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十年纪事(七十二)2014-3-14
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买书,今天去了一趟北大。倏忽中几十年没留意过她的面貌了,印象中还是绿树浓荫映照下的一个园林式的校园。东侧校外是低矮的平房,北侧以小河和一条马路和圆明园隔开,西侧是最为幽静的一条窄窄的柏油马路,两侧是石头垒砌的墙,墙内是浓密的树木。最为热闹的就是南门外的马路,这是一条通公交的主干道。总之,那时的北大校园是处在安静的大环境里,是个读书的圣殿。
现在,燕园的东门外是双向几条车道的主干道,车流滚滚,人流熙攘,校园没了围墙,栅栏内是几座新建的、冠以各个人名的教学楼和体育馆。东门对面是竣工不久的北大物院。仅从这一角的变迁,可以看出她已身处闹市。站在东门外的马路对面,可以看到湖畔的塔,在现代化高楼中,努力显示出它的存在与不同。南门外就更别说了,北四环贴身而过,可想而知。西侧的浓荫和石墙夹持的小柏油路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变化不大的算是北侧吧,可是再看圆明园,看看那朱红的大门、宽广的停车场,再看看大水法围起的铁栅栏,哪里还有当年自由出入的惬意,哪里还能游览自然的、非人工斧凿的湖光山色、稻田沟渠、夕阳西下、麻雀腾飞的景色呢。
北京自八十年代开始,路越建越宽,楼越建越高,车越来越多,人也爆炸式增长。在繁华背后,我们也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令人怀念的事物。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随着岁月流逝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