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地埋香菇(中)
三、地埋香菇的劣势
任何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地埋香菇也不例外。
第一个劣势是洁净度问题,容易导致泥沙脏污,尤其是沙粒进入菌褶,那就是极其麻烦的问题了。这个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小心补水,防止雨淋、选择土质及操作仔细等办法克服,但毕竟存在百密一疏的风险和工作量增大等麻烦。
去年12月在山西运城的一次互动讲座,就有菇农问我,沙子进了菌褶怎么去掉,我说唯一的办法是连菇一起丢掉,这当然是玩笑,但沙粒之麻烦,也真是非常头痛的问题。
第二个劣势是土地利用率的问题,由于只能摆一层,实际每平方米总容量不足20棒(15cm折径),这个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地方就基本上不好使了。
第三个劣势是会受土壤污染和矿物质影响,产品出现元素超标几率较高。因为架栽只要原料和水没有问题,土壤是影响不到这个方面的,地埋则一直处于直接接触土壤的状态,风险很高。
第四是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差,因为菌棒直接在地里,由于各种伤害造成的小伤容易变成大害,管理不当的时候还会有水分过重引发呼吸不畅,导致散棒(菌丝死亡)和后污染,土隙中容易滋生各种虫害。
第五个劣势是环境生态容易恶化,不宜连作,导致次年减产甚至基本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因为微生物的生态恶化肉眼无法看清,这方面被忽视的情况较多,尤其是初学者和偷艺者,吃这个亏的不在少数。
还有一个是不便施用药物,架栽只要不使用带挥发性和中毒以上农药在地面,是不会污染菇品的,但地埋只能使用无残留无毒性药物杀虫消毒,比如茶壳水、石灰、漂白粉、等。
地域还有一些限制,长江流域偏北及以北的平原地域,不是很适合地埋方式,由于夏季日照越北越长,地下水位低,地温相对就高些,而且风力过大,不好管理。当然,架栽也有地域限制,这个就不算缺点,而是各自的选择性特征。
四、变通的几个方法
地埋香菇方法的某些缺点,人们在使用中想方设法去克服,所以,衍生出了一些方法。
不覆土而改为覆沙,可以降低病虫害威胁,但会增加染沙粒的风险。这个就叫覆沙法。
山区温度相对不那么热,环境湿度也较好的地方,不埋入土里,而是摆放在地面,这样菌棒通气更好,这个就是地摆法,与立靠的方法相比,高温影响方面也好些。
还有干脆半脱袋的地摆模式,即将菌棒的菌袋剥离后,并不移除塑料袋,这样,管理时喷的水分就会残留一部分在这个袋内,使得湿度维持较好,这个方法适合在空气温度不太高,有很好的自然凉水条件的环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