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最终选择和岁月握手言和/郭小玲
阴雨绵绵的午后,随机在电脑上看了一部美国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一名从小立志离开家乡,成为一名建筑师,并游历世界的小镇青年乔治,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留在小镇,接手父亲的企业。主人公乔治对他父亲说,一想到自己的余生被束缚在一张老旧的办公桌前,这念头简直会要了他的命。他想要的是有影响的是,是能让人们记住的大事。正如主人公乔治把留在家乡小镇于成为一个失败者,当年意气风华的我又何尝不是?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泉州人,我却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里。这座城市太旧太破也太小,破旧不堪的文物古建筑,小摊小贩随意在街上占道摆摊,摩托车横行霸道,垃圾随处可见,一天能两次遇到同一个人问路。每逢初一十五到关帝庙烧香,那人山人海的场面挤得整条涂门街水泄不通;心烦出趟门都能碰见熟人,和男同学约会都能被我妈撞见,然后被边追边骂。当时从我妈嘴里冒出的各种骂人的闽南语词汇,让我决心离开这座城市。
我把高考志愿无一例外都填到外省,北京、上海、广州,甚至是沈阳,没有特别想去的城市,就是一门心思想离开这座城市。在外地读书生活的日子,说不想家是骗人的。只是繁华的大都市,五花八门的活动已让我应接不暇,哪有多余的时间去想家。四年里一次也没吃过小时候最爱的土笋冻,肉粽、面线糊也只是偶尔在街边小摊吃过几次,总感觉味道哪里不对。甚至为了彻底摆脱福建特制的“地瓜腔”,特地去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加上在外讲闽南语的次数屈指可数,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让不少初次见面的人都质疑我的祖籍。我很得意,以为自己已经跟这座城市说拜拜。
我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辛辛苦苦地逃出去,结果却和乔治一样,被迫回到家乡。毕业那年,我妈假装生病,硬是逼着我回来。终究还是拗不过她,也不忍心留她一个人,咬咬牙辞掉了上海的工作,拖着行李箱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回到泉州。那一刻,我觉得我的人生彻底完蛋了,所有的豪情壮志都将消失殆尽,以后就要沦为曾经最不屑的喜欢在茶余饭后说三道四的长舌妇。
我带着一种从大都是被迫回到古旧小城市的强烈挫败感和不甘心,在泉州某事业单位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做一天,敲一天钟——得过且过。为了方便上下班,我买了辆小电动驴,喜欢在下班后骑着它穿行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从九二路到清源山,从中山路到开元寺,从涂门街到关帝庙。在小城市里,骑电驴远比坐公交、开车来得方便,几乎是灵活得穿行无阻。
清源山脚下,开元寺门口的游客依旧很多,初一十五的关帝庙依旧香火鼎盛。可是眼前的泉州似乎又不是小时候记忆的那个城市。自从两年前,泉州联合国评为“东亚文化之都”后,小时候那些随处可见的小摊贩似乎再寻觅到那隔着几条街就能闻见牛肉羹和烧肉粽的香味,马路上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连一张纸屑都没有,横行的摩托车也难觅踪迹,小卖铺的大妈也赶时髦地挂出微信支付宝支付的牌子。看到泉州这样的变化,我以为我会很高兴,没想到心底里却有几分无法言状的失落感。
偶然的一次机会竟然遇到昔日的初中同学,话说小城市遇到熟人也不足为奇,但这个同学初中毕业后,就被父母安排出国,之后听说一直都待在国外,没想他竟然带着女友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咖啡馆。那天,我们聊了很多,我不记得他具体说了啥,不过他说的一句话却发人深思,“走的路再多,看到的风景再多,最后最想留下的还是故乡。”
当乔治看到弟弟、同学、朋友纷纷在外地发展事业时,心中不免感到落寞,却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亲人朋友的尊重,获得最大的幸福。那夜我思考了很多,如果当初我如愿留在上海,或许他乡异地的人情冷暖早已让我迷失了自己。也没有现在当下悠闲自在的生活,工作之余到处走走看看,写写小说,见见朋友。平平淡淡才是真,时间才是检验幸福的最好的标准。
每一种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得不到的才会想念,而拥有的当下才是最好的。而我对这个城市年深月久的偏见竟然来得这样牵强,就是为了离开熟人世界,远离亲人。那一瞬间,所有的偏见都被岁月打败,我也最终选择和岁月握手言和,心甘情愿地留在这座城市。
作 者 简 介
郭小玲,笔名“胃窦”,90后文学爱好者,略通岐黄之术。希望通过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写出有温度的文章。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3.6.1文章滥用原创声明》的规定,有八大项不能进行原创声明,一旦违规将永久收回原创声明功能使用权限,导致严重影响的还将对违规公众账号予以一定期限内封号处理。为此,中国(香港)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旗下四大新媒体《行参菩提》、《行走文学》、《行诗天下》、《行苇春秋》对来稿做如下约定:
一、请遵守“禁止一稿多投”的作家道德规范,在其他公众号平台(纸质媒体除外)已经发表过的作品,禁止投稿
二、包括并不限于简书、博客、酷文、格图等网络平台发过的作品应在投稿时说明,并给予原创声明的独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