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理念下的线上家长学校(下)| 一次分享
在上一篇中,我谈了正面管教理念下的线上家长学校的内容。
今天写的是下篇,重点来谈,理念与实践。
1
关于理念,我梳理出下面三个理念:

1、帮助家长找到班级归属感与价值感,建立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心灵纽带。
尤瓦尔.赫拉里在《人类简史》中提到,什么是公司,是一种共同想象。以此类推,什么是班级,是班级39名孩子吗,是我们的家长吗,还是我们班级所在的物理空间,或者是一种班级精神与文化。或许也是我们的一种共同想象,是班级学生、老师、家长共同的想象。
而要去建立家长对于班级的共同想象,最为直接的做法,就是要让家长有一种我们是在五班的,只有在五班,我才觉得我作为家长这个角色才会分外明确。
线上班级例会,就是如此,不说每周,我们总会有在某一个晚上的8点,停下自己手中的活,大家或许在同一个城市,或许天涯海角,在那一刻,作为一名家长,都会觉得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这个班级的存在,我确确实实是这个班级的家长。
妈妈们总是在群内留言活动,来显示那一刻的存在与归属,只有自由表达,没有太多的是非对错,每一个发言者都会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记得有一个妈妈跟我说,每一次我开始班级例会,这位妈妈的同事就要拿走她的手机,然后一起听班级例会,还要做笔记,以致以后每一次班级例会,都要让这位妈妈提醒。
爸爸们则是内敛一点,有一位老爸,跟我说,丁老师,你不要看我们这些爸爸不发言,每一次你班级例会,我们都是放外音听的。
我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我们每一周都能停下繁忙的脚步,感受一下班级的存在。
2、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家长(阿德勒基本概念)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有一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有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女儿的房间有一些啤酒,显然妈妈很不高兴。然后妈妈开始质问女儿啤酒从哪里来的,当然态度与语气都不会太好。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
后来这位妈妈就求助于这本书的作者,作者就跟妈妈说,你找女儿谈话你要向她传达哪种信息,妈妈说当然是传达我爱她、关心她的信息,那你第一次这样谈话女儿能够感受到吗?
妈妈明白了。第二次谈话换了一种方式。换了一种语气,表达了歉意,再加入共情。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跟女儿的谈话也就是进行的很好。女儿在这样缓和的氛围中,也就接收到了妈妈发出来的爱的信号。
同样在班级例会中,我作为一个老师,没有类似“行政化”的发布通知,而是在一种轻松的范围中,给大家讲一个教育案例、或者一个育儿方法,我自己也学习,家长也学习,我们都是学习者。家长们感受到我对于大家的关注,班级例会不针对学生,主体就是我们的家长。
3、拥有成长型思维。
纵观正面管教多本著作,里面有大量的可操作的工具,其实主要还是帮助大家在解决问题,是实战。也是教会我们读者在多种场景、多种孩子年龄段中如何应对问题。
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不再是用线性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不是在自己固定模式中盘旋。永远是用一种长远的目光看问题,打开思路。比如我们现在做的线上家长学校,其实也是打开思路的结果。正面管教不再是仅仅有致谢晨会、家庭会议、头脑风暴型班会课,还有我们的线上家长学校。
2
再说实践。
说到实践,其实可以用几句话带过。
我要去准备,我基本用思维导图备课。


通知家长们参加。

我开始直播。
大家留言。


就是这样。
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几乎每一周雷打不动去做。
结语:
这是我一次分享的简明文字,我写下来,一方面是回顾,提炼模式,总结经验。一方面是激励,激励自己,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