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微型诗社】NO.029诗点访谈(三)
怡凡先生
陈敬良先生
诗点访谈(三)
策划: 怡 凡
主持人:李红阳
陈敬良
怡 凡
本期受访者: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蓝陵诗刊社会员。现任唯美微型诗社副社长、首席评论员,中国小诗苑社副社长兼平台主编。中诗网论坛现代诗歌版块精华组组长。作品刊发于《诗歌地理》《谷风诗刊》《现代作家文学》《唯美微型诗》《中国小诗苑》《长江诗歌》等书刊杂志及选本。诗观“寓诗以哲思,寄诗以情感的真挚”。
釆访人:怡凡先生(怡)
受访人:陈敬良先生(良)
问:众者周知,你在两大阵营中,担任网络诗歌编辑工作。你对时下诗歌审稿环节,保持什么样心态去欣赏每首作品呢?你又用什么标准去断定作品去留。对所谓「网络平台编辑」行径有何感受和想法呢。
答:写诗需要端正心态,做编辑更需要端正心态。心态的范畴很广,其实也很简单,对于诗歌来说就是“诗心”和“私心”的区别。好的心态既是对作者和读者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包括真诚和正气)。不敢说在选稿中不会遗漏好作品,但我敢保证不会人为地提上一首连自己都读不懂或劣质的作品,不管作者的名气有多大,一切以作品的质量为准。
好诗没有固定的标准(但一定是美观和实用的有效结合),就像诗写的表现方式一样,没有定法。对于编辑者来说,判断一首作品的去留首先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来自于在长期阅读、写作和鉴赏作品中积累的经验,包括个人的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当然,必须有容纳多种个性和风格并存的理念和胸怀。曾有名家说过,判断一首诗歌作品的好坏,有时只需三秒。
在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下,网络平台给诗歌的传播以空前的便利和速度,其影响力的巨大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能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阅读和学习到很多新的佳作和了解诗歌的最新动态,不管是欣赏、学习、借鉴等等,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也出现了很多误导读者(特别是初学者)的非诗、伪诗(劣质、无病呻吟、不知所云等等)充斥在所谓的精品或精华版面,包括极尽附和、献媚与吹捧的点评或赏析,其中不乏是平台的编辑人员的作品和被吹捧出来的所谓“大师”,这种现象会造成部分人越来越偏离诗歌的精神、本质和理念,对诗歌的发展百害无一利,令人担忧。所以,需要更多有“诗心”的优秀写手,加入到网络平台编辑队伍中来,为网络平台添加更多的“正气”。
问:从你的作品中,读到许多耐人寻味的诗句,你对「诗的语言」是如何阐述的,为什么诗歌创作上,必须要用这些独特的语言进行创作,谈谈你对微型诗歌的感知。
答:耐人寻味的诗句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借助通感的效应而达成一种心灵的意会与意想不到的触动。
耐人寻味的诗句是诗性语言的标志之一,也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体现。有时候,一首诗往往因为一行或几行好句,就能打动读者,从而引发大众的共鸣与喜欢。但最重要的还是其中蕴含的意味和言外之意,让人浮想联翩,甚至有立即产生创作的冲动和热情。我们通常叫这些句子为一首诗的“诗眼”,而微型诗被誉为诗眼中的诗眼,对诗语表达的精准性和凝练性有更高的要求,所谓“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精短有味”正是微型诗写作的最基本也最关键的要求。
关于如何写出一些耐人寻味的诗句,以我个人的经验和感知,除了多阅读、多思考、多动笔,保持对文字的敬畏之心,还必须建立在发自内心的对诗歌的真诚上,贴近现实、深入生活和有一颗大爱和悲悯之心,方能有所体会和顿悟,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问:你也是一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创作者,你对点评作品有什么样要求和自我认知。对那些吹捧式的点评和导师式(又赞又批)的点评,你又如何看待呢?
答:点评作品的态度和选稿的态度是相同的,我从不为读不懂或无病呻吟、故作高深的作品写点评,更反对那些剔除华丽的词语后空无一物的文字垃圾。没有思想的作品,从下笔开始就已失败。
对于作品的点评,首先必须读透作品传递出来的信息,多角度进行切入理解,找到作品的主旨(诗意)所在,方能尽可能不偏离作者的初衷。当然,很多由文字自身所传递出来的更多、更深的寓意,有时连作者都没有觉察到,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文字的神奇,也是点评存在的必要,二次创作的由来。我从不放大、夸大作品的容量和高度,从不随意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捧为精品或经典(这些需要时间的沉淀、历史的检验),因为,作为一个点评者,必须为作者和读者负责,也是为自己的人品负责,况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个人的鉴赏角度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
对于那些吹捧式的点评和导师式(又赞又批)的点评,我只能说:他们在毒害和扼杀爱好诗歌的初学者,而对于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优秀写手来说,他们只是一帮浪得虚名的小丑、不配谈论诗歌和诗歌精神的乌合之众!
问:你对微型诗发展,有何期待,有何憧憬!如何去引导这些爱好者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创作。
答:微型诗的发展需要有更多新生力量的加入,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不断填充,才能有更多的惊喜或经典出现。我想看到的是,广大的微型诗爱好者能本着传承和弘扬真正的“诗歌精神”为理念,突破“小我”的束缚,迈向“大我”的境界,杜绝娱乐式和应付式的写作,力求写出有深度、广度、力度的思想作品,以体现诗歌存在的价值性。
关于心态的引导,我想:以身作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和选择,潜移默化或许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关键还是在于诗歌爱好者个人的初衷和修养以及价值取向,当然,我们应该相信:只要真诚,必能打动。
感谢你百忙之中,回答以上四个话题,我相信对一些迷茫于微型诗创作者和初学的朋友来说,是有所帮助的。
附上受访者精彩作品:
1.凉月如眉
契合了谁的秋心?
喝退千卷浪
掰不过,一道弯
【竹影点评】:
微型诗标题是作品的一部分。诗人充分利用了这一点,首句设问点题又留下伏笔。“秋心”化用了“离人心上秋”之句,把愁眉不展刻画得入木三分!转承结尾更是金句频出,“喝退千卷浪”有荡气回肠之势!刚柔相济,笔力不凡!
【无隐山人点评】:
秋心,悲愁之绪也。凉月映衬孤绪,英雄纵使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也难敌这天上弯弯的软刀子。眉指向的留白,使作品刚柔并济,凝炼中体现诗意的曲折美。
【飞墨点评】:
作品蕴涵,像一则谜费猜,有蓬勃的隐喻和张力。契合,喝退,掰,动词运用有力。千卷浪,一道弯,对比强烈,思潮澎湃。
【天涯点评】:
通过“喝退千层浪”和“掰不过一道弯”的对比,道出了即使是无所畏惧的英雄也难过悠悠情愁。正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
【韦丽点评】:
这首诗婉转中又透出一股苍凉的力道,隐约显现出一幅秋夜月色图,尾句留白使作品提升了美妙的想象空间,极富艺术感染力。
2.老家
文本和图画在黄昏下
辨别,相认。突然发觉
曾让我自卑的胎记,多么亲切
【飞墨点评】:
恐怕是所有少小离家的游子,共有的挣扎和情怀。抑或是异乡漂泊的孤云,那突然间凸现的思绪和顿悟。赤子情怀引无数游子共鸣。
【韦丽点评】:
曾经离去多年的游子归来,与黄昏下的老家相认,多少年少轻狂,如今已成为最亲切的回忆。
【无隐山人点评】:
脑中有画,笔下生文,思乡最爱在黄昏。曾经遭受嫌弃、引发自卑并立誓脱离的地方,却成了唯一不带功利的念想。作品体现了游子返璞归真的觉悟,引人动情。
【竹影点评】:
作品写“老家”,诗中却不说风景不提亲情。看似简单的“文本和图画”以“辨别相认”来描述重返故乡的场景,很有内涵和新意。末句画风突转,从心理感受角度反衬出“老家”的分量和深厚的情意。修辞巧妙,新颖感人!
【益人点评】:
老家是生命之根,生活之源,这一关系无法斩断。一个生活中的细节,使作者“突然”发现它是“多么亲切”,题旨得到彰显。此诗拟人手法巧用,有画面感,转折自然。
3.寂静的蓝
山峰坐着,朝拜的人跪着
梵音,越升越高
素颜的天空,愈看愈低
【无隐山人点评】:
素颜天空,扫却浮云而澄澈。跪拜山峰,若敬贤明。信念乃无声梵音,终将虔诚之人送臻化境。诗中禅意代表着诗人做学问的哲思,此境孤独寂静、通透见蓝。
【怡凡点评】:
一静一动,一高一低,把物象表达了淋漓尽至,越是渗透,心越是一片湛蓝。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全是个人修行而得来的。
【飞墨点评】:
一种修炼,两种境界,三才者天地人。山,朝拜的人,梵音,素颜的天空,一坐一跪一高一低相较,精神不断升华,境界日臻圆满。
4.秋天的树
雁鸣,掸落最后一片叶
枝丫,在霜与月的对白中
守住每一个通向故乡的路口
【益人点评】:
此诗由声先入,引出“掸落”一词,展示秋季萧瑟的环境描写及渲染,一个“守住”抒发了中心思想,升华了主题。意境优美,语言富有磁性。
【无隐山人点评】:
以树寓坚守,雁鸣的掸落指代叛离伤害。借明月白与霜白对峙得到启示,守初心也守住了未来,为出逃者依然保留席位,诗作展现了坚定的信仰和宽容的气度。
【飞墨点评】:
相望于江湖,一棵树的秋天,零落,凄凉。掸落最后一片叶,相守的执着,霜月对白,实景虚置,守望的酷景。父辈的坚守和期盼,令人唏嘘不已。
5.笔尖上的温度
雪落纸上,藏起脚印两行
几滴血色生香,勾勒骨底寒暖
摊开,无尽苍茫
【飞墨点评】:
笔墨未动,情感先行。纵有千千意,落笔万万难,无限情思,几度春秋,不知从何说起,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隐山人点评】:
造境宏大有积极的指迷之意,以天为笔以地为纸的气势,胸怀造物勾勒寒暖,言下的雪中红梅,苍茫中显眼反衬,浓烈刺激视觉、触觉等感知,产生温度效应。
【怡凡点评】:
以冷暖之间的对比,才能「勾勒」出骨底的温度,去点化主题。
6.梦雪
在一座不下雪的城
看雪落、读雪魂、悟雪意
惊醒。天下,大白
【无隐山人点评】:
诗句里虚实相映,交错成章,境界空灵。语意双关,言内含哲理,理外别有洞天,藏一股正气而不落俗套。天机,善悟者得,三句道出精髓而涵盖宽广。
【冰雨点评】:
作品首句既设下悬念!不下雪的城,何来雪情?梦吗?也可以理解为是社会,雪是各种社会现象,诗人受困于其中。[惊醒]时,天下大白…谁醒?天下是否真的大白?双关的诗意,值得深思…
【飞墨点评】:
似梦非梦,亦真亦幻。似雪非雪,亦虚亦实。末句——蕴意,双关,梦幻。
【益人点评】:
此首的题目就颇有诗意。从淡淡的开头,铺开美丽的画面“看雪落、读雪魂、悟雪意”,这是全诗的中心所在。语言简练,排比句运用使其有气势,易吟易诵。
7.梅韵叠起
雪,一再压低,空谷的回声
几根瘦骨,一咬牙
数点红,抖擞了群山
【冰雨点评】:
[雪,一再压低],诗人在刻意的渲染困境,旨在突出其后。[骨]、[咬牙]、[抖]形象而又动感的,刻画出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作品构思严谨,前后呼应,彰显出诗人成熟的人生历练和深厚的诗意。
【飞墨点评】:
千山鸟飞绝的空谷,自然低于尘世的回声,梅暗自用力努力的作为,点播了骨质的精彩,焕发了群山内心蕴藏的春意。
【无隐山人点评】:
雪喻逆境压迫,埋头苦忍蓄势,硬骨虽瘦,而爆发的力量一旦破封,便层出不穷地给人以极大鼓舞。诗歌的励志价值,在作品得到了应有的表现。
【益人点评】:
此诗用“压”、“ 咬”、“ 抖擞”三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把寒冬的梅花写活了。环境描写做了很好的烘托,突现了梅的风骨及其不凡的作用。它使我们从中领悟一个革命者或生活强者的形象,不禁肃然起敬!
8.为谁燃透一片火海
和飞蛾,不提
关于火的故事
只谈,来年的枫叶红
【飞墨点评】:
是一种执拗的约定或命定。无怨无悔,无惧无畏,向着美好的期待。
【怡凡点评】:
巧妙地回避了关于「火」的故事,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收获的季节。
【无隐山人点评】:
太极诗意,诗人如同伶牙说客,偷换概念,蛾喻短暂人生,巧思转移意象规避火伤害蛾的逻辑,而来年的枫叶红,不正是燃透着希冀的那一片火海么。
【天涯点评】:
作品旨在表达不要在意追求理想时义无反顾付出的过程,重在看“枫叶红”的结果。
【综述】:
为诗歌发出正义之声的陈敬良先生,是位勤奋、执着、主观的务实性诗歌信徒。用自己的学知、良知为诗歌奉献一切,值得更多学者、诗者、爱好者爱戴和尊敬。在当今微型诗坛、乃至整个网络诗歌繁荣的时代里,像这样坚守诗歌信念的人,实在太少了。微型诗发展不仅仅只做平台、只做点评就能向前推动,应当以严谨的诗歌审美心态,把握好作品的真实性、趣味性、含蓄性,有一定诗歌的价值和深刻的內涵,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这是编辑们的态度,也是正确传授诗歌创作的理念,不偏不倚引导大家走向正轨。
陈敬良先生在诗歌创作中,经常以高质量标准要求自己,以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漫长创作中,积累了不少创作经验与心得,逐渐运用到创作中去 ,不断循环,形成多元化创作体系,这就是他难能可贵的精神和个人魅力。直性的性格,在作品中表露无遗,朗朗上口的诗语,留下无尽的想象……
* 社长:怡凡
* 副社长:飞墨、静月听风、李红阳、陈敬良
* 秘书长:华心
* 副秘书长:黄自强、刘晓霞、剑舞、何处不桑年、杨优、颜如玉、龙敏
【纸媒编委会成员】
* 主编:华心
* 副主编:飞墨、李红阳、静月听风、陈敬良
* 编委:杨优、水云江南、冰雨、韦丽、黄自强、刘晓霞、清雅神风、何处不桑年、魏凯、颜如玉、郑国贤、婉清、王琪、永进
【平台编委会成员】
* 总编:李红阳
* 主编:杨优
* 副主编:陈敬良、媚娘、逢春
* 平台主编:李邨
* 编委:颜如玉、天涯、韦丽、婉清、冰雨、东方翠琼、黄自强、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