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了!头皮上摸到它多半是癌瘤征兆
头上长了“小疖子”,皮肤科反复治不好,结果是肺癌晚期
张女士,家庭主妇,3个月前头顶毛发下皮肤长了个小疙瘩,不痛不痒,自以为是疖子,未予以重视,一次洗澡时不小心撞破了,至就近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给予局部消毒处理。
可这个破了的“小疖子”过了1个月仍然不愈合,虽然不疼,可每次洗澡就成了张女士得闹心事。后来她再次来皮肤科就诊,医生做了局部消毒,并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促进伤口愈合。
可这个顽固的“小疖子”根本就不理皮肤科医生那点招,继续我行我素,不但不愈合,而且破口扩大化伴伤口疼痛,为“疖子”而烦恼的张女士再次挂了皮肤科医生的号。
这个特殊的“小疖子”这次引起了这位皮科医生的重视,意识到它绝对不是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小疖子”,于是乎找来了护士,在护士的配合下,给于局部麻醉,做了皮肤活检术。
做完检查医生并没有给张女士做更多解释,留了电话,只是交代说回家等电话,取结果后,再确定如何处理这个“疖子”,张女士无奈就回了家。
这个东西竟是皮肤转移癌
大约1周后,张女士接到医院电话,让她家人到医院取结果,张女士的丈夫应约来到医院。
医生把化验单交给他的时候,告诉张女士脑袋上长得这个东西是皮肤转移癌,建议进一步肿瘤科就诊。
后来张女士做了一个全身检查,结果竟然是“右肺下叶癌,纵膈淋巴结转移,肋骨、胸椎转移,多发皮肤转移”,气管镜检查的结果再次印证了肺癌的诊断,“低分化腺癌”。
张女士的一家人想不通一个平时连个感冒都不得的健康人,怎么会是癌症晚期?但事实就是这样,家人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并寻求进一步积极治疗。
像张女士这样,皮肤下长个小疙瘩,是我们常见不过的小现象。
一般都不会有事,可张女士这件事给大家提了个醒,皮肤长个小结节千万莫大意,那么如何自我鉴别皮肤上长得“小包包”呢?
一看质地和边界
地柔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多属于良性,如皮下囊肿、脂肪瘤等,质地坚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多个呈现肿块相互融合,恶性可能性较大,如淋巴结转移癌,皮肤癌或者皮肤转移癌。
二看长在啥位置
腰背部、胸腹部皮下肿块大多数是良性,一般不明显不适感,无进行性增大,无需特殊处理,如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皮脂腺囊肿,皮下血管瘤等等。
颈部、腹股沟肿块多属于肿大淋巴结,若除外炎性、病毒性感染继发的淋巴结肿大,须当心恶性疾病,如淋巴瘤和淋巴结转移癌。
女性乳房肿块,较为常见,多为良性,但不乏恶性,若肿块较大,质地硬,动态增长,需乳腺彩超,乳腺钼靶等检查排除乳腺癌。
四肢肿块,手腕部多属于良性腱鞘囊肿,须当心软组织肿瘤,软组织肿瘤是一大类异质性肿瘤,根据有无转移可能,通常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
良性切除后较少复发。恶性肿瘤或肉瘤,浸袭性生长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局部切除常复发并可转移,常需根治性切除,并定期随访。
三看生长涨势
肿块呈现渐进性增大或者长期破口不愈合,无论长在什么位置,都应就医,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针吸或者切除活检,做出病理诊断;若肿块大小固定不变或者渐进性缩小,多属于良性,观察为主,无需特殊处理。
别忽视了!头皮上摸到它多是癌症征兆
社会在发展,但是身体的健康还是最重要的。对于癌症我们更要避免,社会上真的是谈癌色变,因为一旦得了癌症,不仅痛苦的是自己,同时也折磨了家人。每个人都可能得癌,因为我们身上有一种原癌基因,只要受到外因刺激,也许就会被激活。而这种外因,往往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平时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预防癌症。
当癌症出现的时候,也是有很多征兆的。我们重点说头皮上的症状,头皮上出现了红色的斑点,而且不消失的话就要注意了。看脸部左右是否整齐对称,还有斑点是多了或变化。再看眼白是否发黄或者说发红,眼睛是不是苍白无神。然后用食指轻摸鼻尖向上,看鼻孔内有无变化。最后以双手的轻捏摸耳朵,观察是否会有疼癌和硬块等。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就有可能是癌瘤的症状,早一点去医院检查。
癌症的早期症状很多,对于胃癌的早期症状的话,就可能是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所以说出现了这种情况,而且长期出现的话就要注意了。如果说是食道癌的话,这是持续存在的,喝水及咽食物也不能使之消失,最好早一点去医院检查。对于肝癌的话,早期可能是身体不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化不良等等,应该高度警惕。
那么如何预防癌症呢?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因为癌字中有3个'口',可见饮食和癌症的关系有多密切。而高油、高盐、高糖食品也是癌细胞喜欢的食物。多项研究发现,常吃这些食物,增加患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等癌症风险。因此,吃饭应尽量清淡,少吃油炸、过咸食物和甜饮料。管好口对于癌症的预防是很好的,希望大家预防癌症,从饮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