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诗词评论:第1期
南方诗词评论 第1期
《名家评陈作耕诗词》序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周文彰
中华诗词学会理论研究与评论部、深圳市长青诗社和深圳市诗词学会联袂编辑出版《名家评陈作耕诗词》评论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新鲜事。
2020年底,中华诗词学会换届不久,我到深圳讲学,顺便以会长身份走访了深圳市长青诗社和深圳诗词学会,看到他们都有很好的办公场地,诗词创作和诗词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很是欣喜。在与深圳诗友见面会上,我结识了长青诗社荣誉社长陈作耕先生,他签名送了我一本新近出版的《陈作耕诗词百首》,回北京后认真翻阅了一遍,感到无论是思想内涵、艺术境界,还是创作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堪称一本诗词精品集。
因此,这本诗集引起诗坛广泛关注,很多名家撰写评论,也就十分自然了。最近,长青诗社社长高源先生把汇编好的二十多篇评论文章的电子版发我,这些评论文章都写得很精彩,浏览后不禁为之喝彩。
《名家评陈作耕诗词》与《陈作耕诗词百首》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本颇有学术分量的评论集,不仅仅是对作耕先生诗词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与全景展示,而且对于我们诗词界还有以下意义和启示:
首先,它是诗词界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这么多名家对一位诗人的作品集中进行全方位评论,在国内尚不多见。作者中有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和省市诗词组织负责人,也有大学教授,还有不少国内著名诗人,这确实是值得诗坛聚焦的事件。
第二,它是开展当代诗词评论和理论研究的实际行动。相对于诗词创作,对当代诗词的评论和理论研究还是一块短板,迫切需要加强。这本评论集无疑具有推动和借鉴意义,同时对于指导诗词创作也有一定价值。
第三,这些文章从多个角度评价了作耕先生的诗词艺术成就,篇幅不长,观点鲜明,阐述精准,文字优美,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可读性也很强,对于如何写好诗词评论文章具有参考作用。
第四,作耕先生作为深圳的一名老干部,退休后执着于传统诗词写作,积十年之功,终于成为一名著名诗人。他的创作实践及其成就告诉我们,只要善于学习,深入生活,精心创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诗人。
作耕先生的诗词,没有假大空,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无病呻吟,有的是豪放豁达,真情实感和高远意境,这也正是《名家评陈作耕诗词》一书所展示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风采。
顺祝深圳诗词界和作耕先生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就!
是为序。
2021年2月14日于北京
南方诗词评论
诗自心头起 气从笔下生
——《陈作耕诗词百首》序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林峰
著名诗人陈作耕先生喜好诗词,春秋四季,吟咏不缀。已创作有格律诗词五百余首,其中有不少可歌可吟之作,刊载于《诗刊》《中华诗词》等专业杂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屡次参加全国诗词大奖赛都有斩获。作耕先生的诗词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语言洗练,风格俊朗。其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他作品的核心所在。仔细读来,他的诗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情真境美
诗词创作既要灌注诗人的真情实感,又需要凸现作品的社会功能,“情”“志”交织,通过塑造形象、营构意境,来抒情达意。王昌龄说:“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强调诗贵乎真,是作耕先生的创作主张。观其作品首首皆从生活中来,绝无闭门造车之嫌,很接地气。或写景,或状物,或言事,或怀人,有的放矢,有感而发。使读者在欣赏作品当中对诗中意境、情感等产生共鸣,形成呼应。
“今离闹市客琼楼,门外沙滩海上鸥。邀月烹茶闲几许,清风徐至宛如秋”(《大鹏湾夏日度假》)。这是他到大鹏湾度假写的七言绝句。诗人离开闹市,来到琼楼小住。门外一片沙滩,海上有沙鸥不时飞过。诗人再回望自己的惬意生活:海上邀月,窗下烹茶;清风徐来,宛如新秋。全诗之眼在一“闲”字,沙滩海鸥、明月清风,若能得“闲”一游,自然其乐无穷。滩鸥可视可见,清风可触可抱,清茶可嗅可品,人与自然是如此亲近,如此和谐。而此时,另一种闲情雅志,已不知不觉地在诗人的心头悄悄盟芽。
“春风伴我到田家,绿柳成行处处花。月色撩人眠不得,小楼卧听一塘蛙。”(《过友人农庄》)这首小诗自始至终充满着田园气息和乡村情调。诗人借助扑面吹来的和畅春风,烘托所居小楼之美好和愉悦。接着又借助绿柳和花朵,来描绘农村风光,从视觉上体现山村的生机蓬勃。最后以月色和蛙声来衬托山村的宁静和安祥。白天和夜晚的情景对比,表达出诗人对山村生活的由衷喜爱。
“连日天飞雪,沅江一望空。扁舟风浪里,撒网七旬翁”(《冬日捕鱼》)。诗人给读者呈现的是一幅雪天捕鱼图:“连日”点出雪下得时日已久,远远望去,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空旷寥廓。转结句把镜头拉到点上:风浪中一叶扁舟,见一七旬老翁在撒网捕鱼。诗写到这里已嘎然而止,但意犹未尽。因为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雪翁捕鱼图,而是可以联想到许多“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写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们看到的不单是一幅壮丽雪景,而是祖国的无限江山。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五言绝句,虽只二十个字,但字少意多,故须惜字如金,以最少的字词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首冬日捕鱼,虽然构画简单,但由面至点,由景及人;远近结合,动静相生,形成了情真景悠,格高意远之诗境。
作耕先生的诗词,写真景、状真物;述真事、表真情。故能动人心扉,感人心神。美,则是通过诗人艺术的表达,营构出能够给人带来心灵愉悦的意境或感受。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美。”等经典表述都对诗美的定义有了明确的界定。如作耕先生的《故乡渡口怀旧》《访白鹭洲书院》《鹧鸪天·访沙河口》诸多诗作,都能予人美感,怡人眼目。
二、诗思新奇
诗词创作与鉴赏倡导诗性思维。诗性思维其实是一种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它要求作品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诗性思维更是一种形象思维,它追求作品的形象性,强调作品创造出鲜活的意象和灵动的画面,让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清代叶燮在《原诗》中说:“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也提到:“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写诗首先要读诗,要学习前人。往往尽可能地多读多记,而读得越多记得越熟,反过来又会对自己的创作思维产生局限,常常不经意间在布局谋篇上走上前人的老路,在遣词造句上不自觉地和前人撞车雷同,这就造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没有新意”。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避开古人、今人和自己曾经有过的熟悉表达,用独创的全新的诗语来表现独立的人和事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全无”,“言他人之所未言,言他人之所难言”。出奇制胜,这就是“新”。
“持竿到港湾,秋水绿如蓝。半日无吞饵,龙宫亦反贪”(《垂钓》)。人们写垂钓,通常写钓鱼的过程与场景。但这首诗则不然,在立意表达上可谓另辟蹊径,别开生面。作品先写钓鱼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诗人持竿垂钓,眼前秋水如蓝。到第三句始笔锋一转“半日无吞饵”,等了大半天,居然一条上钩的鱼也没有,失落之感可想而知。但妙就妙在结句:“龙宫亦反贪?”一个“亦”字,带出的是“反贪”这一主题。这种设计,可谓妙趣横生,幽默诙谐中带着深遂哲思,让人眼前一亮。
“湖清如镜柳丝长,曲径幽深一岭香。石砌平楼连广宇,手培松树系朝阳。窗前仿佛明灯闪,亭外依稀雅韵扬。凝望梅花空伫立,黄鹂声里倍牵肠”(《访东湖梅岭毛泽东故居》)。缅怀伟人的诗最不易写,因为一不注意就会落入他人窠臼。这首七律完全摒弃了概念化的空泛和无趣,从东湖之景切入,来衬托毛泽东故居的清幽宁静。通过平楼、松树、明灯、亭子把读者带入伟人的生活场景,令伟人形象,呼之欲出。最后以梅花、黄鹂作结,寓情于景,把人去楼空的怅然之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秀水奇峰骋我怀,桂花迎客满城开。忽闻江上山歌起,莫是刘三姐又来”(《重到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古往今来写桂林风景的诗词难以计数,但写出新意的不多。这首诗的转合,化用了众所周知的刘三姐故事。用“忽闻”和“莫是”两个虚词的使用,一惊一喜,让人产生视听思维效果。由听到山歌而引出刘三姐的美丽身影,把诗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很自然地铺洒在字里行间。另外像《游罗浮山》《南湾垂钓》《游清溪湖》等作品,在诗的构思上皆新意迭现,思维独到。
三、立意深远
综观中国古代诗歌作品,屈原、杜甫、陆游等人的诗词极具艺术震撼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贯穿始终。诗词题材可大可小,可轻可重。但情趣要高雅,胸襟要开阔,要推己及人,表达真情实感,体现大众审美需求。
作耕先生诗题材丰富,内涵广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自己生活经历的点滴记录,也有对社会事业的歌咏赞美,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昂扬风貌。且作品主题鲜明,境界高远,不就事论事,不就景描景,跳出了个人情感的狭隘空间,突破了个人眼中景与物的局限,贯注了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达到了诗词艺术和人格境界的有机融合。
“家居芦荻小河旁,萧瑟矮茅房。可怜冬日飘雪,寒透破衣裳。常赤脚,忍饥肠,上书堂。河滩放牧,曲港叉鱼,胸有朝阳”(《诉衷情·忆童年》)。该词上片回忆诗人昔日之困境,以“寒透破衣裳”来形容童年生活的极端贫苦。下片则写了诗人逆境中积极进取、不甘屈服的精神气质。即便是打赤脚、受饥饿,依然求学不止,课后放牧捞鱼,坚持田间劳动。作品最后“胸有朝阳”之结,令全词格调为之一振。词中作者并未因生活苦难而作悲凉之音,而是以阳光的心态表现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该词生动形象,尤其细节描写,极其感人。
“绿杨堤畔几农家,墙里小楼墙外花。舞后归来村嫂乐,忙迎晴日种黄瓜”(《乡村所见》)。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农家风光:堤畔绿杨、围墙小楼、花草黄瓜。诗人把一组名词短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山村图像。通过妇女们跳舞归来欢快的心情描写,表现出今日乡村富裕幸福、亮丽多彩的日常生活。兴高采烈的妇女们趁着天晴赶种黄瓜这一行为展示,突出了农村妇女热爱劳动、勤劳质朴的性格特征。这首绝句立意巧妙,以小见大,从中折射出当代新农村的生活状态。
“陵园盈浩气,几度拜孙公。革命丰功著,开元旷世雄。君心如朗月,遗愿化长风。依旧青松翠,梅开万朵红”(《谒中山陵》)。该诗为缅怀孙中山先生而作。意境深远,气度雍容。首联先以“浩气”定调,调正则气雄。颔联概括了孙中山废除封建帝制、开创共和新元的丰功伟绩。颈联以明月长风来形容孙中山先生万古不磨的高风亮节。尾联以景结情,通过中山陵园青松苍翠、梅花盛开,含蓄地表达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今天都已成为现实,而且新中国建设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全诗庄严典雅,川渟渊峙;诗味绵厚,余韵不绝。其余像《赏荷》《赠老军人》《游深圳湾》《水调歌头·回望》《沁园春·福田颂》等大量诗作,都借景托物,情感浓郁;且积极向上,不见颓废,给人一种蓬勃的精神力量。
作耕先生早年投身军旅,后转业到深圳,扎根特区,长期在武装、政法战线工作,是深圳特区第一代孺子牛式的拓荒者和创业者。退休后醉心诗词,乐此不疲;且虚怀若谷,勤学好问。经常为一首诗的创作夜不成寐,反复推敲。一路走来,真实、真切、真诚是作耕先生诗词作品的主基调,纯净、纯朴、纯正是作耕先生诗词作品的主色调,并且诗句之间散发着一股经久不衰的清正阳刚之气。用“诗如其人,人如其诗”来形容作耕先生一点都不为过。读作耕先生诗令人精神振奋、心胸宽广。一如作耕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气之所运,诗意遂生;气清则脉顺,脉顺则味正,味正而见敦厚。”正所谓:诗自心头起,气从笔下生。
2020年3月10日
南方诗词评论
烟柳湖光观不尽 怡情只在水云间
——《陈作耕诗词百首》读后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沈华维
本文题目的两句诗出自深圳诗人陈作耕先生的《游惠州西湖二首》之二和《南湾垂钓》之中,作品清新雅丽,充满闲趣与理趣,给读者以人生哲理思考。明谢榛《四溟诗话》云:“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使一关未过,则非佳句矣。”我以为《陈作耕诗词百首》中的许多作品,已过这“四关”,称得上好诗。其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饱含激情,高扬时代的雄风
每首诗的表达,都是诗人对所处的时代通过自身感受的一种情绪宣泄,即使纯粹写个人生活和心理的诗,也会隐约中透出时代的气息以及诗人对时代的认识和审美视角。《陈作耕诗词百首》中的大部分作品,描写的都是他所处当今时代的真人、真事、真景物、真情感。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具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气质和感受。
一是记录奋斗者的足迹,诗中浩荡着气势磅礴的时代雄风。
陈作耕先生是深圳特区早期的建设者,他在投身于深圳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之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智慧的同时,主动拿起手中的笔,满腔热情的颂扬新时代,赞美新事物,讴歌新生活,释放正能量,用诗词讲好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故事。如《沁园春·抒怀》:“告老归来,一院春风,翠柳万条。喜闲庭漫步,心随花放;画桥观海,意共云飘。对酒吟诗,烹茶论道,几度豪情上碧霄。凭高处,揽鹏城胜景,醉赏妖娆。当年南海掀涛。与热血男儿齐弄潮。记初巡戍地,尘烟滚滚;蜗居斗室,夜雨潇潇。护国安民,挑灯把剑,梦里长风拂战袍。从前事,趁尚能饭也,说与儿曹。”词作写致仕归来的心情,很有“无官一身轻”的畅快。表现手法上轻重有序,前后对比,词意布局合理,轻拿轻放,体现出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宽广的胸襟。尤其是后半阕对昔日峥嵘岁月的回忆,当年曾站在时代的潮头,克服困难,艰苦创业,护国安民,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开发创业图卷,一个特区开拓者、奋斗者、弄潮儿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也折射出深圳特区的艰辛发展历程。书中记录奋斗历程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沁园春·福田颂》《重返新坡塘》等篇中,都有许多精彩的句子,历历往事,记忆犹新,读来感人。
二是聚焦亲历者的心声,诗中浸透着砥砺前行的初心之本。
赏读作耕先生的诗词作品,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思想纯洁。他的作品无论是记事、游历、咏怀,还是咏物、寄意、咏史等,始终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充满激情,释放正能量,诗中没有愁意,没有怨声,甚至连忧愁、愤懑、惆怅等字词都很少使用,追求纯洁的心灵,高雅的情怀,始终满怀着对生活丰美的想象和希冀。如《水调歌头·回望》:“漫说人生路,把酒忆春秋。少年贫住茅屋,衣弊不知愁。辘辘饥肠河畔,冽洌寒风山里,凿壁苦追求。军校曾寻梦,击楫到中流。赤山月,珠江浪,意难休。沙场铁骨磨练,夜夜枕吴钩。廿载南疆挥汗,何惧风霜雨电,苦乐在心头。情涌洞庭水,梦绕岳阳楼。”作者善于将人生的理想追求引入诗词,把自己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虽无惊天动地之举,却有余热殷切之情,以平实的语气让史与事转化为精神力量,产生感染作用。又如《诉衷情·重返赤山》:“征尘万里忆当年,奉命戍南天。雄关几度难越,催马不须鞭。头已白,事难全,骨犹坚。壮心何在,踏遍山河,情入诗篇。”作品写作者重返当年部队驻地赤山,回首戍边往事,抒发了一位老军人的初心本色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生态度,言语间充满高昂励志,豪放洒脱的乐观主义情怀。
三是赞美拼搏者的自豪,诗中洋溢着分享成果的喜悦之情。
作耕先生的诗词作品中充满着奋斗者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来看《游深圳湾》:“昔日滩涂地,如今变乐园。蝶蜂花上舞,鸥鹭栈边闲。红树连千顷,碧波归一湾。当年开拓者,谈笑载歌还。”此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创业的艰辛,也能触摸到字里行间蕴藏着的那颗滚烫文心,见证着深圳的沧桑巨变,一个建设者的收获感、自豪感,喜不自禁。作品颇具艺术表现力,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再看《大鹏湾夏日度假》:“今离闹市客琼楼,门外沙滩海上鸥。邀月烹茶闲几许,清风徐至宛如秋。”如果说上一首是分享劳动成果的应得喜悦,那么这一首就是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乐怡情。
二、 弘扬正气,凝练真情的力量
作耕先生在他的《谈谈诗词创作的几点体会》中说:“主题的拓展要高远深广,不能就事论事就景描景,要跳出个人情感的狭隘天地,突破眼前情与景的局限,贯彻家国情怀和大众情感,造成情景交融的升华。”他的这段话不仅很有见地,而且他也是这样实践的。作耕先生一生求学、戍边、为官、理政、作诗,一路打拼过来,这些经历都是他人生的宝贵财富,也是诗词创作的丰沛资源。
情感中给人以坚定的信念。作耕先生的诗词饱蘸革命的激情,直抒革命的胸臆,袒露坚毅的信念,作品有筋骨,有分量。首先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然后才能引起读者的思想共鸣。《故乡油菜花》:“十里田园百里香,桃花谢后菜花黄。群芳谱里无名次,却有风情醉水乡。”作品不仅描写了油菜花婀娜多姿,光彩夺目,香溢天外的风韵,而且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歌颂自然“风情”之美以及平凡之伟大,浓郁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使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诉衷情·忆童年》:“家居芦荻小河旁,萧瑟矮茅房。可怜冬日飘雪,寒透破衣裳。常赤脚,忍饥肠,上书堂。河滩放牧,曲港叉鱼,胸有朝阳。”作品中选取的童年的生活片段真实具体,用墨不多,恰到好处,展示了垂髫时期苦涩艰辛而又幸福的时光,表达了向往美好明天的坚毅追求。
情感中透出真实的温度。诗发端于情感,而情感是有温度的,是温暖人心的。诗词作品是个人情感的温度与时代生活温度的融合体。美好的心灵和火热的生活自会产生炽热的情感,也就自会充溢在诗歌里。对生命视而不见,对生活冷漠无情,那是可怕而可悲的。淬火的灵魂会在诗化的世界里,栖息在温暖的诗的家园。真诚而有良知的内心,会在丰富的生活感召下滋生真诚的情感,也融会贯通在作品中。《忆母校》:“恩如慈母记心中,梦里常萦昔日容。满岭苍青时舞鹤,一湖澄碧暗藏龙。含烟柳叶依山绿,出水荷花接岸红。育得三千贤弟子,群星熠熠耀长空。”母校是人生的启蒙处、出发地,母校的回忆总是令人感到亲切甜蜜而温馨。此诗丰厚唯美,用大量的活色生鲜的意象,刻画了对母校感恩、感激之情,母校的温度可知、可感,触手可得,写出了那种刻骨铭心的感情,读来动容。
作耕先生的诗力足气充,元气淋漓,有浑厚之味,没有假大空的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不作无病呻吟之语,笔锋健朗。正如清方贞观所说“诗人之诗,心地空明,有绝人之智慧;意味高远,无物类之牵缠。诗中名物,别有领会;山川花鸟,关我性情。信手拈来,言近旨远,笔短意长,聆之声希,咀之味永。”检视人生,感悟世事的作品,是为了更好地明辨是非,涵养心性,不是游戏人生,自怨自艾。《柳梢青·登莲花山》:“一脉葱茏,四围城郭,万厦凌空。雨后秋山,鸟鸣幽谷,霞映花红。登临意兴无穷。夕阳里,凭高听风。回首平生,苍山一笑,今日闲翁。”登高望远,景色壮丽,气象万千,感慨频生,坦然面对人生暮年。情景交融,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三、 用心感悟,升华世事的思考
正如作耕先生的名字一样,几十年来他自觉与诗词结缘,如醉如痴地遨游在璀璨的诗词星空里,孜孜以求地耕耘在广袤的诗词沃野中,在诗词园地他不仅找到了快乐,而且从中发现了深邃的海洋以及由海洋滋润的无尽的宝藏,从挖掘这些宝藏的艰辛里,他悟出了忠贞与责任,升华了对世事的滋味与真谛,练就了勤奋与执着,同时也收获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事业的忠诚。他的诗中没有对浮躁世态生活的表象罗列,也很少有对牢骚情绪的肤浅絮叨,而是深层次的对世事人生的思考感悟。
寓理于物,以物化我。作耕先生的许多作品,以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描写主体,其创作往往是即物兴感,感物而咏,善于寓理于咏物之中,起到警世作用,这是其作品殊为难得的特色。《老榕树》:“长须垂地骨铮铮,不靠春风色自青。南国村头随处立,巍然撑起大凉亭。”榕树是南方司空见惯的树木,作品以物起兴,以树喻人,抓住了榕树的两大特点,一是精神,“老”体现的是榕树心甘情愿的奉献精神;二是风骨,“骨铮铮”突出的是榕树自立自强的独立品质,将榕树形象化、人格化,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赞誉。《垂钓三首》其三:“持竿到港湾,秋水绿如蓝。半日无吞饵,龙宫亦反贪?”此诗由自然之景,自遇之事,联想社会生活,官场肃贪,合情合理,少了贪得无厌之辈,社会风清气正。四句不粘不拖,清新雅丽,不以垂钓无获为懊,反以为喜,懊喜之间,折射出作者的大情怀。意趣横生处,美刺兼并,以小警大,告诫人们莫贪图诱饵以误了卿卿性命。作者选择情志内涵深刻的咏物诗作警钟之鸣,能够从垂钓之乐中悟出政治生态的可喜变化,可以看出作者的崇高境界。
刚柔相济,以物养心。世间万物和人事都是一分为二的。竹子以挺拔劲节著称,但它也兼具柔美的品格。石头坚硬,也有粉身碎骨浑不怕之质。再坚强刚烈的汉子也有或显或隐或多或少的温柔委婉之情。作耕先生的许多作品把人们身处其中却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情调加以提炼,描绘得有声有色,展示了其刚柔相济的柔美之情,读来亲切自然,趣味无穷。《蝶恋花·赏夏荷》:“映日娉婷风飐秀,素雅凝妆,羞倒花皇后。双鹭飞来沉醉久,翩翩相伴湖堤柳。雨打风吹容渐瘦。客子谁边,为你轻弹奏。归去销魂香满袖,年年到此君知否?”此作刻画出夏荷的风情万种,摇曳多姿,形象具体鲜明,以荷品隐喻人品,将其形、神、意三美并收,既养眼又养心,不亦说乎。
托物言志,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类的作品其特征是藏本意于人、事、景、物的描摹刻画中,显得形象鲜明,意蕴深邃。如《抒怀》:“似水流年忆逝波,是非成败若烟过。深明世事方真见,浅著文章任洗磨。宦海沉浮成就少,闲庭情趣切磋多。江河九曲东归去,万里青山好放歌。”此律将人事、景物、经历融为一体,漫而兴之,漫而不散,漫而有趣。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是砥砺意志、文章的重要经历,不经磨练难以成熟。面对流年似水,宦海沉浮,却无悲寂失落之心,笑对是非成败,景中见我,豁达乐观。诗中可见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之端正,诗心之善良,语言之敦厚。《咏藕》:“长卧泥中不见天,酒家桌上味尤鲜。无君默默根深扎,哪有荷花满目妍。”藕乃寻常之物,在诗人的笔下却写出了别样情怀。
四、求新求美,追求艺术的品位
作耕先生不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诗词功底。他的诗词之所以立意高远,态度鲜明,充满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语言晓畅,风格俊朗,皆源自于他对诗词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作品精益求精的用心打磨。
一是大胆构造意象。诗词是形象思维艺术,用意象说话是它的一个显着特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独照之匠,窥意象而用斤。”意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志、审美感受与外在的物象相互熔化融合的产物。诗人必须学会融情于景,以景托情,做到情景交融。这就要求作者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胸襟广阔,浮想联翩,从客观事物中体味境之变幻,物之变化,力戒靠堆砌形容词的概念化描写。作耕先生的许多作品很好的实现了思想情感和景物之间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辩证统一。如《瞻仰韶山》“煌煌日出此山中,照得江山万里红。天下名山千百座,韶山才是最高峰。”政治类的作品不易写,弄不好容易陷于概念化,历来佳构难得。这首作品可视为好诗。作者用“韶山”的“山”来用“形”象意,统领全篇,不避重字,使其四次出现,而各有所指。起承转合四句中的“此山”、“江山”、“名山”、“韶山”,即有特指,也各有言外之意,寓意深刻,层层递进,托起韶山之雄浑高大,将历史伟人的光辉形象和丰功伟绩浮现在人们面前。意象刻画的极其形象鲜明。同类题材的作品还有《访东湖梅岭毛泽东故居》“湖清如镜柳丝长,曲径幽深一岭香。石砌平楼连广宇,手培松树系朝阳。窗前仿佛明灯闪,亭外依稀雅韵扬。凝望梅花空伫立,黄鹂声里倍牵肠。”用“广宇”、“朝阳”、“松树”、“梅花”等意象来歌颂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恰当准确。两首作品都选取了特定场景和特定物象,以物喻人,寓情于景,构象合理合情,手法独特。前者雄壮豪迈,后者温婉真挚,使读者顿生敬仰之情。
二是善于提炼语言。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曰“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作耕先生的诗善用诗化语言,是他长期致力于思想和艺术修炼的结果,也是其综合素养的体现。如《访邵阳玉清宫》“日暮苍山古庙空,禅灯初亮桂香风。清心宛若庭前月,漫与真人品一盅。”这首诗写出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起句不用平铺直叙,而是运用凝练概括的语言,突显了玉清宫之苍朴、静谧和空寂。作者以敏锐的目光发现别人见而不味之情,并以独到的笔锋状他人虽见而不知如何描述之见地。这显示出作者丰厚的文字底蕴与丰富的形象思维,以及细致入微的洞察力。首句无尽的广阔空间,为后面三句借景抒情奠定了环境基础,也从这种苍凉的氛围中跳脱出来,不再惆怅伤感,而是变得开朗乐观,足见其精神境界。
三是注重抒发情趣。诗词的特质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感、性灵。诗中无情则失真,诗中无趣则不活,情趣相生,不可或缺。而情感的抒发则主要是通过想象、联想、幻想、直觉等形象思维方式,无论写景、状物、抒情、叙事、咏史等,在艺术手法上都应将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寓庄于谐、褒贬相宜、美刺兼并等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使作品中充溢着情趣、理趣、谐趣。例如《题柳叶湖》:“碧水映长天,诗廊连画阁。遥看柳岛秋,点点飞鸥鹤。”意趣悠远,冲而不薄,超然尘外,清新淡雅。《赏荷》:“独爱荷花美,思君我又来。几番风雨后,依旧笑颜开。”理趣深藏,借荷花而言志,经风沐雨,不改本色,孤洁之心独见。《回故乡》:“夜听草堂蛙,晨烹待客茶。门前留发小,傍柳钓鱼虾。”情趣横生,时光重现,不减友情。书中这些作品借助于自然景物,小处入手,细节感人,深入浅出,贴切自如,使人读来顿感趣味无穷。
2020年12月10日于京城知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