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实用中医诊疗手册→尿血
尿血是指血或血块随小便时尿出,多不如血淋疼痛,但有时有轻微胀痛或热痛。其发病部位在肾和膀胱,病因多热。
尿血在《黄帝内经》上称为“溲血…'溺血”。《素问·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日:“少阴有余病……涩则病积溲血。”汉·张仲景提出“尿血”二字。他说:“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病因病机】尿血一证多因热扰血分所致。热积肾与膀胱为其主因,心与小肠之火下移,损伤脉络,迫血妄行,亦致尿血。其发病原因有三:一是因为酒色欲念,相火妄动,损耗肾阴,阴虚内热,络伤血溢而成尿血。明·张景岳说:“此多以酒色欲念,致动下焦之火而然。常见相火妄动,逆而不通者,微则淋浊,甚则见血”(《景岳全书·杂病谟·血证》)。二是由于烦劳无度,损耗心阴,心火亢盛,移热小肠,迫血妄行而尿血。《医学入门》说:“溺血乃心移热于小肠。”《诸病源候论·血证诸候》日:“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三是饮食劳伤,损伤脾肾。脾伤中气不足,无权通血,血随气陷;肾伤则下元空虚封藏失职,血则妄行而成尿血。
临床症见小便短赤带血。阴虚火旺则伴耳鸣神疲腰酸;心火亢则伴心烦口渴、面赤舌红;脾肾虚则伴食少神惫、腰酸耳鸣等证。
【辨证用药】尿血多有热扰火盛,临床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久病为缓,实者多新病为急,治则不同。
1.阴虚火盛 治以滋阴清火。方用大补阴丸合二至丸加减。
处方:知母、黄柏、熟地黄、龟甲、女贞子、墨旱莲。
方中熟地黄、龟甲补阴潜阳制火;知母上清热润肺,下滋阴润肾;黄柏泻相火以坚真阴;女贞子滋肾养肝;墨旱莲养阴益肾,凉血止血。诸药配伍,共收培本清源之效。
2.心火亢盛治以清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
处方:小蓟、炒蒲黄、藕节、滑石、木通、生地黄、栀子、当归、淡竹叶。
本方为导赤散加味组成。方中小蓟、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散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滑石清热利水通淋;木通、淡竹叶、栀子清泄心、肺、三焦之火,使之从下而去;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清热;当归和血养血,且有防方中寒凉药太过之用。诸药合用,共收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
3.脾肾亏虚治以温补脾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
处方:人参、黄芪、当归、白术、升麻、柴胡、橘皮、熟地黄、山药、 茯神、山茱萸、牛膝、五味子、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菟丝子。
本方有补中益气汤和无比山药丸合成。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无比山药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减而成,有补肾温阳固摄的作用。两方合用,共收健脾益气、补肾温阳固摄的作用。
【典型医案】蒋某,男,63岁。主诉:反复间断尿血2年余,加重3个月。
病始于5年前,因前列腺肥大并行手术切除,2年前出现血尿,经治疗症状消失。近3个月又出现血尿,住院治疗,用庆大霉素静脉滴注半个月不效。又用甲硝唑l周。行膀胱镜检,诊断为后尿道炎症。遂用环丙沙星,亦无明显进展。经人介绍来诊。
症见血尿近3个月,经用药对症治疗不效,除血尿外无明显他症,无发热、盗汗、尿频、尿急、腰痛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滑。
丁甘仁说:“尿血之症,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本证之成因,多由“肾阴不足,君相之火下移小肠,逼血下行,小溲带血”(《丁甘仁医案》)。本证为心火偏亢之尿血证。治以滋阴清火,止血利湿。方用小蓟饮子加减。
处方:小蓟15克,生地黄20克,炒蒲黄15克(包煎),藕节15克,地榆l5克,茜草l5克,血余炭15克,大黄5克(后下),灯心草10克,滑石30克(包煎),淡竹叶l5克。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l周后,血减少,尿色转黄,舌质红苔薄黄。前方加石韦15克,土茯苓30克,继服。
三诊:又服药7剂,尿色黄,有时还有血尿。前方加白及l5克,侧柏叶15克,继续服用。
四诊:又服药20剂,痊愈。
【附方】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知母、熟地黄、龟甲、猪脊髓,和蜜为丸。功用: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墨旱莲(一方加桑椹干为丸或桑椹熬膏为丸)。功用:补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
小蓟饮子(《济生方》) 组成:小蓟、炒蒲黄、藕节、滑石、木通、生地黄、当归、甘草、栀子、竹叶。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下焦瘀热而致血淋、尿血等证。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见“发热”。
无比山药丸(《千金方》) 组成:山药、肉苁蓉、熟地黄、山茱萸、茯神、菟丝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功用:温阳补肾固摄。主治:肾虚阳衰。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见“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