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华:跨界学习 3.0 :从“学科 ”到“全景整合课程”的完整育人探索

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朱爱华

我们学校创办于1901年,是全国最早的公立小学之一。由如皋著名乡绅、翰林院编修沙元炳先生创办。门前悠悠泮池水,园内巍巍大成殿,数代附小人筚路蓝缕积淀了它。多年来我们聚焦三维培养目标,倡导大成教育,是旨归成人、成为自己、成就他人的教育。
我们通过跨界学习这个载体,努力为儿童的大成人生奠基。
项目缘起:为什么选择跨界学习
人类自诞生以来其实一直就在“跨界学习”。衣食住行,无一不是。采树叶做衣裙,用兽皮来御寒;摩擦起火,将生食物烤熟吃;辨采药草,防治疾病;建房子、造船……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无界。这种“整体观”很长时间成为人类的主导思维观,没有太多的学科界限之分,所谓“通才”“全才”感较强 。比如张衡,他不仅是一位擅长文学铺陈的写赋大家,更是那位彪炳史册的地动仪的发明者。比如达芬奇不仅是一位举世瞩目的画家,他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很多科学探索。他的手稿中记录着的“机器人”竟然是1510年。他们用事实作品的存在证明着他们“无界”的学习、“一体”的思维的价值能量。
这个项目是由五个方面决定了选择跨界学习,源于对完整育人的聚焦、对学科壁垒的弊端的深刻思考、对专家示范的启迪、通过20年不懈的努力以及优良传统的续接。
1. 源于对完整育人的深度理解。完整育人就是用完整的视角培育完整的人。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这里的“人”毫无疑问应该是一个完整生长、具有全面素养的人。这是因为儿童是完整的人,他所经历的生活是不分学科的,他所在的自然和社会均是全息的,因此,儿童的全面成长需要我们拥有完整的教育视域,即:“完整育人”用完整的视角培育完整的人。
2. 源于对教育弊端的深度思考。具体的困境包括,学科壁垒,线性思维:缺乏复杂性思维;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忽视素养发展;资源碎片,单科教师:复合型教师亟待培养。
3. 源于对相关理论的深度研习。朱光潜曾说过:“对一棵古松可以有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钱学森与大成观、跨学科学习、中医整体观,也体现了人的完整生长离不开跨界学习。
跨界学习:世界五大学习方式之一。
拟解决的问题:1、如何优化协同,确立小学奠基大成的育人理念?2、如何打破壁垒,增强教师跨界融通的构建能力?如何创新评价,提升儿童完整成长的综合素养?
4. 源于20年持续不断的深度实践。
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基于“语文 ”的“大成语文”教学改革阶段,基于“学科 跨界整合”的“大成教育”课程探索阶段,基于“跨界学习”实施策略的“大成教育”整体推进阶段。
项目概念:什么是跨界学习?
跨界意味着学科的打通、知识的融通、时空的联通、角色的变通、生活的贯通。跨界学习意味着整合思维的形成、复合行为的产生、聚合效应的获得,跨界学习可带来种种人为壁垒束缚之下所不可能出现的新思想、新知识、新能力、新品质。跨界学习也是大成教育的核心观念。我们形成了成果架构,包括它的实施操作整体架构以及五大实施策略。
项目实施:跨界学习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基于学科,适度融通。
策略二:主题活动,有机统整。
策略三:物型课程的三重境界。
策略四:角色转换,交互体验。
策略五:联通生活,和谐发展。

项目进阶:跨界学习的载体创新
1.0版学科 、2.0版主题整合微课程,3.0版全景整合课程。
关于跨界学习1.0版学科 有个小视频给大家看一下。
1、跨界学习1.0    学科
什么是学科 ?学基于学科,超越学科,整合学科间、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界面的共同点,使相关学习内容能够融通创生,助推跨界整合的素养形成、实现学科整体育人的一种思维载体。
语文学科是从“语文 ”到基于跨界学习的小学语文学科整体育人。学科 是一种突破打开,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突破还是思维的突破,它是基于学科、超越学科,聚焦于人的发展的跨界整合,学科与“ ”注重融通创生,“学科”与“ ” 并非只是直接的相加,而是一种相容且并非雷同、相融且颇具关联支撑的逻辑关系、结构关系。“学科”“ ” 与“一”一切服从于整合的需要。

2、跨界学习2.0    主题整合微课程

什么是主题整合微课程?对儿童学习来说,就是根据学习主题(价值主题),以“跨界整合”为主要策略,以“学科 ”为基本样式,以综合性活动为重要载体,对学科知识、儿童生活和社会体验进行适度统整,整合学习资源,促进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和学习质量的最优化,以帮助儿童自主健康幸福地生长的课程形态。
这是我们的创新,这是对国家课程的优化落实,也是助推老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老师会做师本课程了,学生就会做生本课程了,让学生做课程的学习者和设计者。
家本课程方面,我们建设了网上平台,这一平台是一个课程研发基地,更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中课堂。家长既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也是研发伙伴、导师,他们在微课程的设计者与学习者、指导者的身份不断变换间获得新成长。
理论探索1:提出了小学奠基大成的育人理论主张
“整合”,即注重关联,注重结构,注重系统,注重整体,而不是割裂化、碎片化、零散化、线性化。整合是适度的,因学科制宜的;整合不是“去学科”,而是基于学科,超越学科;不是“去国家课程”,而是坚持国家课程的主体地位,从实际出发。
“跨界学习”体现着整体思维观——根本的是完整育人,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成中生长出来,是“走向大成”的重要路径。又因为小学是儿童大成人生的奠基阶段,因此定位是“奠基大成”。
它应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其实质是开放学生视野,培养整合思维,构造学习内容的交叉地带,引导儿童跨界学习、自主创生,为走向大成奠基。
理论探索2:形成了统整融通能力的持续生长路径
理论探索3:实现了由“基于事实的课程”向“基于实践的课程”的转变。
3、跨界学习3.0    全景整合课程

从主题学习到综合学习到混合学习到全景学习。
初露端倪:主题学习。从1999年到2015年,打破教材中心:从组合到整合;打破教师中心:从一人通揽到多人合作;打破教室中心:从室内教学到户外教学;打破思维惯性:从线性思维到结构思维。
插柳成荫:综合学习,我与28个考试不合格的孩子,我用中午70分钟的时间连续3个月来帮助他们,用综合学习的方式。我既是他们的班主任,又是他们每一科的任课老师,进行综合学习。
运用创生:混合学习。混合学习:疫期不上常规网课,研发“每日五新式”课程。
疫情期间,我们安排的作业主题分别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学、人与自我、人与世界,将作业做成课程进行育人,让孩子正儿八经的在生活中学习。
AI与跨界学习。AI时代来临,我们的跨界学习还有用吗?当然有用,交叉性学科、跨界学习和跨界整合系统思维。AI时代,我们认为应该有AI思维、AI素养、AI文化。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播种,孩子们一旦离开学校生活,他们面对的就是自然生活、社会生活,这种无法预约的复杂性并非学校学习手册上的习题存在。播种的更多的应该是思维之种、思想之种、方法之种、情感之种……
去年我发表了一篇文章,我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全域素养,是不是就应该提出全域整合课程?我认为应该是全景整合课程,为什么?分别从“域”和“景”的理解出发,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有温度、有力度、有向度、完整生长的向度,所以我们坚定了选择,全景育人。
什么叫全景整合课程呢?是指在一定场域内实现视域完整、资源统整、效能整全的整合课程。它具备开放性、整合性、动态性、真实性、自主性、交互性、情感性、创生性。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学习场域回归自然生活、回归真实学习、回归自主学习。
全景整合课程,学习场域全景整合。情境场——回到当年情境,从五年级教材“长征”出发,围绕“长征”主题,进行了主题课程的研发,无论是孩子们跨学段的微课程展演,还是语文 课堂《七律 长征》,充分体现着它们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整体结构关系,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整体场域的建构与生长。
全景整合课程,学习场域全景整合。天地堂——回到自然生活,天地化育乃是最大的整合。这是个“五育并举”实践基地,它可以种植健康生活理念,培养跨界整合思维,种植科学探究的精神,种植自主创造习惯。总之不仅要慧眼识草,而且需要培养仁爱之心。这种游园式学习,不仅是学习,更是生活。
有人问我:让孩子提出问题,有那么多时间吗——这个必须给足。让孩子自己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是有价值?对事物本身的价值、对自己的价值、对他人、对人类、对世界的价值。给孩子既定的学习内容或者教孩子如何发现问题,接下来是发现了这些问题以后,我们要告诉孩子,要自能发现问题、自主选择问题,而不是老师划定问题。
回到真实学习,通过导引卡,把开放的庭院统整起来,把各门学科老师整合起来,把各种可能的问题生成起来,把现场生成的资源创造起来,形成自主、自由、自能、自觉的课堂。
全景整合课程,师资工具全景整合——回到选择需要为什么要云集各门学科。
教师团:云集各门学科,让孩子按需选择。因为教师不可能是通才的,我们在专才和通才之间寻求一个中间出路,对教师师资现状的宽容理解与充分运用。教师的身份再次得到变更:指导者——伴学者,伴研、伴学、伴创,推动彼此完整生长。
工具包:随处呈现。各种学习工具有序地散落在各小组里,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使用。一方面是助力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是推动学生学会选择,让工具也成为学习的资源或推动学习的资源。工具到处都是,你想要的工具基本上都有,所以让工具也成为学习的资源和推动。
全景整合课程,这是一场直面未来学习的课堂育人实践,更是一场充分尊重生命成长、学习发展规律的学习形态探索。因尊重而因材导引、因真实而创生频发、因完整而美好顿生,或许这一份“完整性”只是阶段性的、专题型的,但拥有此视域、此思维、此胸襟、此格局,精彩与美好完全可以期待,全景育人。
项目价值:跨界学习的价值意义
跨界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整合。整合是一种结构化的过程,因为是过程,它往往是动态的,可以继续生成的。整合是为了创生,是为了完整育人、完整生长。
纵深探索过程中,我们回到孩子作为“人”的发展,完整育人、成己成人,为走向大成人生奠基。
我认为最大的整合是天地化育,最好的教育离不开爱与智慧。

作者朱爱华系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江苏省小学跨界学习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本文是作者2021年6月18日—19日于北京一零一中主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2021年学术年会”的主旨报告,会议主题:深化中小学整体改革,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文中内容是根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 好 文 推 荐 】

#点击图片  阅读热文#

张志勇:当学习不再围着考试转,将会怎样?

顾明远:现在很多教育的假象似乎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李希贵:当你为了学生,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覆盖全国的校长圈

(0)

相关推荐

  • 学校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以生为本,以心育德 ---XX中学德育特色实践探索 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校提出了'以生为本,以心育德'的德育工作思路,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创设德育工作的新情景,构建和形成 ...

  • 新书推荐:《自主课堂:理论探索与实践50例》

    <自主课堂:理论探索与实践50例> 编辑推荐: 1.九年磨一剑:本书是自主教育研究者九年来辛勤工作和思考的成果展示,干货满满,诚意十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扎 ...

  • 基于高阶思维与学科育人的整合教学

    有专家指出,高阶思维至少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不是简单的知识交流授受:必须让学生在大脑中与原有知识发生联结,且梳理出包含.递进.因果等关系类型:这种联结的目标指向问题解决:是一种综合性.复杂性.创新性的思 ...

  • 儿童生活的“综合”决定着整合教学|中国教师报

    [题记] 确立学科自信的重要一点不是"分科主义",而是"跨界学习". 课程整合能倒逼学校教研方式变革,积极推进学校各部门.各学科间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马不停蹄 ...

  • 从“拼学科”到“跨学科”,教师角色应该如何转变?

    11月21日,由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办,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跨学科项目组支持的"跨学科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在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举行. 新时代背景下,聚焦核心素养,教师如何变革育人 ...

  • 一所学校的农场、商店,如何成了学生跨界学习的创新阵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 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学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最好方法. 加强劳动与实践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近 ...

  • 世界五大学习方法之跨界学习法(思维网之正反馈)

    思维网包括广义动量定理和系统思考两种方法,系统思考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模型,这两种模型广泛的存在于世界的方方面面.正反馈中包括输入.控制.输出.反馈等要素,输入和反馈是同号的,正反馈是趋于加强的系统 ...

  • 文案创作者要留意跨界学习产品的推广

    在研究竞争产品对手的产品推广,关注其运用的手段和方法.我们还要采用的是数据来源,说服客户重点表述,还可以关注非本行业的其他剩余推广的企业的产品的推广方案. 客户群体类似或相同的其他产品,通过研究目标客 ...

  • 散文:风中摇曳的狗尾草 | 朱爱华 主播| 素君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风中摇曳的狗尾草 朱爱华 有人说爱到一定程度就要拐弯儿,那么拐向哪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 我觉得,如果喜欢,任何方向,任何地方都行,哪怕前方是一片狗 ...

  • 散文:一片叶子 | 朱爱华 主播 | 李青春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一片叶子 朱爱华 和诗友相约去鹿门寺采风,刚上公交不久,一片叶子突然从窗口落进车内,这叶子正好落在前面高座位后面空档处,而我正坐在低排座位第一个位置上, ...

  • 草根文艺:朱爱华的诗

    爱 的就是你 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 草根文艺:朱爱华的诗 为展示尔康读诗会诸位群友的才艺,尔康读诗会公众号平台特别推出<草根文艺>栏目.第二十三期栏目推荐朱爱华老师的诗,请大家欣赏.展示作品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朱爱华:风中的水仙

    "中原红木杯" 曾经一度薄情地以为,嗲嗲(dia,平声,指爷爷)与姆妈早已淡出了我的生活,只靠血缘关系维系着他们在我生命中的存在. 1. 二伯坐在廊前打盹.嗲嗲的气息,从他的脸部欢 ...

  • 臻浓携手朱广权跨界rap献礼八一,腾讯视频《明日创作计划》开启夏日之旅

    [案例挖掘机]项目,致力于以汪峰式的拷问深度剖析案例背后有趣的故事,大到年度规划的投放技巧,小到拍摄现场的蚊虫叮咬. 每周一次的精彩案例大放送如约而至,TOP君为大家精选本周(2021第27周,7月1 ...

  • 朱爱华评《记忆大连老街》:“草根”海南丢印象

    --评<记忆·大连老街> 村 夫(朱爱华) 海南丢是嵇汝广的笔名和网名,这些年在大连各媒体上经常看到他的文章,大多是优美的纪实散文, 篇篇都是"老大连"的故事,篇篇都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