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丨红薯,味觉的思念
在冬季的大街小巷,时常会看到烤红的炉子,不用近前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红薯香甜。
烤红薯是家乡一大特色,就如同火车站胡同卖的浆面条一样。特别是在飘雪的午夜,走出火车站的时候,听到叫卖声倍感亲切,恨不得在所有的摊儿上都吃个遍。
十多年前,我去了一次新疆体验生活。回到县城下火车的时候,已是凌晨时分,尽管是寒冷冬天,但倍感温暖。下车第一件事,就是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家乡味道的浆面条。卖浆面条的老板娘是个能说会道小巧嘴儿,就会吆喝:“大老板啊,过来坐吧,刚出锅的浆面条,热乎着呢!”小巧嘴儿麻利地盛好浆面条、端上一小碗鸡蛋、辣椒油什么的,但调味的黄豆子拌芹菜总是重点看管,从不松懈。
吃客陆续散去,她便凑过来聊侃。我那儿顾上瞎喷,一股脑咬着豆子呲溜着面条,嗯嗯应付着。一碗面条下肚,心里美滋滋的温暖了许多。
走出小店,就听到门口不远处传来的一种声音。“小伙子,买块烤红薯吧,刚出炉的……”
红薯的诱惑,令味觉垂涎,于是毫不犹豫买上一块,吹哈着边走边吃边回味,那叫一个真美!那叫一个情!那叫一个爽!
记得很早的时候,在三门峡黄河器材厂那阵子,为多赚几个钱,几乎每晚都加班。一个下夜班的冬夜,骑车回住出租屋时,一不小心摔在了结冰的路面上,一时动弹不得。这是,身后响起了骑三轮车的吱扭声。不用抬头就已经知道是一位买烤红薯的,那种薯香早已沁人心脾。卖红薯的是位老人,亲切地把我扶起来,问我摔伤了没有,并拉我到他炉子旁,拿出一块红薯让暖暖手。本以为他要卖红薯给我,我下意识开始摸滕口袋,他却笑笑说:“不要钱,我们是朋友,我还要感谢你经常帮我推车呢,你忘了?我也租住在你的左邻。”他的提醒,我从他紧裹的头巾里,认出了这位老人。说话间,我已不客气地咬上一口,那一刻含着热烈、沁着芬芳的甘甜红薯,真比吃肉还美……
我的家乡在山区,土地不多,大地块要种小麦、玉米,只有在坡上的条条小块地才会种上红薯。记得家乡有句话,“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可就是这红薯养育了一方人口。说起红薯,那可是繁殖快、结实多、耐旱,生命力强。它的嫩叶嫩芽可当菜吃,藤条可做饲料,结好的红薯可烤、可蒸、可晒,可做摸摸、可做面条,估摸有十多种吃法,就是这不起眼的红薯,在乡亲们的眼中那可是宝儿啊。
如今,村里没用人再种红薯了!曾记得一个叫徐庶18和五五三的品种红薯都淡出了餐桌!但红薯依然是城里人爱吃的健康绿色食品。
春秋轮回,斗转星移。转眼三十年过去了!离开了家乡,随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那颗炽热的恋乡之心,对农家生活的浓浓思念无法改变,总忘不了家乡的红薯,儿时在故乡野外复收红薯的情景也总浮现在眼前。
每次回家,站在村山头,眼望对面山坡,那满目葱郁的树林已覆盖了当年乡亲们曾经的红薯地,喜悦、酸楚、遗憾、失落、感恩、怀念……万般思绪涌上心头,不禁情深既往、陶醉其中、心热泪涌。
想着那普普通通的红薯,是缘是福,是她曾哺育了我的生命,养育了我的父老乡亲。那红薯的香甜已深深浸染到我的血液中,融入到我的人生岁月当中。
再次吃到家乡的红薯,倍感她愈发浓郁、醇香!每当想起家乡,就会想起家乡那酣畅、清新的山野民风,还有那一抹永远清新红霞!
作 者 简 介
李健,男,汉族、现年52岁,系洛阳市新安县人,大专文化,现供职于义马公安。1985年参加工作,历职教师、记者。主要从事新闻宣传和文学创作,兼职《河南法制报》特约记者,多篇新闻稿件获奖。2013年当选为义马市作家协会常务秘书长;《义马文学》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发表20多篇散文和文学随笔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