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书,写的字,听的课,都是现在的路

虽说是放假了,但是基本是没有闲着。暑假很多时候,就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忙碌。可能的是,在心情上会稍微放松一点。

一场考试、一场比赛、一天讲课、一次分享,等着呢。

关于考试,也就那么几天了,书看看也来不及了,顺其自然吧。情况不似13年,那一年的编制考,那次可谓是破釜沉舟了,白天黑夜,都是在做题,因为那是关于生存的问题,是关于有没有饭碗的时候,那当然是全力以赴。

关于比赛,也看淡了,也习惯了,从教以来,自己督促自己成长的方式,都是在各种各样,大的、小的比赛中度过的。比赛于我,是一种最强有力的输出方式。

关于分享,由于人不能到场,昨天一天事情,把分享内容录制成微课,到时现场播放就行。

而关于一天的讲课,可是愁坏了我,从放假接到通知,说要给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师,来一场一天的主题培训(主题还可能是一个被讲透的),我就开始愁了,这不是班门弄斧。

直到今天早上对着电脑,才慢慢有一点思路,而这些思路全来自自己曾经点点滴滴的记录,我把跟主题相关的所有文章都搜索、提取出来,放在一个文件夹。30多篇文章,有些文章我打开来看,不禁纳闷,这是我什么时候写的啊,那些文字我是怎么写出来的啊。

这些文章里面有一些读书笔记,还有一些慕课笔记,当然里面还有很多插图。这一天,我就干了一件整合的事情,把这30多篇文章,按照一定的主线,重新编排,再一次加工,就变成了讲课ppt。

记得一次比赛的面试环节,让我分析一则案例的解决方法,脑门不知道那里被敲了一下,居然蹦出一套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法则,然后用这个法则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这个法则源于去年看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

在很多时候,我其实一直对自己所在坚持的事情是有过怀疑的,就像我妈跟我说的,看这么书,你能记住吗,有用吗,写那么字,有人看吗。

我明白,很多东西的价值,不在现在,而在以后,现在它不给你铺路,而实际上你已经踩在它为你铺的路上了。

更加不要小看曾经自己看似不起作用的努力。

那些不起眼的痕迹,只是在蛰伏,到了一定的时间,它们总会发光发亮。

晚安,好梦。

(0)

相关推荐

  • 越野赛,奔五十的我,又跑了第一名!耶!

    雪后之清晨 这个冬天,暖到沸腾  (原创首发1094) 年前年后的雪(原创 旧作) 雪,下了又下   (原创首发) 下雪了,我就想娘,不下雪,我还是想娘 终于,下雪了 哦,校园里那一片或深或浅的绿 左 ...

  • 心理说课稿|《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将从主题选定.活动目标.方案设计和活动过程这四个方面,对"时间管理"这一主题进行说课展示. ...

  • 写在第一节课前| 伦敦求学记

    题图:游荡在伦敦街头的随手拍 从九月二十六号到达伦敦开始,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处理:去邮局领BRP.去警局报到.到学校注册.去GP注册.选择到底住在哪.预约办银行卡.办一张学生交通卡... 一心一意读书这 ...

  • 看一本书,未必要从头看到尾

    看一本书,我个人觉得不一定要从头看到尾. 有很多书是那种连续性不是很强的,会分好多章节.每个章节可能会有一个主题,而主题之间可能并没有什么联系,假如我们刚好只对某些主题比较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 ...

  • 读书总是忘?1招教你解决

    你会不会读完书,然后就忘了? 6月7号我写了<用这3步,读书再也不难>,然后就有学员问我怎么读书,让自己记得住. 这么问,我还是很有经验的,于是我就准备写这篇文章. 现在是晚上11点15分 ...

  • 一个早让我想起的事情

    记得,自己在小学的时候记得,老师教过一个课文叫三位书屋.那个课文是从什么到什么,是写鲁迅先生他,在上学时候,他在自己的那个课桌子,刻了早字,其实,我记得,以前,在学校时候,我记得,也有,课桌,其实,那 ...

  • 我的变现思路,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后台发送"理财",送20本经典理财电子书 后台发送"写作",送新媒体写作干货秘籍 后台发送"吸引力",送吸引力法则免费分享 如今,变现成了一 ...

  • 随笔一记023—我,一个无趣的人,想成为有趣的人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是不是很耳熟呢,这是段子手朱广权在2017年春节期间主持节目时说得一句话. 最近比较火的<延禧攻略>,剧中女主角魏璎 ...

  • 第十课视频课21—28绽放天赋找到属于自已的成功之路

    ​主题1.寻找你热爱做的事情,找到你真正热爱做的事情,并且要追寻和跟随你热爱的事情. 主题2,找到自已擅长的领域,并且确保你的职业生涯,是能运用到你所擅长的技能,和运用你所擅长的技能和运用到你的优势. ...

  • 林曦《书法课》:给现在开始写书法的你

    对于很多人而言,书法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从小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书法:而说陌生,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对书法的认识都停留在"毛笔字"这样一个认识层面.最近出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