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之道(7)|让职业教育生命有根——勇立职业教育潮头的济南历城二职专(二)
质量立校 内涵发展
【吕学强】深化教学改革,其特点是能力培养,百花齐放。学校经过多年的奋斗努力,通过优化升级、实训基地建设、品牌专业创建等工程的相继实施,其基础能力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目前学校建筑面积接近5万平方米,实训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省、市级骨干示范专业3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室2个,为山东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济南市区域性示范实训基地,其实训工位能满足5000名在校生实训教学需求。但我个人认为基础设施只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性先决条件,而真正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不再过多地追求学校的规模扩张,而着眼于学校的内涵发展,逐步树立了“以质量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一是以研究专业内涵促专业精细发展。学校地处济南市北部商贸区,紧邻工北汽贸城、临港经济开发区,驻地周边有济钢、力诺、重汽等大型企业,以汽修、数控、机电为骨干的校内专业群逐步形成,专业建设方向明确、门类齐全、特色鲜明。近几年,学校专业建设不再仅仅是以资金投入为出发点,而是更多地关注企业新设施、新技术的变化,关注师生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修订各专业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课时配比,自编修订校本实训教材,适时开设与市场相融合的延展性专业,逐步形成了关注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吻合度的专业研究氛围。
【陶继新】你们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规模,有了“大”,现在还要“强”,即内涵发展。内涵就要有质量。而“专业建设方向明确、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就成了提升质量的关键。要想方向明,就要认真而又细致地研究社会到底需求什么,在教学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个方向错了,即使有了优良的设备,优质的师资,也会劳而无功。而当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又增加了方向定位的难度。所以,既要门类齐全,又非精细不可。但是,仅此还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还要有鲜明的特色。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这样,就有了比较强的竞争力,就会受到社会的欢迎。而要想抵达这样一个目标,既需要深入研究的工作作风,也需要精湛的技术水平。这正是内涵发展必备的品质之一。
【吕学强】二是优化师资水平积淀教学底蕴。2009年,学校在“聘、培、赛、派、研、创”教师管理机制基础上,启动实施了“名师培养工程”,着力打造一支理论精通、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通过实施教师读书工程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改思路、升华教育思想、提升教育境界;以内派培训与外聘技师相结合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实现专业学科转型,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储备校级名师资源库等,实现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大幅提升。
【陶继新】内涵发展的一个要件就是师资,古人就有“名师出高徒”之说,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名师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职业学校里的名师与中小学校的名师又有不同,不但需要知识与智慧,还要精通技术、与企业交流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只能教好教材者,还应当是学养丰厚者,以至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用其文化在教学与实践中“化”人。教师学会技能与让学生学会技能不一样,让学生学会技能与学生会学技能也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还有一个启动学生会学乐学的自主精神问题。而且,职业学校的教师还要学会与社会打交道,特别是与企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宽容,从而取得企业的认可与欣赏。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中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培养的名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吕学强】三是以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缺失、学习兴趣不浓、知识基础薄弱等现实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应该说,职业学校课堂教师兴高采烈、学生无精打采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在和老师们座谈讨论这种现象的时候,很多老师把这种责任推给学生,而我不这么认为。职业学校的招生体制已经决定了教育对象类别,出现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体行为,而应看做是职业教育的特性,所以换位思考应该从学校、从教师身上找原因。我一直给老师们灌输一种观点,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对象薄弱这种现实,那就要改变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不应该再一味地怨天尤人。为此,学校鼓励教师们以教法适应学法,在课堂教学上,可以专业重组,也可以花样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含金量”。课堂教学可以不受外部环境影响,教学模式可以不受传统模式限制,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学习起来的课都是好课,老师们的教学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总结出了诸如“四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师生互换教学法”“滚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师生们开始共同构建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其中尤以“滚动式教学法”最具生命力。滚动式教学法突破了教材、专业、场地的限制,使教学设备得到充分利用,让学生学习有新鲜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积极思维意识,并使学生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职业能力培养。目前,“滚动式教学法”已被确定为济南市职业学校重点研究课题,在多次省市教学研讨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逐步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
【陶继新】学生课堂学习死气沉沉,在职业学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而改革这种状态的根本,就是要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起来。课堂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而应当让学生活跃其中。这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他们有着巨大的内在学习动力,只不过有的时候被教师悄然扼杀了而已。教师认识上改变之后,就会想方设法启动课堂改革的工程,就会为学生活动让路。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挥洒生命的主力军的时候,课堂就有了生命的张力。二是要形成符合职业学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你们的“滚动式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就有了属于你们自己改革方略的特点。教学模式一旦形成,教师与学生就会感到教学有了规则可言,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三是突破模式。课堂教学有太多的未知,如果出现了与模式冲突的教学环节而又可以生成更高层次追求的时候,应当相应地改变模式,从而让教学更加丰富。有的时候,还可以由此进一步地研究,让模式更加完善与丰富。
【吕学强】四是创新实训教学机制,提升技能水平。2010年,学校启动实施“名生培养”工程,改革传统的质量评价体系,使学生培养更具时代性、职业性和高素质、高技能。如完善实训教学机制,注重渗透企业环境氛围,以企业产品标准衡量学生实训作品;创新技能大赛机制,变组织学生队伍参赛为引导学生集体参赛,鼓励学生通过自我竞争积极参赛等;改革实训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采用单项评价、多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式突出技能教学实践性,等等。近两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我个人认为,只有硬件水平与软件实力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陶继新】“名生培养”工程让学校更具生命力。你们一些名生的脱颖而出,让他们有了更大的自信,从而创造奇迹。而奇迹的出现,反过来又可以提升自信指数。这种正向能量的不断累积,会为学生走向更大的成功积淀品质。品质一旦形成,不但可以取胜于当下,更可以取胜于未来。个体的自信与成功固然可贵,群体的自信与成功就更加重要。如果学会了帮助他人成功,习惯了合作共赢,关注了集体取胜,也就有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格。于是,幸福的人生也就拥有了。你们为培养名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但为他们一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也为他们的人格锻造做好了铺垫,相信你们学校的名生会越来越多。
【吕学强】学校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形式,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其就业服务发生了明显改变。一是探索实施了“名生对接名企”就业策略,由过去单一的全员就业改为分层就业,在保证学生专业对口基础上,结合办学层次和学生素质,实施分层就业,确保名生毕业进名企,以此激发学生在校学习积极性;二是实现了“本地而工”就业格局,目前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区为主,在保证更能有效就业跟踪服务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三是深化了校企合作共赢广度。学校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学校学生培养过程,实现校企优质资源共赢共享,如学生毕业标准达不到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要继续在校学习,直至企业满意为止。明晰的就业体系让学生越来越安心,家长越来越满意,企业越来越认可,学校在与2009年、2010年就业的毕业生进行的座谈中发现,已有30余人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毕业生月工资水平最高达4000多元,稳定就业率达到了96.3%。2010年,学校呈现出名企到校争相签订就业协议的火爆场面。出口畅带动入口旺,2010年,学校招生达到1396人,学生、家长、企业的充分认可印证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陶继新】“名生对接名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事情都是有因就有果,这些名生种下了走向名企之因,当然会收获这些成功之果了。同时,对于在校所有学生来说,还可以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学生都希望走进名企,可是,如果不努力,名企对于自己来说也就遥不可及了。
“本地而工”就业既可以节约学生的生存成本,还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不少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升学之时感到自豪,可是毕业之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这些毕业就有工作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对发展职业教育,也会起到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你们学校的高就业率、高信赖度、高美誉度,已经成了当地职业教育的一个品牌。相信这只是一个开端,持续快速的发展,将会使你们学校成为一个更加优质的品牌。
【吕学强】陶老师,您关于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点评确实一语中的,这也是我们学校时时刻刻在关注并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也坚信有一天,随着我们学校教师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逐步积淀,一定会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出有益实践。职业学校如何内涵发展,我们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目标体系,它涵盖了培养任务、培养主体、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实习实训、团队建设、基地建设、质量监控、规范管理、服务功能等各方面的内容,学校的教学任务紧紧围绕体系创新发展,以此能够实现教风与学风的充分融合。
【陶继新】你所谈的内涵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一个链条断裂都不可能形成系统。而这个系统又是以教风与学风的融合呈现出来的。这种融合将你们的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推及到了一个高层境界。这其中还不只是涉及到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和谐。其中有道德体验,也有情感交融,不然,就没有属于“风”之景观的生命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