之夜,我们没有急着去看莫高窟,而是先去了距离敦煌不足二百公里的雅丹地质公园,过玉门关。目的地奔向古阳关。车驶出敦煌时,两边尚有成林的李广杏树,杏子正熟十分诱人,路边也有小摊卖,还有成排的葡萄,葡萄架子搭得很有小屋的气势,绿色绕梁,只是葡萄还不成熟。刚出的市区,绿色便一扫而空,远处是鸣山沙一样连绵的沙山,空旷的戈壁,偶或有突起的小沙石包,大概是坟茔吧,途中路过敦煌古城,拍摄影视剧场所,在强光下,灰灰的土建筑,搭盖的木架,清冷干裂没有让人想去的欲望,再往深处走,越来越空荡了,只有戈壁,戈壁,戈壁,那样辽阔、苍凉、炎热、漫无边际,周围的一切都被阳光蒸干了生命的水分,只剩下“干”“枯”,任风肆虐仿佛麻木了。
没有任何可以欣赏到的景色了,在这里偶或显现另一条路上行驶的小车,像渺小的虫子在移动,梦一样虚幻!路上车很少,因为没有变化行车感觉很疲乏!过了一会出现了低矮的山峦,横亘在戈壁上,即使盛夏也依然赤裸着黑褐色的皮肤。像被遗忘的一支散落的部队!绝望、逃离的感觉让我似乎看到躺在诗词歌赋里那些坚硬的词都突兀地奔涌而至,边塞,大漠,孤烟,冷寂,浊酒,烽火,戎装,铁骑,狼烟,战旗,白骨,征人,哀怨,凄清,楼廊,家书,捣衣砧上的人……
古阳关,给人的遐思离不开开边的戍卒,被贬的谪官,离不开探险的张骞,绕不过取经的玄奘,捍卫了大国之尊的左宗棠。它的名字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边塞,是战鼓雷动,萧萧马鸣,是民族血性与智慧的见证,它是英雄,是诗歌,是音乐,是舞蹈,是信仰,是守望,是天荒人心不荒营造的阳关大道,是因为干裂而激发出的人性柔韧的光辉。
思想放逐的思虑中,车已离开主车道,踏上通向阳关遗址的公路,不远见到绿色了,越近越浓,道路旁有水渠,岸上胡杨粗壮,又见葡萄园,颇具规模,有小摊卖李广杏的,少行片刻,阳关遗址便到了。
古阳关遗址与玉门关遗址相比已颇具规模,无论建造形式和内容都要更为丰富。门口有售票口,有观影厅,虽然我们去时并没放映)随着电瓶车满,讲解人员带着我们先去参观阳关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多是边塞遗留下的军事用物,铁衣,铠甲,兵器,烽燧使用用具,此地出土的汉简,战车,还有一些墓葬出土的东西,……因为不让拍照,导游解说很快,大多数东西敦煌博物馆已有,所以匆匆而过,我们就离开了。
途中过一门中,有模拟不同历史时期,材质不同的通关文牒,有胡杨木,丝帛的,纸质的,各具特色,商品有经卷,书签等等。游客可以做这个游戏,领了文牒也就有了护照,持牒在出关处盖章。一出关口,赫然而立的是王维把酒吟诵“西出阳光无故人”雕像。可以体会“征夫悲远戍,羁客盼乡音,忽忆王摩诘,沾襟送故人。”的意境。王维一家曾定居永济,在此荒蛮之地,隔岁月之遥遥,来阳关者能有几人,今人犹唱阳关曲的能有几人?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曾何等豪情万丈,意气奋发之人,首创了泼墨山水画,又精通音乐的才子却政治坎坷,隐居终南山,辋川。仰望雕像,眼神里现万千难以名状之绪,唯杯酒释怀吧。心中默祭愿故人常得魂归故里。
当导游把我们送出关口时,我们才真正开始自己的探索旅程,或坐电瓶车,或骑马,选一工具前往阳关。我们坐着电瓶车,烈日炎炎里车向戈壁沙地行去,很快看到古朴凝重的两个大字“阳关”,往更远处行,远远就看得见阳关烽燧了,蓝天流云幻变之下,烽燧残筑巍然独立。烽燧几步之外,有一长廊,里面多文人墨客留下的碑刻,现代人题写的居多,称长廊为 “阳关大道”。地势稍高处,建有一亭可观景,急忙去了亭台处,果然领略到的风景大气磅礴。放眼极目远眺,四周接天,莽莽黄沙缈无尽头,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气概,天然一个历史大舞台,穿越时空,似有狼烟滚滚奔腾而至,车辚辚马萧萧,黑云压城,牙旗飘飘,战鼓雷鸣,刀光剑影里黯淡了多少英雄梦”。 只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翻过历史这一页,风烟俱净里,似乎又听到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各种语言,奇装异服的人们打城门走过。人间烟火的气息温暖这荒漠一隅。
而今的阳关已成为人们凭吊怀古的旅游之地,自古寂寞的阳关少了杀气与寒气,它满目慈祥注目这块宁静了的土地,注目土地上来来往往的人们。
作 者 简 介
吕琴玲,山西省永济市作协会员,在《蒲州文学》发表过诗作,散文数篇,曾获中国梦黄河情诗作奖。
微信查找公众号“jgyxcpt”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