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逸群中医皮肤科名方心悟
段逸群中医皮肤科名方心悟
真武汤
组成: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附子9g。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如下肢水肿、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等。
用法与制法:上5味,以水800ml,煮取300ml,去滓,每次温服100ml,日3服。
加减: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各3g;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6g;若呕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g。
方解:真武汤,张仲景用于治疗阳虚不能化水所引起的湿聚水肿病证,为温阳化水之剂,由附子、白芍、白术、生姜、茯苓共5味药组成,本方是历代医家用于治疗由肾阳虚衰而造成阴水的代表方剂。盖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脾阳虚则湿难运化,肾阳虚则水不化气而致水湿内停。肾中阳气虚衰,寒水内停,则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四肢,则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水湿流于肠间,则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则或咳或呕;水气凌心,则心悸,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眩。若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耗阴伤阳,阳失温煦,加之水渍筋肉,则身体筋肉动,站立不稳,其证因于阳虚水泛,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基本治法。本方以附子为君药,本品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为佐药;白芍亦为佐药,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神农本草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体会】段教授在临床上对于此方经常灵活变通,辨证论治,如寒冷性荨麻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玫瑰痤疮、带状疱疹等疾病,若患者辨证有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证,经常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应用,此外对于脾肾阳虚而导致的下肢水肿类疾病,段教授也经常使用此方加减。
(夏凡整理)
四妙丸
组成:苍术125g,牛膝125g,黄柏(盐炒)250g,薏苡仁250g。
功效:清热利湿,舒筋壮骨。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证。还可用于治疗阴囊湿疹、下肢丹毒、下肢血管炎等。
用法与制法:以上4味,研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约得705g,干燥,即得。
方解:“四妙丸”是由《丹溪心法》记载的“二妙散”加怀牛膝、薏苡仁而来,方由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组成。方中苍术燥湿健脾;黄柏清热燥湿;牛膝补肝肾,祛风利湿,引药下行;薏苡仁渗湿健脾,清热排脓。
【体会】湿热证在皮肤科疾病辨证中非常常见,湿热证在皮肤可有水疱、糜烂、丘疹、鳞屑、痂皮等多种表现,湿热下注往往病发下肢,湿热证患者往往合并脘腹痞满,四肢沉重,心烦,口渴,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治疗以清热除湿为法,四妙丸是治疗下焦湿热的代表方剂,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本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湿疹、下肢丹毒、下肢血管炎类疾病等,只要辨证准确,对证治疗,均可收到满意效果。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四妙丸中的黄柏有消炎、抗菌、改善微循环作用,黄柏在体内的抗菌作用比试管内抗菌作用强,这说明黄柏有加强机体防御功能的作用,黄柏可使炎症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炎症充血和渗出,有收敛消炎之效,黄柏在发挥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时尚可促进血管新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和加速伤口愈合。
(夏凡整理)
逍遥散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各15g、薄荷、炙甘草各6g。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黄褐斑、斑秃、痤疮、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与制法:每日1剂,加水1500~2000ml,煎开后改中火煎40分钟,取药汁600ml,分3次温服。
加减:月经不调者可加红花、益母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生地黄;月经不调者配合益母草、郁金活血调经、行气解郁;肝郁化热者加菊花、陈皮、泽兰疏肝清热、活血化斑;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
方解:逍遥散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薄荷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生姜煨过,温胃和中。
【体会】本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之症。本方气血兼顾,肝脾并治,为和法中调和肝脾法之名方。调和肝脾法,即是治疗肝气郁结,横犯脾胃,或脾虚不运,而致肝失疏泄的肝脾不和证。调和之义如清代名医戴北山所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医学心悟》:“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
肝在志为怒,有疏泄之功,能调畅全身气机,使气血调和。《素问瘙簚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由于情志因素导致肝郁不舒,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气血失和者,均可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对于皮肤病亦然。
(晏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