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从文化大一统的角度上看,日本话曾经是作为中华方言而存在的

#文化#日本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是全面吸收中华文化的,包括文字体系。当然,它有两样东西是拒绝吸收的。

  • 一、官僚制
  • 二、父权结构

直到近代明治维新前,日本上下所使用的语言体系和文字仍然是汉字。也就是说,日本话是长期作为一种方言而存在于日本社会之中。

而作为“官话”的是汉文体系,直到近代日本在西方主权国家概念的影响下,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自身民族的独特性。

而第一步,就是由前岛蜜在1866年所发起的言文一致运动。就是在语音中心主义的指导下,通过文字脱亚入欧,来对原本日本社会存在的“汉意”和“汉字”进行否定。

这项起源于明治初期的文字改革运动,本质就是将传统的言文统一于现代口语,以创立新的语文文体。

现代日语的形成,是先由前岛蜜以重视日本话口语为起始,提出废除汉字方案。再由森有礼和福泽谕吉的两个方案共同促成,

  1. 简略英语采用案
  2. 汉字消减论

其实,日本方言同中国很多地区的方言一样,都是可以依据自己方言的口语发音来创生附属其上的书写语言。

依据地区方言发音,进行创生的《戚林八音》,是传统韵书反切系统的最高阶段。其发展出来的“呼音法”,同日本的“万叶假名”系统相类似。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由戚继光抗倭时,发现福州话的发音体系也是源于中原地区,具有八音俱全的特点。

为了方便同当地居民交流,戚继光以福州话发音为蓝本,进行韵书创作。这本《戚林八音》不仅成为闽地民众识文断字的通俗韵书,后世很多地区方言的韵书也是参考此韵书而创生。

换句话说,只要条件允许,中国很多地区的方言都可以采用此类“呼音法”,发展出真正的注音字母。然后让书写语言附属于相应的口语发音。

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是采用片假名还是汉字体系,都一样可以建立自己的现代口语和新语文文体。

但是为了颠覆中华文化在日本传统社会的优越性地位,寻找他们所谓的“大和魂”,就需要对汉字体系进行抵抗。

最终,日本人“遗憾”地发现,他们所谓要回到古代寻找的“大和魂”,本质就是架构在“中华魂”上面。

很多原大一统的区域,不管这种大一统的作用是从文化还是从实际的统辖管理区域出发,如果他们有意独立分离,那么他们首先要做的工作,依旧还是文言一致运动。让书写体系附属于日常口语之上,不断突出自己方言和文化的独特性和排他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