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用它解决儿子的情绪问题,“接纳性语言”有多神奇?
在一档亲子育儿综艺【不可思议的妈妈】中,明星妈妈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不可思议成长营,在短暂的日子里共同成长。几集看下来,许多荧幕前发生的场景让人感叹似曾相识。同时,许多非常实用的育儿小知识就藏在了每一期的每一次互动中,其中当属演员胡可与她的儿子小鱼儿之间发生的故事最有教育意义。
一次,小鱼儿与胡可一起吃饭。坐在餐桌上的小鱼儿心不在焉,只想着去玩他的机器人玩具。为了让妈妈同意,小鱼儿选择大谈条件、又哭又闹,想着用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胡可没有因此纵容小鱼儿。
一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过的,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家长总会无条件地满足他的任性要求,他就算表现得不听话也不会被家长惩罚或训斥,那么他就会开始习惯于随心所欲地任性、调皮和唱反调,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纵容孩子只会让他性格上的缺点无法被改正。
但同时胡可也没有态度强硬地逼迫他留在座位上吃饭,她选择与小鱼儿友善地沟通。她用“我知道”开头,表示自己明白小鱼儿的心急。但同时又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告诉他首先是要遵守规则。
通过这句话小鱼儿首先感到自己的需求被妈妈听见了。同时胡可也根据小鱼儿的需求给予其承诺——在吃完饭后她会允许小鱼儿去玩机器人,于是吵闹的小鱼儿便平静下来了。
同样的,小鱼儿因为恐惧水城堡而哭泣,情绪很不稳定,急需妈妈的安慰。胡可便抱着他鼓励他,先是表示了自己理解他的害怕,然后表扬了他的勇敢。
什么是接纳性语言?
曾有脑科学专家做研究发现:脑中控制情绪的部分要比控制理智的部分更早发育。
6岁以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绪爆发的状态,没办法转为理智的思考。在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以前,他是没有能力率先用理智脑思考的。因此,要想教孩子道理,首先要做的是安抚他的情绪。
看来胡可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每次她要讲道理时都是先安抚小鱼儿的情绪。而缓解孩子爆发情绪的关键,就是及时表示理解。每一次胡可说出“我知道”,小鱼儿都会觉得自己的情绪得到了理解,于是就逐渐能听进道理。
这样的语言方式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被叫做“接纳性语言”,其被认为是一种绝佳的育儿语言。使用接纳性语言来处理情绪爆发问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家长倾听。当然,接纳性语言的具体使用还需要家长们多多揣摩。
倾听,让孩子的需求被看见
在接纳性语言中,倾听是很重要的一环。每一次用语言安慰孩子,家长都要先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被倾听。至于倾听的方式,可以简单分为被动倾听和积极倾听两种:
1、被动倾听:
认真听小孩讲话,像捧哏一样做出“对、嗯”这样的回复。或者用眼神动作等鼓励小孩接着讲下去。有的时候小孩并不需要家长的建议,只是想通过倾诉来自我调节情绪。
2、 积极倾听:
就是像胡可对小鱼儿说的几句话一样。先用“你”开头,或用“我知道你”来开头,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理解他的,他的诉求是被家长重视的。此后再来谈道理。
有位经常来书苑换书的妈妈说,她将倾听作为教育孩子的核心,从倾听出发关注孩子的点滴生活。自己就好像一个可以容纳,小孩所有情绪与意见的垃圾桶。孩子在她的教育下,乖巧、听话,也很懂事。
再拿小鱼儿和胡可举例:小鱼儿得知将失去自己喜欢的玩具,于是伤心地哭了起来。胡可并没有采用指责形式的语言去批评小鱼儿的任性,而是采取包容性的、积极倾听的接纳语言告诉孩子:妈妈理解他很想得到这个玩具,但规矩就是规矩,只有在完成规则后才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感同身受的语言可以让孩子的心情稳定下来。
接纳孩子,更重要的是培养同理心
接纳性语言是接纳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接纳还有非语言的表现形式。比如当孩子在独自思考的时候,家长不妨不去涉足,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要想做到语言和非语言上的正确接纳,最重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同理心,不要总把自己当作是说教的家长,而要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在富有同理心的胡可的教育下,小鱼儿也习惯经常和妈妈倾诉。这种高强度的沟通关系是非常健康的,值得好好学习。我在带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也有不断地反思,希望自己能逐渐掌握,这种同理心教育的真谛,培养出有同理心的孩子。
枕边育儿寄语:
节目中,胡可三次运用“我知道”的接纳性语言,安抚小鱼儿的情绪,展现了她高超的育儿智慧。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胡可能学会熟练运用接纳性语言,一定是在平时奉献了精力与心思的,这值得每位家长静下心来仔细揣摩。
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