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军:秒杀历史选择题选项之——史实不符【学生角度】
【并非绝对 具体分析】【试题来源】【2018-2020年高考全国123卷历史客观题45道】2020.1.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简单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春秋时期礼乐制瓦解时期,应为“礼崩乐坏”并不是不复存在B项不符合史实,王位世袭制由夏朝确立,一直延续到大清C项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解体的表现很多,如大宗小宗地位的变化、人才的流动和中央集权制开始流行等等,不能单纯从题干材料说是“开始”2020.1.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阁立本的《步攀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揉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简单解析】B项说法不符合《步辇图》风格。文人画强调抒情写意、体现作者多种素养于一体。体现市井风情、具有写实性的风俗画出现在宋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项的现实主义主要是反映现实世界,强调对现实丑陋黑暗的揭露和鞭挞,浪漫主义则强调内心世界、抒发情感和憧憬未来。与题干图片不符2020.1.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简单解析】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翻车作为灌溉工具出现在三国曹魏时期2020.1.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简单解析】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四民社会结构的确立在春秋战国时期2020.1.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简单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公私合营在三大改造时期C项不符合史实。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应该是在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经济下所有制的构成:公有制有主导,私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发展)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简单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确立应该是1992年十四大以来,到21世纪初,我国建成市场经济体制2020.1.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简单解析】B项不符合史实,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时代)在17-18世纪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启蒙运动在17-18世纪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6世纪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的观念也逐步趋向世俗化,但是宗教观念依然严重的束缚着人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是反宗教,是反宗教内的天主教神学2020.2.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简单解析】C选项不符合明朝手工业发展特点。在古代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私(民)营手工业超官营手工业,所以“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不符合史实2020.2.27.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
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简单解析】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近代列强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贸易逆差会逐步加大,不可能出现逆袭现象2020.2.27.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简单解析】A项“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井冈山的斗阵》(1928年)《中国红色正确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这三篇文章的发表。与材料主旨不符2020.2.27.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简单解析】C项不符合史实,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2020.2.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简单解析】B项不符合史实,题干材料所给时间是15世纪,启蒙运动出现在17-18世,且启蒙运动的内容是“反专制、反教权、反等级,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科学”这与材料体现的思想不符合2020.2.34.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伸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伸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简单解析】D项不符合史实,德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内部虽有分权且制衡的民主要素,但民主是虚,专制是实,政体的本质是德皇权力的至高无上,维护的最高统治者权威2020.2.3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简单解析】B项不符合史实,5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还没出现2020.3.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简单解析】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其权势越大越说明皇权的加强,从材料看,能说内阁权势强大,不能说皇权受制约D项不符合史实,明朝没有丞相,位高权重的可以说是宰相,但是宰相不是咱们理解选项的范畴2020.3.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简单解析】A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抗战时期,战争影响经济的发展)且不符合材料(难以维持再生产)B选项说法在时间上存在问题,抗战胜利在1945年D选项和史实不符,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与题干材料所给时间有出入2020.3.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简单解析】B项不符合史实,“国企改革全面展开”在1984年CD项不符合史实,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都是在90年代2019.1.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简单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禅让制作为选举制度,是民主推选,且标准是才、贤、德和有功于社会,而提高材料强调的是王位世袭制,讲求血缘,不能形成影响关系,所以A项错C项,古代医疗卫生水平在商周时代不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与史实不符,C项可排除2019.1.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析求丰收的“ 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 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稳,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简单解析】D项不符合史实,想想大唐诗人王维、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作的风格和内容,就知道D项描述与史实不符(王维是田园诗、李白描写祖国山河壮美、杜甫的诗作称“诗史”白居易诗作反映社会,通俗易懂)2019.1. 28. 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未业,中年创设束丽记花来行姚光第南邑生员, 感于地方贯得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简单解析】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儒家的义利观一直存在(重义轻利)2019.1.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 “平等” “ 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十分之一,不及 “革命”的二十分之一,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简单解析】D项不符合史实,1840-1949年中国社会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不符合史实,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2019.1.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简单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新中国建国初,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科技发展落后,谈不上和国际且前沿的科技接轨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科教兴国提出在1995年C项,反思苏联应该在苏共二十大之后,1954年中苏关系很好,此说法不符合史实2019.2.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简单解析】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春秋战国井田制(公田)已经趋于瓦解,到战国被废除2019.2.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简单解析】B和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局面已经结束,不存在兼收并蓄的情况2019.2.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简单解析】D选项与史实不符合,理学主张积极入世,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可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2019.2.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简单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宣扬君主立宪,只得到了本阶级和开明地主以及部分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019.2.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简单解析】A选项“趋于一致”不符合史实2019.2.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简单解析】D项不符合史实,题干材料是1948年建国前,选项说“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不符合实际2019.2.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简单解析】D项“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此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干材料时间上有出入2019.3.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简单解析】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材料中涉及主要是地主和佃农,所有制发生变化,且用“极为频繁”一词形容,与史实不符,土地所有权的变化难道是从地主转给农民,这种事情能在封建时代普遍存在吗?显然是不可能,且材料题干没有提到“所有权的变更”2019.3.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简单解析】D选项不符合史实,中国近代随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深,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贸易逆差情况会逐步加深2019.3.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简单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随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应该逐步的完善,不可能存在重大缺陷(如有缺陷应该早就调整或者更改了)2018.1.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简单解析】C选项“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与史实不符,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在明朝中后期,清朝得到缓慢的发展,出现时间和发展程度的说法都存在问题2018.1.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简单解析】A选项不符合史实,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018.1.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简单解析】C选项“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是建国后与17国建交。所以此说法不符合史实2018.1.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简单解析】A和C选项时间上和题干材料有出入,均不符合史实。A是1957年,C是1965年2018.2.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简单解析】B选项不符合史实,夏商周时代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且是独立的生产部门2018.2.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简单解析】A项“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此说法与史实不符,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定型于汉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2018.2.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简单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规律--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唐代的中书和门下,长官均为丞相,皇帝不可能主动去扩大他们的权力。2018.2.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简单解析】B项不符合史实,正确的史实应该是京剧在形成的过程中吸取了多种地方吸取的精华而逐渐形成的,包括昆曲,而不是昆曲吸收了京剧的某些元素,说反了2018.2. 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答、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持,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相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简单解析】B项与史实不符,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即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这样即调动了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同时有团结了开明地主抗日,从而也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经济政策是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2018.2. 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简单解析】B项不符合史实,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在20世纪初,题干材料所给时间是16-18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2018.3.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简单解析】所给题干材料可分为四层,分别介绍了汉代、唐代、宋代和明代的医学成就,属并列关系,问这些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D项理学产生于宋代,时代不符,不能构成共同原因,排除2018.3.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简单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达尔文进化论本身是没有错误的B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严复为维新派,主张变法,不主张革命D项不符合史实,大家都知道“中体西用”为地主阶级洋务思想2018.3. 31.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简单解析】B项不符合史实,城乡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尚未实现C项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21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