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刘红霞丨清明,春天里的乡愁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红霞,笔名斯扬,祖籍绛县,现为河北某大型军工企业退休职工。爱好诗歌散文写作,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文学社副社长,工作后被单位聘为特约通讯员,闲来涂鸦,有文学、新闻作品散见于企业及地方报刊媒体。
清明,春天
里的乡愁
刘红霞
“春分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春分才过几天,春便不再矜持羞怯,开始喧腾起来。对面小区那一排叫不上名字的树仿佛一夜之间叶子全绿了;楼下两棵白玉兰开得愈发热烈,像雪一样耀眼;温室里圈养了一冬的孩子们人手一辆样式各异的小车,赛车似地疯起来,稚嫩的呐喊声和着银铃般的笑声让春天一落地就活泼起来……
过了春分就是清明。一场夜雨,将缕缕泥土的气息和花香悄然送来,撩拨起我割不断的乡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孩提时代,清明是一幅春天里的画儿!
故乡的小院里,房檐下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是我们天然的遮阳伞,春天来时“伞”色嫩绿,此时叶子还不密实,正好挡不住春阳的明媚 ,坐在树下赏春是最惬意的了!梧桐树前是一片或粉或白的秀秀花,鸡冠花,狗尾巴花,指甲花……它们各自展示着自己的的姿色和妩媚,给小院的春添色加彩!最美的是院子当中几棵桃树。春天,一场蒙蒙细雨过后,就从细长的枝条长出了粉红色的花苞,一团团你挤我挨的 ,粉嫩的花骨朵各个像婴儿可爱的小嘴,没几天花朵绽开,树枝就变成了一条条粉色的花环;“人面桃花相映红”,置身花海觉得自己也成了美丽的花仙子。春分过后,是桃花开得最绚烂的时候!桃花的清香引来了蜜蜂和成群的蝴蝶!蜜蜂嗡嗡地忙着采蜜,蝴蝶们在树梢儿翩翩起舞,真可谓几棵桃树,一园春色。
美丽的春天滋养着春天里的记忆。那时候父亲和长兄在外工作,姐四个守着母亲和一院春色的情景,成为家的封面。大姐从小就是美人坯子,个头在同龄人之中是最高的,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加上会穿衣搭配,往人群里一站往往鹤立鸡群!每有人问起,母亲总会自豪地说,个头儿最高,腰板儿最直,长得最俊的就是我的“霞”,一张桃花树下的照片留下了大姐最靓丽的年华。爱美的大姐学习也特别好,人称“小老师”,每次考完试,按名次排队她都是排头兵。二姐从小就爱学习,在她看来学习是一种最好的享受,她喜欢坐在树下看书学习,一看就是多半天,我和小妹的打闹声,还有蜜蜂的嗡嗡声也惊扰不了她的专心!那时候的我,在二姐的影响下也装模作样地翻过几下《红楼梦》,只因识字不多,看的没有听的多。从二姐那里,知道了黛玉葬花的片段,在桃花片片落地时,也喜欢扛着一根小木棍学着黛玉葬花的样子,在桃花树下走来走去,黛玉葬的是悲,我少年的脚下跃动的分明是春的乐曲……小妹自小就有唱歌的天赋,尤其酷爱唱戏,她最喜欢把枕巾缠在胳膊上当水袖,我扮黛玉葬花,小妹就舞动水“袖”童身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小样儿让正做针线活的母亲忍俊不禁!开饭时间到了,花香蝶舞蜂唱,簇拥着梧桐树下小方桌边的母子几个,美景和着亲情,粗茶淡饭也是人间珍馐。最开心是夕阳西下,满院的桃花罩在一片梦幻里,母亲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灰姑娘”、“西游记”、“七仙女下凡”……母亲识字不多,可她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成为我们最珍贵的人生启蒙和精神佳酿。姊妹几个学业中都偏文爱写,想必是得了母亲的真传,而满院的桃花就是最好的写作背景!
每当桃花盛开时,姑母会带着自烙的“红脸火烧”来,我知道,清明节到了。这时,姐妹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和母亲姑母一块去上坟!为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先悄悄品尝篮中美味——姑母的“红脸火烧”,尤其是饼子中间那一片红糖,每每让我舔得干干净净还意犹未尽,更为了能在花艳草绿的春原里撒欢儿——金灿灿的油菜花儿,绿油油的麦苗,又有虫啾鸟鸣把人叫得身燥发痒。路上,我肩扛小幡,手拿糖饼,蹦蹦跳跳跟随于母亲和姑母身后,遍地都溢满了压抑不住的春天里的欢喜。有谁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时,对我来说清明与悲何干?母亲在,家就在,春天就在!
后来,母亲去了,再后来父亲也去了,他们都去了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此时,清明对我而言,已是阴阳两隔的一道天堑。
母亲离世时,由于年少,我对死亡的概念还很模糊;到了父亲,已年过不惑,那种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至今仍记忆深刻。
记得那天早上,我刚刚买好出差的车票就接到家中电话:爸爸不好了……返程中,车不急不慌地“哐当”着,我却心急如焚,希望车能快点再快点,让我再看父亲一眼……
十几个小时的煎熬,终于踏进了久违了的故乡的小院。但迎候我的,却再没了往日那张熟悉的笑脸;父亲躺在冰冷的棺材里,任凭他不孝的女儿哭哑了嗓子他却再也听不见了……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工作优秀,但却不谙家务和人事的人。父亲十六岁就考上了太原中医学校,奶奶说太原离家太远,让父亲放弃了去太原的机会,父亲第二年又考上了临汾财经学校,一路努力终于走上了贸易公司的领导岗位,所在公司也连年受到上级表彰。
因为父亲不爱言语,不善于表达,小时候总觉得他跟我们不亲,现在想想父亲给予我们的是大山的爱。那时候我们都还小,全家七口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每逢过年的时候,父亲都是那件领口已经褪色发白的蓝咔叽布中山装,纵使再难也会给我们带回几尺新布、一些糖果或者几毛钱的零花钱……回想起来,点点都是父爱啊……
自从随公司战略大转移举家搬迁到皇城根下,二十几年间我很少回故乡,更别说到父母的坟头看看了;有好多次说好了清明节要回去,可总有出差之类的事情绊住了腿。回不去,心却无时不在故土。这时,我会打电话给姐妹们说,你们多买几张纸钱,上坟时替我磕两个头,跟父母念叨一下,就说这纸线里有他们三女儿的心意……姐妹们如说照做,然后会发来已经荒芜的故院老屋照片。睹物思人,泪流满面中,我禁不住更加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亲人和天堂里的至爱双亲……
又是桃花盛开时。
今年清明一定回去!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