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菌业建设不可承受之痛
在会议上遇到几个老朋友,他们现在帮某老板干活,自然,不管真假,他们又发出邀请了。都是老关系,所以说话就有点乱来,我说你别诱惑我,光说不练,我最恨这种了啊!
然后大家聊起工作,就说到他们买某种设备,他们说去挖了某处的一个技术员来,我告诉他们,通常这个操作的问题,设备厂商要负责培训的,这玩意用不着挖人那么复杂。而且最好培训本地的操作工,这样跳槽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朋友说这个事情不知道他们的采购厂商是不是也负责?我说要是不负责,我给你推荐一家可以负责培训的。朋友一听说那不行,我们是打包给某某公司的,一切他们定了,这个不能改!
自然,如果真的是打包,那就没法子了。
所谓打包,就是把设计建设和设备安装采购,统统交给一家,这个事情看起来很美,尤其是需要政府投资或者公款开支的,可以省却许多财务手续的繁琐套路。但是,中国的很多奇葩事情就这么奇葩,一些在别国可以正常的事情,到了中国就变得比食用菌菌种的种性还不可靠,一如传销和直销在中国都变成老鼠会。
为什么我强烈反对这种打包模式,当然是基于某些发生过的故事和菌业建设水平的现状,才会对此深恶痛绝。
打包模式弊端甚多,而且那些承包公司也都不具备全面的能力,甚至连其所标榜的能力都弄虚作假,所谓的专利很多都是与菌业无关的东西。尤其可恶的是,除为了承包自吹自擂之外,还唯利是图,在分包其无法胜任的业务的时候,都要雁过拔毛,价格往高处报,采购往低处压。最终把发包方的工程活生生做成豆腐渣。有的承包商还勾结经办人,采取行贿回扣等方式,努力使一切违背发包方本意和科学技术要求的东西得以通过。
事实上发包方之所以选择打包,总体思路是节约精力,但如果你要起到对总承包的监督作用,最后所花的精力还会更多,因为考察各类服务商供应商只要有竞争,他们会努力表现好的东西,相互挑刺,不懂行也没有大的问题。而你一旦打包出去,承包方则是经验老道的掩盖事儿的高手,什么漏洞百出的东西都能说得天花乱坠,只要略有疏忽,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所以真的想监督好工程,一定比自行采购分步骤分区域承包还要累。
打包的第一弊端是设计
由于菌业建设都属于功能性的,不理解菌业生产核心的设计者,永远都是照葫芦画瓢,可笑的某自称中国最牛设计的公司老板,除了年年组团去日本之外,至今都没有做出任何独创性设计。甚至连做金针菇这种照搬日本设计的东西,最后工程做下来还被人家扣款。
中国的菌业功能建筑设计师,目前我只知道无锡的汪舟生先生是懂菌业专业知识的。汪先生为了做好菌业设计,花费大量精力学习菌业知识,在业界和许多栽培方面的高手建立了友好关系,我也幸运的成为了汪先生的朋友。汪先生的最突出成绩,是设计了中国最大的工厂化双孢菇企业裕灌公司的生产设施。
当汪先生因为这项工作呕心沥血的时候,他同时还利用接触国外同行的机会,和另一位先生合作翻译了《mushroom signals》(中文名《蘑菇的信号》)一书,并于近期正式出版,还已经举行了出版发行签售仪式。
所以,施工公司搞设计,特别是全面设计,基本上都是吹牛皮,连基本概念都不完整,更不要说什么工匠精神。当然局部设计,各负其责的不在此列。
打包的第二弊端是更容易出现偷工减料。
如果不打包,由于服务于同行业的企业互有了解,会有好多相互监督的作用,因为上家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下家的某些目标的实现,所以都会和发包方交涉提出要求,这样就不容易掩盖问题,比如做板房的和做环控的,环控一定会对板房的密封性进行监督,否则日后效果打折,更容易追究制冷设备的责任。而打包模式,就没有这种免费而且负责的监督。
打包的第三个弊端,是机械厂商的选择,这个方面的问题,常常导致发包方与承包方最大的矛盾,因为资金限额之下,不可能选择好东西,几只手要利益,都得层层盘剥,最终设备的匹配性和质量,一定是非常不能满意的。
打包的第四个弊端
打包建设很难紧跟技术思维的变化,因为一旦约定,变更就是麻烦,但是由于技术和上下游信息的关系,我们经常会发现原有的计划和搭配并非最佳,这个时候,打包了要做改变就不是一件简单事情了。
等等不一而足,一句话,打包干不出好活。
打包的弊端如此之多,主要是某些公司敛财有术,善于各种蛊惑。而另一方面,也是近年的许多投资者对食用菌行业的忽悠状态缺乏了解,当然核心问题是投资资金主体由政府支付有最大关系,打包公司也是大胆儿的公司,可以提供套钱的必要条件——发票。
至于是不是存在腐败问题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