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给患者开出的三堂必修课
必修课一:《关于死亡》
癌症≠死亡,然而,得了癌症首先联想到的会是死亡。
健康的日子里,总觉得来日方长,时间有的是。从来不去考虑死亡的事情,甚至提到“死亡”这个字眼是感到晦气的、避之唯恐不及的。其实,人生转眼即是百年,我们哪个人不是活着活着突然就死了,哪里有什么“来日方长”?
是癌症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死亡近在咫尺,原来人生如此滑稽而无常!我们从来没有像患癌后这么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临近与生命的短暂,我们从来没有像患癌后这么留恋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这个并不怎么完美的世界。
就算是彻底康复了吧,也是活一天少一天了。因此,死亡这件事情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必须好好考虑考虑。这便是癌症给我们上的最生动的一堂必修课,关于死亡,关于生命的真相,这些谁都绕不开的人生主题。这堂课的学费很昂贵,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我们必须好好听课。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每个人其实都是“暂时活着”,都是“将死而未死”,而且,最终都是“必死无疑”、“死路一条”,唯一的区别就是早一点、晚一点而已。因此,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向死而生”。有人说,“我们必须好好活着,因为我们将死很久”。是的,活着是暂时的,死亡才是永恒的。
我曾经认真建议大家写一份遗书,即便不适合给家人看,对自己也很有好处。写作的过程正是自己直面灵魂的时刻,你眷恋什么,遗憾什么,牵挂什么,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同时,你不在乎什么,也同样明明白白。接下来,你其实已经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了。
有未竟的事业与梦想吗?那就去奋斗,我不管是否成功,我只顾风雨兼程;有不舍的家人与朋友吗?那就好好守护,把你的时间花在值的人身上,没有天长地久,但可以有朝朝暮暮;若不能朝朝暮暮,那更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想要去远方,现在就出发吧,能走多远走多远,半途而废的旅程总要好过从未出发。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本来有机会却始终没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趁现在还有机会,尽量减少一些遗憾吧。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重要的,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人或事,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一秒钟也不要浪费。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那种纯粹消耗你的人,消耗着你的时间、你的金钱,还有你的感情,对于这种人要离得远远的,晚一秒种都不明智。明白了生命的宝贵,你就不会为了节省十块钱去排一小时的队买打折鸡蛋;你就不会为了一点财产继承与兄弟姐妹闹得形同陌路;你就不会为了一点个人的颜面去攀比、去争个高下……不重要,生死面前都是小事。早一天看开,早一天解脱。。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如果再也不害怕提到“死亡”两个字了,那说明你及格了;你如果知道了该如何“向死而生”,那么你的考分应该是优秀了。
自从想通了“死亡”这个问题,你的生活将会焕然一新,你会发现你的面前不再是绝路,而是海阔天空。看穿了生死,你失去的是恐惧,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必修课二:《关于幸福》
幸福,纯属个人的内在体验,很抽象,很个性化,没有具体标准。能让人体会到幸福的不外乎外在的物质层面与内在的精神层面。钱赚得越来越多能让你感到幸福;与喜欢的人在一起看场电影也同样能让你感觉到幸福。
很多人都把追求功名利禄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孜孜以求。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幸福往往是个无底洞,永远没有满足的那一天。所以,我们常常把欲望看作是幸福的最大敌人。
幸福体验存在边际效应递减。刚安装上电话的时候,太方便了,太幸福了!后来有了手机,这座机就显得不再那么方便了。再后来,智能手机推出,不仅能通话,还能视频,当初风靡全球的诺基亚逐渐被淘汰了,现在白送都没人要了。小时候吃顿饺子就像过年,现在实在没东西吃了才会从冰箱拖一包速冻水饺出来对付一顿。小时候,没有彩电没有电脑的日子,围着火炉子听大人讲故事就是一种幸福,现在开着大屏幕的电视、开着高配置的电脑、戴着最新款的无线耳机还是觉得仿佛缺点什么,内心空荡荡的。任何物质上的满足,只能满足一时,人的欲望总能水涨船高,而幸福的阈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把个人的幸福建立在物欲的追求与满足上面是非常不明智的。
患癌之后,不管穷人富人,不管男女老幼,大家的共同梦想就是“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就算卖车卖房,都在所不惜。是的,没有比患癌后还能活下去更幸福的事了。江山诚可贵,美人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两者皆可抛。当然,也不能真的抛,因为有时候就算全都抛弃了也换不回来一条命。这里说的只是个重要性排序,并非对立的关系,更无法去等值交换。现实生活中,那些左手江山右手美人的,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
然而,物质条件能给与你康复的支持与帮助却是很有限的,尤其是无法帮助你战胜恐惧,无法帮助你获取内心的平静。你必须打破自己,重构价值观,方能重获幸福体验,尽量让自己内心在一种平静、自洽、满足的状态中过好每一天。
这时候,你的幸福体验慢慢地转向了,从向外寻找变为向内寻找。你不再那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你不再热衷于攀比,“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你突然发现幸福原来是这么的简单,能吃能喝不痛不痒就是最美的生活。
等你终于能够活下去了,你不再满足于能吃能喝不痛不痒。因为没有人能永远满足于仅仅活着而已,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陷入苦恼。任何时候,都要有所追求与寄托。就像我在《刀尖上的舞者》封底写的话:“如果活着只是为了活着,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活头?”
这时候,你会去追求更好的自己,去追求活出个人的价值与风采。因为你经历了生与死的磨难,你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你开始审视与反思过去为了功名利禄而辛苦忙碌的生活是否值得?我相信多数人不会再走上患癌前的老路。这时候,你降低了对物质的欲求,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更容易获取安宁。当然,这里说的是出发点变了,并不代表你的收获与回报一定会变少。
这堂课的重点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我们要从追求功名利禄转向追求健康地活着,做有意义的事。这样的生活,内心是富足的,安宁的。
必修课三:《关于肿瘤》
久病能成医。患病后一定要努力学习跟肿瘤相关的知识,知己知彼方能取得先手,少走弯路,争取早日走向康复。
肿瘤有很多说不清。
首先,肿瘤的发生说不清。为何你得他不得,这个不能仅仅从身体好不好来解释。肿瘤的发生是在分子水平上出了问题,也就是基因出现了突变,这种分子水平上的突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随机性是看运气。但是,有些易感基因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携带易感基因的人患癌几率高于平均水平,要更加注意。基因是一出生就带着的,这个是命。我们能做的主要是三点: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
第二,肿瘤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前面讲过,医学最大的困惑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于医生,但更多是来自于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这个跟老师教学生很相似。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学生“择校”,患者“择医”,正是此道,正是为了提高确定性。然而,未必尽然。我的忘年交,就是死在了当地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手上。我还有一位病友,本人就是主任级别的医生,医疗资源非常丰富。然而,手术时说好的主任没有出现,上场的是实习的学生,并且出现了失误,这谁能想到?这位病友在治疗中还遇到其它低概率的事件,只能说运气有点差。
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是个大问题。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而过度的治疗是在摧毁这个系统,得不偿失。然而,如何判断是否过度呢?这个标准无论是对医生还是患者来说都是极难把握的。这里面也涉及个体差异的问题。有的孩子靠熬夜是可以显著提高成绩的,而这种疲劳战术对一部分孩子是适得其反的。在治疗上,道理是一样的。如何权衡,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这是个大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第三,患者预后的不确定性。我们看到很多案例,走投无路之际却能奇迹般活了下来,连医生都讲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也就没办法如法炮制。只能说生命太复杂了,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一秒钟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不知道有多少亿的多少次方。我们对这个系统的干预还显得相对粗放,至于干预后的输出结果出人意料的话也就不那么出人意料了。
跟治疗方案的差异相比,个体在康复期的主观能动性上的差异那就更是有天壤之别了。这个与患者的认知水平有关,跟个性有关,跟所处的环境有关,跟很多因素都有关。输入端千差万别,输出端的结果怎么能不千姿百态?不同的人往各自的锅里放入不同的食材,炖出来的菜怎么可能一个味?
当然,肿瘤也有很多是说得清的。
科学治疗是基础,是前提,是毋庸置疑的。第一时间找专业医院专业医生治疗这是明智的。那些旁门左道秘方偏方包治百病都是骗人的。千万别在正规治疗上无计可施的时候选择旁门左道,那是雪上加霜的。别忘了,有时候不治疗就是最好的治疗。错误的治疗与不治疗,该如何选择,不言自明。
我在《我与癌症这九年》概括过“抗癌真经”:信念由心,智慧用脑。同时,提出了三大抗癌兵法:有理有利有节;和平共处;打持久战。这里面总结的抗癌心得是综合了自己以及千百病友的亲身经历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学识凝练出来的。这些建议不是骗人的。
治疗期靠医生,康复期靠自己,这是确定的、正确的。
良好的心态,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锻炼,这是康复期的行为指南,这是不容怀疑与挑战的。凡是另辟蹊径自作聪明的人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