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吃火锅时冷热交替,要小心这三种后果

吃火锅时冷热交替,会发生啥?

关于吃火锅这件事,咱们是从来不分季节的。夏天吃一顿热乎乎的火锅,出一身汗,再来一杯冷饮下肚,简直不能太舒服。但像这种吃法,很可能会导致三种严重的后果。

最近成都的一位66岁的林先生,在吃火锅时喝了冰镇饮料,回家后觉得肚子像刀割一样疼。本以为是火锅不卫生,没想到医院判定是冷热交替导致的胃穿孔,直径约1.5厘米,腹腔已经严重感染。

医生说,最近类似的病例有很多,这些病人都有胃溃疡的基础病,吃火锅加冷饮对胃粘膜产生了直接的刺激,辣椒和酒精也会使黏膜受到侵蚀,最后促进胃穿孔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pixabay

除了胃穿孔,吃火锅配冷饮还容易导致血压飙升。

家住南京的黄女士周末和家人在火锅店小聚,结果吃完起身要走时,她突然感觉头痛、头晕、想吐,随后被送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原来黄女士在吃火锅的时候一边喝热汤一边喝冷饮,造成血压起伏过大,导致血压突然飙升。

医生说如果心脏本身血液循环就不好,还可能发生缺氧,造成心肌梗死。

要知道,人体的血压变动和食物温度差异是息息相关的。冷饮会造成胃肠中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上升;热汤会造成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所以提醒大家,如果你本身心血管不好,夏天就不要喝冷饮、吃冰西瓜,这样一冷一热,后果很严重!

图片来源于pixabay

那最后一种情况呢,就比较常见了,就是腹痛腹泻,可能要连续好几天。很多人觉得从火锅里捞出的菜温度很高,为了降温,就喝上一大杯冰镇啤酒或饮料,但是如此一冷一热,很容易造成胃部消化不良,引发腹泻。

所以,吃火锅一定不要冷热交替,在喝热汤和冷饮之间,最好间隔3分钟以上,慢慢来哦~

你的眼药水用对了吗?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盯着电子产品,眼睛经常会感到干涩、酸胀,所以手边会经常备着眼药水,但您可能不知道,眼药水用不好,反而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以下这三种常见误区,可能会影响眼药水的效果,甚至对眼睛造成伤害。

眼药水开封很久还在用(×)

很多人用眼药水,都是眼睛感到不舒服时才会用,不用了就随手一放,下次再用根本想不起来隔了多久了。

其实眼药水一旦开封,就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容易变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有明确规定:“眼用制剂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也有部分产品的时间或长或短,这些在说明书中都会写明。

用过期的眼药水,里面的有效成分不仅可能会失效,还可能因为微生物繁殖带来更多风险。所以家里有开封超过一个月的眼药水,建议大家就不要再用了。

图片来源于pixabay

眼药水每次滴很多?(×)

用眼药水的时候不是滴得越多对眼睛越好,眼睛的结膜囊内根本存不了那么多药水,只要滴对位置,每次只要一两滴就够了。

眼药水直接滴在眼球上?(×)

使用眼药水时,不建议直接滴在眼球的正中间。这样做会刺激眼睛一直眨眼和流泪,让眼药水更快地排出而起不到作用。

正确的方法是轻轻向下拉下眼睑,形成一个小囊,将眼药水滴入小囊里。

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

这两年,不少人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台风、冰雹出现的频率和强度越来越高,高温天越来越多……气候变化也在不断影响人的健康,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人。那么应对气候变化,为了健康,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气候如何影响人类健康?

■ 高温寒潮增加死亡风险

全球多地频现极值温度,极端高温、寒潮使得老人、儿童、孕妇等脆弱人群面临中暑、冻伤、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等风险。研究显示,高温天老年人的死亡风险会上升10%。

《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约有2.68万人的死亡与热浪有关,而且呈上升趋势。

999~2009年,热浪相关死亡人数每增加1000人平均用时3.8年,而在2010~2019年,平均只用了1.2年。

热浪还可能增加意外伤害风险。温度上升加快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变异速度,改变其时空分布特征。

■ 自然生态系统变化引发传染病

气候变化会引发海平面上升、内陆暴风雨和强降水,不仅会直接增加溺水、意外伤害等直接死亡风险,伴随洪涝灾害而来的传染病,尤其是与饮食相关的传染病,还会严重影响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健康。

图片来源于pixabay

■ 干旱野火影响生存环境

与其他气候事件相比,干旱持续时间更长,农村地区家庭的基本用水需求得不到保障;长久的干旱甚至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导致作物减产,使农民陷入贫困,被迫迁移。

与干旱相关的野火还会大大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精神健康,增加营养不良和儿童传染病几率。

■ 空气污染加剧过敏性疾病

气候变化会加剧空气污染,空气中的过敏原变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图片来源于pixabay

花粉季节的延长还会影响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和哮喘的严重程度。

■ 精神心理疾病风险增加

多项研究表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会增加年轻人对精神疾病的易感性,还可能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等。

如何对抗气候变化?

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个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

多吃蔬果少吃肉

人们日常所吃的食物,其种植、生产、运输和包装等,“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约1/3。

图片来源于pixabay

人们最好吃应季的本地食品,在满足营养摄入的前提下控制肉类摄入。因为饲养牲畜的能量消耗、废气排放远超农作物种植。

不要浪费食物

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约32%都会被浪费,人人都该践行“光盘行动”。

在食堂或餐馆就餐时,尽量吃多少要多少,吃不完的打包带走。在家里做饭时,定量采购每天的食材,及时清理冰箱,避免浪费。

选择绿色出行

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尤其当下共享单车在各地普及,可以合理利用。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减少塑料袋使用

购物或者就餐时,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纸盒、筷子等。邮寄快递时,避免过度包装,造成浪费。

做好垃圾分类,将旧物捐赠,废物尽量回收利用。

随手”节能

在家里使用长效节能灯,稍稍调低空调温度等;在办公室双面打印,尽可能少使用一次性水杯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