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成华||10副修身对联:天高地迥襟怀豁,岳峙渊渟气象恬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01

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此联作者为郑板桥。郑板桥爱竹,人尽皆知,他一生赏竹、画竹、咏竹,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副对联,上联写读书可以充饥,下联则写养竹好比养儿。对于郑板桥来说,竹子的确是可以比作儿孙的,他曾在他所画的墨竹图上题诗,有一句就说“爱竹总如教子弟,数番剪削又扶持”,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竹精心修剪百般呵护。

书斋的这副对联,既有着对书籍的热切,也有着对竹的热爱。他还有一副书斋联:“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五更书声。”既描写了书斋的环境又充斥着盎然的气势,仿佛听到朗朗书声,催人奋发向上。

02

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

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炼,文通即是运通。

此联作者为明朝末年崇祯进士金声。

金声在未达时,极其贫困,他曾自撰上述书斋联。上联说自己虽然已经穷困潦倒到这般地步,但只要活着,宁可饿死也要读书。下联则说自己所学尚不够,还需要百般的磨炼,通达文学便能运转灵活。这既是不折不挠的自励自勉,也是不惧艰难的顽强之气。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03

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天乞活埋。

此联作者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王夫之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学术研究,并由此而展开对整个传统文化的总结、批判工作。五十岁时,王夫之在自己所居的观生堂题写了这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也体现了王夫之致力于经世致用、努力使先贤典籍在新的时代获得新的生命。由这一副对联,可以看出王夫之思想创作之内在动力,更可以看出他宏伟而深沉的文化理想。

04

几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这是明代文人徐渭徐文长绍兴旧居青藤书屋的楹联。

徐渭能写能画、能诗能文,他的大写意泼墨画法,对明清以至民国的绘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都深受其影响。但他的人生却颇不得志,晚年落魄潦倒。他曾画过一幅《青藤书屋图》,上面题写了这副对联。上联说自己住着几间破屋子,自我嘲笑,下联说自己说话口音不纯,暗指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05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到: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这副对联,其实出自诸葛亮给其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这封诫子书的主旨,在于劝勉儿子励志勤学,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自身的一个感悟。而罗贯中用此言作为小说中诸葛亮草庐的对联,也是符合诸葛亮其人的,也能表现诸葛亮的隐逸之气与名士之风。

06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此副对联为楼钥的书斋联。楼钥,南宋文学家,字大防,号攻媿主人。楼大防居官持正有守,忧国忧民,治学博极群书,堪称“一代文宗”。

这副对联,描绘出他对客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那些俗气的“频来客”,他惜时如金,不愿与他们聊天闲扯;但若有奇书异卷,他必定要邀请同仁好友,一同欣赏切磋。可见其更愿将时间用在品读书籍、砥励品德、陶冶性情上。而这两种态度,也正体现出他读书求友的一片苦心。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07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色人在画中行。

此联为启功先生书写的一副楹联。这幅楹联描写的是春天与秋天的美好景色,意思是:春日,天晴水清,清澈平静的水面,倒映蓝天行云,让人感到仿佛坐在天空上;秋日,漫山秋叶飘零,人走在山中,山景如画,人就仿佛在画中穿行。

“春水船如天上坐”一句出自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诗中有“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之句。大意是:春天水涨,人坐舟中起伏不定,如在天上云间;年老眼昏,看花犹似隔着薄雾。而杜甫的这“春水船如天上坐”之句,又似借鉴同代诗人沈佺期的诗句“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楹联的后一句“秋色人在画中行”应是启功先生的原创,但兴许受了唐代王维等人诗作的启发。如王维有一首题为《周庄河》的诗,其中有“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句。另外,宋代张先题为《题西溪无相院》一诗中,也有“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之句。类似的意境有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题为《画》的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但有点像谜面,味道不一样了。

08

无力东风花半露;

有情春水燕双飞。

这副对联是蜀中雅士骆成骧先生的手书墨迹联,后收入《骆成骧撰题联》。骆成骧(1865-1926),字公骕,四川省资州(今资中县)人。九岁随父先后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尊经书院。14岁应州试,为王壬秋所器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中进士,殿试置一甲第一名。第一名原是喻长霖,骆成骧名列二甲之前,但其对策中有“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之句,让时值甲午新挫的光绪帝深受感动,故钦定为第一。点元后授翰林院修撰,任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官等职。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禄,家无恒产,清贫一世,有“穷状元”之称。但博学能文,擅楹对,偏爱武事,著有《清漪楼遗稿》。

关于对联中的经典,唐代诗人张泌有词曰:“燕双飞,莺百转,越波堤下长桥。斗钿花筐金匣恰,舞衣罗薄纤腰。东风澹荡慵无力,黛眉愁聚春碧。”“燕双飞”“东风无力”尽在其中。“东风无力”也见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几句诗读者耳熟能详。有关“东风无力”,明代沈谦亦有涉及:“翠密红疏,节候乍过寒食。燕冲帘,莺睨树,东风无力。”

“花半露”三字,洋溢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之感,但古人诗词中并不多见。倒是浙江现代诗人卢熙斌先生有诗云:“山花半露最堪怜,姹紫嫣红各逞前。万壑千峰冰雪后,奇葩吐艳照人间。”好一个“山花半露最堪怜”,直把山花含苞初放、欲绽还羞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神灵活现。

有关“燕双飞”,古典诗词中则不少见。如唐朝诗人卢照邻题为《长安古意》的诗中有“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之句;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也有:“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句子。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09

天高地迥襟怀豁;

岳峙渊渟气象恬。

此联系著名书法家郑诵先先生作品。郑诵先原名世芬,字诵先,四川富顺人,著名书法家。他幼承家学喜习书法,平生好读书,治学严谨。精研文史,工诗词及骈、散文,尤擅书法。各体俱能以草书见长,晚年尤喜章草,将《爨宝子》《爨龙颜》等碑的用笔融汇到他的草书中,所作兼取汉碑和“二爨”笔意,风格更加气魄宏大,浑厚苍莽,潇洒飞动,呈自家风貌。

“天高地迥襟怀豁”,迥,远也。这句的意思是说,心胸豁达,像天空一样深邃遥远,像大地一样宽广辽阔。唐代诗人王勃在他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亦云:“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岳峙渊渟气象恬”,渟,水停止不流动。这句诗是形容人的品德如高山耸立,如渊水深沉,气度非凡;也指人具有很深的内蕴,藏而不露,厚积薄发,处事沉稳,不骄不躁。晋代石崇《楚妃叹》中诗云:“矫矫庄王,渊渟岳峙。”说的也是胸怀宽广,气度不凡。

这幅楹联蕴涵的人生感悟,对于我们做人处事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有人说,做人应当有一种志存高远、虚怀若谷的气度:处事应该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名利甘居后,仁厚纳知己,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功高不自傲,立言必有行。

10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此联为陆游的书斋联。陆游的书斋名叫老学庵,陆游的许多作品都以此命名,如笔记《老学庵笔记》、诗《老学庵》等。在诗《题老学庵壁》中,陆游写道:“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其中“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一联,就被陆游作为其书房的自题联。“万卷”极言书的数量之多;“古今”暗指书的内容之广。在这么多书籍的包围之中,专心致志读书,竟不知黄昏晨晓,暗送了岁月年华。这一副对联,将陆游读书的情形描绘得形象生动。

聂成华书画作品展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