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刚果民主共和国(法语: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简称刚果(金),位于非洲中部,东邻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南接赞比亚、安哥拉,北连南苏丹和中非,西隔刚果河与刚果(布)相望。西部有狭长走廊通大西洋。国土面积23448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7公里。首都为金沙萨。
公元1世纪班图人到此定居。13世纪建立库巴王国。14世纪下半叶刚果王国兴起。15世纪起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1885年柏林会议中,被划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采地”,称刚果自由邦。1908年被比利时政府接管,改为比属刚果。1960年6月30日独立,定名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1964年改用现名。1966年首都改名金沙萨,1971年改名扎伊尔共和国。1997年恢复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1、早期历史
在布拉柴维尔等地,曾发现石器时代的双面石器、砍刀等遗物。
公元1世纪班图人到此定居。
13世纪建立库巴王国。
14世纪下半叶刚果王国兴起。刚果民主共和国是刚果王国的一部分。
15世纪左右,刚果出现了若干王国。沿海地区维利人建立洛安戈王国,刚果河下游松迪人建立卡刚果王国,在今布拉柴维尔及其以北地区特克人建立安济科王国。这些王国都曾隶属于当时位于安哥拉北部和扎伊尔西南部的刚果王国。后刚果王国逐渐衰弱,各王国纷纷独立。各王国之间为获取奴隶,亦彼此征战不已。
2、殖民者入侵时期
1482年葡萄牙的航海家狄亚哥最先发现刚果河、并且在河口立碑为志后,在以后的三世纪中,欧洲人才和刚果开始作初步的接触;有的人来此传教,有的人开始在濒大西洋的河口建立贸易站,用以贩卖奴隶和其他物品。但是因为内部蛮荒多阻,深入刚果内部的欧洲人十分稀少。
15世纪末,葡萄牙人入侵刚果。英、法先后接踵而至。殖民者在洛安戈王国沿海地区建立商站,从事奴隶、象牙和黄金等买卖和掠夺活动,这里开始奴隶贸易。
19世纪早期,奴隶贸易结束,这些班图王国也都衰落了。
1816年,英国也对刚果发生兴趣,英国海军派遣杜凯上校,率领装备精良的探险队溯河深入探测,终于因为河流湍急、气候不适,杜凯一行人终告赍志以殁,他们的遗体现在还埋藏在波马附近的太子岛上。
刚果和文明世界的接触以及有计划的开发,始于1874年到1877年。英国探险家李文斯顿冒险深入刚果境内,但他将刚果河误认为是尼罗河的源流。
1874年,新闻记者出身的英国探险家史丹利,组织了一支包括342人的大探险队,才认清楚了刚果河真貌。史丹利先向英国政府报告这块还没开发的财富之地,但是没有得到当时英国政府的资助支持,所以转向比利时。
1876年,比利时国王雷奥波尔特二世在布鲁塞尔召开国际开发非洲会议,斯丹利在非洲探险和经营的成就,深获比王的重视,于是就以国际开发名义极力资助斯丹利委托开发,使他重返非洲探险。斯丹利在逗留刚果5年期间,先后在各地建立了22处贸易站,同时在鲁巴那河上流行驶汽船,并且在斯丹利瀑布附近建筑铁路,替比利时国王建立了“刚果独立区”,并且在1885年成立刚果自治邦。同年获得在柏林会议中的列强所承认,使比利时国王成为刚果自治邦的主人,1908年就将这个地方正名为“比属刚果”。
1882年12月,法国宣布设立法属刚果殖民地,包括刚果和加蓬。
1883年法国另一名海军军官科尔迪埃同洛安戈王国国王也签订了“保护”条约,使该国成为法国的保护领地。
除法国外,比利时和葡萄牙等国也在刚果河流域进行扩张。这些国家为争夺领土而发生冲突。1885年的柏林会议试图调解彼此间的利害冲突。根据柏林会议决议,将刚果河(扎伊尔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扎伊尔;以西划为法属殖民地,即今刚果。
1884年,柏林会议确定法国殖民地与比属刚果以刚果河为界。
1884至1885年,柏林会议将刚果划为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采地”,称“刚果自由国”,1908年后改称“比属刚果”。
3、国家独立时期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刚果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民族运动逐渐酝酿。
1960年6月30日,比属刚果宣告独立,卡萨武布当选总统,卢蒙巴为总理,定国名为“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
独立后不久,加丹加省(由莫伊兹·冲伯领导)和南开赛省针对新领导人开展分裂斗争。在独立后留下的100,000名欧洲人大多逃离了这个国家,为刚果人取代欧洲军事、行政精英铺平了道路。
1964年8月,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1965年11月,国民军总司令蒙博托发动政变推翻卡萨武布,自任总统。
1966年5月,首都改名金沙萨,国名简称“刚果(金)”。
1971年10月,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
1990年4月,实行多党制。
1997年5月洛朗·德西雷·卡比拉推翻蒙博托政权,自任总统,恢复“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名和独立时的国旗、国歌。
1998年8月,刚果部分军人在乌干达和卢旺达军队的支持下发动叛乱,津巴布韦、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等国应刚政府请求出兵相助,引发地区冲突,并造成刚分裂分治局面。
1999年,冲突各方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签署停火协议,联合国安理会决定成立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联刚团,MONUC),向刚派驻维和部队。
4、现代时期
2001年1月16日,洛·卡比拉遇刺身亡,其子约瑟夫·卡比拉·卡邦格继任总统。
2003年4月,刚果(金)政府和国内各派就过渡期权力分配问题达成一致,签署《全面包容性协议》和《过渡期宪法》,并于6月组成过渡政府,卡比拉任过渡期总统2005年12月,刚举行全民公投通过了《新宪法》。
2006年7月和10月,刚果(金)举行总统选举,卡比拉当选。
2009年4月刚果(金)执政党争取重建与民主人民党总书记博夏卜当选议长。
2011年11月,刚果(金)举行总统大选,卡比拉以48.95%得票率蝉联,并于12月20日宣誓就职。
2013年10月,刚果(金)召开全国协商会议,决定成立由总统多数派、反对派和公民社会三方组成的全国团结政府。
2014年12月,刚果(金)团结政府成立。
2015年以来,刚果(金)大选问题逐渐升温。2015年1月,国民议会审议通过包含预先进行人口普查等条款的选举法修正案。反对派指责政府企图借此延长卡比拉执政期限,为其修宪连任创造条件,在首都金沙萨组织游行示威,并演变为大规模骚乱。国民议会随后撤销有关争议条款,骚乱随即平息。
2016年9月,刚果(金)开启全国政治对话,以齐塞克迪为首的激进反对派抵制对话。10月,总统多数派、温和反对派、公民社会三方达成协议,决定将大选推迟至2018年4月。12月19日,刚组成由国民议会议员巴迪班加任总理的全国团结政府。此后,在刚全国主教会议斡旋下,激进反对派与总统多数派展开对话,12月31日达成“全国包容性政治解决方案”,规定总统大选应于2017年底举行,卡比拉继续留任直至新总统选出,但不得谋求第三任期,过渡期总理一职由反对派联盟成员担任。
2017年2月,齐塞克迪病逝。4月,卡比拉总统任命反对派人士奇巴拉为过渡政府总理,激进反对派反对。11月,刚果(金)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大选时间表,定于2018年12月举行总统、国民议会、省议会“三合一”选举。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刚果(金)天主教会支持的“世俗协调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多次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卡比拉总统切实履行“全国包容性政治解决方案”并公开承诺不参加此次大选,警方同抗议者发生冲突并造成人员伤亡。
2018年9月,刚果(金)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最终总统候选人名单,现任总统卡比拉不再参选。2018年12月30日,刚果(金)举行大选投票,本次大选登记选民逾4600万名,全国各地共设投票站75000个,共21位候选人参选。投票进程总体顺利,未发生严重暴力冲突。投票结束后,刚政府以维护公共秩序、避免虚假选举结果在社交网络上肆意传播进而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切断全国互联网、电话短信和电台信号。
本文发布于世界历史网的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原文摘自于:http://www.shijielishi.com/ggmzghg/lishi/1023.html,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