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胃热和心脾积热口疮?玉女煎还是清胃散治?药学博士深度解读
导读: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376期
#非常病例#你可能不知道,中医对于人们所患口疮的分类,竟然高达9种之多,就这9种,还是现代中医在梳理古今中医和中医文献中出现的36种口疮证型中,经过临床对比总结出来的。
这9种常见口疮证型,包括阴虚胃热、心脾积热、脾虚湿盛、胃火积盛、脾胃亏虚、心火亢盛、肾阴亏虚、脾肾阳虚、脾肾阴虚等等。
文中还重点分析了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和脾肾阳虚型口疮的病因病机分析。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想重点解读最为常见的阴虚胃热和心脾积热两种证型口疮的中医治疗非常病例。
你的口疮是心脾积热型还是阴虚胃热型?
我们先从西医的解读,判读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
口腔溃疡,疾病史至少在半年以上。反复发作,至少一年发作4次以上,或三个月发作至少一次。
发作时的溃疡应该具有一下显著的临床特征:口腔溃疡发生在两颊、唇、舌、上颚等处;溃疡局部疼痛,充血肿胀,边缘整齐,基底部不硬,中央凹陷,其上覆盖一层淡黄色或淡黄色纤维素性假膜。
这就可以判断为口腔溃疡。
要排除口腔不良牙质体等物理因素。
那如何诊断为心脾积热型口疮呢?
这就得从中医角度去辩证了——
主症:溃疡红肿明显,溃疡数目较多,溃疡疼痛较甚,有烧灼感,嘈杂易饥。
次症:心中懊恼、心急烦躁,口苦口臭、口干欲饮、失眠、便干便秘、尿黄。
舌苔:舌质红,苔黄或腻。
脉象:脉滑数。
具有以上中医症候,即可辨证为心脾积热型口疮。
那何谓阴虚胃热型口疮呢?
主症:溃疡疼痛昼轻夜重、数目较少、疮面黄白、嘈杂似饥。
次症:□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心烦失眠、盗汗、便干便秘、尿黄。
舌苔:舌质偏红,苔少。
脉象:脉细数。
那中医如何治疗上述两种证型的口疮呢?
下面接着分享一个医学研究——
清胃散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和玉女煎治疗阴虚胃热型口疮的非常病例
为了验证应用清胃散和玉女煎治疗心脾积热型和阴虚胃热型口疮的临床疗效,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麦淋等进行了下面的医学实验。
研究者选取了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中医院收治的38名口疮患者,其中心脾积热型口疮患者18名,阴虚胃热型口疮患者18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23名,年龄分布在18~65岁;病程1~5年的10名,5~10年的14名,10年以上的14名,都是顽固口疮患者。
治疗方法:
心脾积热型:用清胃散加减治疗,组方(详细组方可关注@中医科院博士后私信回复“0315清胃散”有惊喜)由生石膏(先下)、当归、生地黄、丹皮、黄连、升麻、生甘草组成。
加减方法:
如果大便秘结的,加枳实、大黄等;
如果牙銀肿的,加黄芩、连翘等;
如果咽痛的,加银花、连翅、桔梗、牛蒡子等;
如果内热严重的,加栀子,黄芩等;
如果心中懊恼严重的,加淡豆豉、栀子、淡竹叶等。
如果口干喜饮严重的,加麦冬、石斛、天花粉、玄参等。
水煎温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剂,总疗程8周。
阴虚胃热型:用玉女煎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生石膏(先下)、熟地黄、麦冬、知母、怀牛膝、生甘草组成。
加减方法:
临证加减:
如果烦热严重的,加栀子、黄连、黄柏等;
如果失眠的,加柏子仁、酸枣仁、百合等;
出现盗汗的,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等。
水煎温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剂,总疗程8周。
疗效标准:
短期疗效: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用药8周后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用药8周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溃疡全部未复发。积分减少超过95%。
显效:症状、体征用药8周后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溃疡变浅缩小,积分减少超过70%。
有效:症状、体征用药8周后症状、体征减轻,溃疡变浅缩小,积分减少超过30%。
无效:症状、体征用药8周后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远期疗效:
观察治疗8周开始12周后的复发率,用以统计远期疗效。
治疗结果:
心脾积热型:治疗18名,治愈1名,显效4名,有效10名,无效3名,总有效率83.33%。
阴虚胃热型:治疗20名,治愈3名,显效10名,有效10名,无效2名,总有效率90%。
远期疗效:
心脾积热证的18例患者中,有6名患者的复发周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及复发口腔溃疡的数目减少,达到了显效的评分标准,有9名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周期延长或复发口腔溃疡数目减少,达到了有效的评分标准,仅有3名在复发周期及复发口腔溃疡数目均无明显改善。
阴虚胃热证的20名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复发周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及复发口腔溃疡的数目减少,达到了显效的评分标准,有13名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周期延长或复发口腔溃疡数目减少,达到了有效的评分标准,仅有2名在复发周期及复发口腔溃疡数目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从上述的结果分析,清胃散加减治疗心脾积热证和玉女煎加减治疗阴虚胃热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局部症状和中医症候以及复发周期、复发溃疡数目都有临床疗效改善。
清胃散和玉女煎为什么在治疗心脾积热型和阴虚胃热型口疮疗效确切?
经典方剂清胃散,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
清胃散具有清胃泻火、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中焦热盛,火邪循经上炎所致的口疮、牙痛牙龈红肿诸等热病。
具体来分析,足阳明胃经经上至头维穴,还从鼻旁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则入下齿,而脾开窍于口,故二经热盛则牙痛、头痛、头面发热,甚至唇舌肿痛等,均是二经热盛,火邪循经上炎所致。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症。
李东恒亦曾用过清胃散治疗中焦热盛而致的发热、头身痛,故此方亦可治疗足阳明胃经热盛。
清胃散,还经后代医家临床研究发现,它的应用范围也可用于中焦热盛所致上炎口腔,症见牙周牙龈肿痛、口舌唇疮肿痛、头颈身痛等。
至于说到病因,可多由五味过度,中焦热盛所致。由此可见此方立义清晰,功效确切。
清胃散方中选用了苦寒的川连为君药,可以清心脾之火,升麻性味辛微寒,既能升散又能清热,兼作引经药,可解心脾热盛之火郁,升麻和川连配伍既能清热又无寒郁之弊,泻火而不升炎。
故升麻为臣药。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故中焦热盛则阴血也必受其累,故配以生地黄、牡丹皮、当归以作凉血养阴,凉血清热、养血和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清胃散的用药配伍特点是川连和升麻的配伍,升麻本有升焰之弊,但得川连则无此弊端,还能引药上行。
而川连为大苦大寒之物,本有伤阳寒郁之弊,但得升麻则泄热同时能宣散火邪。
而在清代医家汪昂编写的中国汉医方书类著作《医方集解》中也对清胃散也有解释,“此足阳明药也,黄连泻心火,亦泻脾火...而龈肿痛者,清胃散。”
可见,用清胃散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自古就得到了各代医家的认可。
至于说到玉女煎,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多次加以说明,今天就不详细解读了,感兴趣的读友可翻看以前我分享过的关于玉女煎治疗顽固口疮的诸多文章。
明天的内容,将解读清胃散加减合痛泻散加减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和腹痛的非常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