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开悟”前的三个迹象,有一个,就要恭喜了!

道家

道法自然...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讲:“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世间纷纷扰扰,人们总会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从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而“开悟”的关键在于通过生活的磨练,冲破认知的牢笼,明白其事物本质。

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开悟”的境界,会有以下3个迹象,若有一个,人生定会一帆风顺。【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勤于读书,格局开阔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中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勤于读书,知识便会日益增多。读书,读的不只是书本身,而是扩大格局,培养气质,丰富眼界。

读书越多,心胸越宽广;读书越多,格局越开阔。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在古董店里打杂的伙计,十分热爱读书。

只上过几天私塾的他,对历朝历代的故事,以及古董店的每一个物件都了如指掌。

一日,掌柜有事外出,让伙计照看店铺。

来置办古董的人络绎不绝,他总是自信满满的说:“你们想听哪个物件的故事,我都能给你们讲解。”

轻车熟路的历史故事,让所有的顾客赞不绝口,甚至连同行都十分佩服。

后来人们才了解到,这个伙计因为家境贫寒,只读了几日学堂。

但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每天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想尽办法来读书,就连八十一章的《道德经》都背的滚瓜烂熟。

后来,他从一个打杂的伙计成为了古董店新一任的掌柜,生活越过越好。

读书,在短时间内也许看不出变化,但经过日积月累,会改变一个人的格局,言谈,以及整个人生轨迹。

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是人与人智慧交流的阶梯,读书万卷,人生自然不同。

格局大的人,会从书中品味生活的真谛,提升自我的价值;而读书,又会让人的格局不断开阔。

一个人“开悟”了,会懂得读书的重要,更会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格局。

经常反思,自我进化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聪明的人,善于揣测别人;智慧的人,懂得反思自己。

人生起伏,福祸相依。只有懂得反思,提升自己,人生才会趋吉避凶,顺风顺水。

唐太宗在位时。有一日,与魏征发生争执,唐太宗拍案而起,挥袖离开。

魏征刚正不阿,拉着唐太宗,定要让他听完自己的谏言。

唐太宗不愿丢了自己“善于纳谏”的名声,只能忍气听完。

回到后宫,唐太宗怒气冲冲的向长孙皇后说道:“有朝一日,我定要杀了魏征。”

长孙皇后听到此话,立刻穿上正服向唐太宗行大礼,说道:“只有英明的君主,才会有刚正不阿的臣子,魏征如此谏言,说明皇上是真正的明君。”

唐太宗听完此言,豁然开朗,从此遇到任何事情,都会先自我反思。

张蕴古与卢祖尚原本都是唐太宗的心腹,后因与唐太宗产生误会,被错杀,唐太宗后悔万分。

二人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

唐太宗着急众臣说道:“我认为死刑是最重的刑罚,应当三次复奏。”

死罪者三奏而后决,这一制度得到了举国上下的积极回应,也为贞观之治的壮举奠定了基础。

懂得反思,思虑自己的过错与不足,便可及时的提升自己。

只有如此,才能让臣子信服,才能将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

善于自省者,多为强者。

人生之路,充满荆棘,若是一味的孤傲前行,定会一败涂地。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遇事多反思,才能总结经验教训,将不足化为优势。

只有自省,才能认清自己,少走弯路,这才是成功的必修课。

行动第一,说话第二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幼小的嫩芽;九层的高台,起始于积累起来的泥土;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的第一步。

任何事情,口若悬河,则无济于事;着手行动,踏实去做,才会收获满满。

有一位农夫,看着邻里邻居的收成颇丰,很是着急。

为了能尽快改变现状,时时刻刻都在思考怎么耕种才能获得更多的收成。

很快,春天来了,大家都在忙着播种,只有农夫不动声色。

邻居问他:“麦子都种好了吗?”

农夫说:“没有种,我担心下雨会冲走麦子。”

邻居又问道:“那你种的是棉花吗?”

农夫回应道:“也没种棉花,我怕虫子把棉花吃掉”。

邻居惊讶的问:“那你到底种了什么?”

农夫有些失落的说道:“我什么都没种。”

就这样,秋收的时间到了,邻居们都收获满满,赚了大钱。

只有农夫的地里颗粒无收,只能靠借粮食度日。

心里翻腾覆雨,身体躺如泰山,看似悠闲自在,实则一切白费。

行动是一切想法的开始,即便困难重重,也能冲破束缚,战胜磨难。

如果沉溺于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会离自己的期望越来越远。

不必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忧虑于未来,唯有行动,才可令人生丰富多彩,硕果累累。

古语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任何事情,都要详细的询问,彻底的明白,慎重的思考,明确的辨别,切实的行动。

这便需要我们用读书开阔格局,常常反思提升自己,谨言慎行立刻行动。

只有如此,方能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达到“开悟”的境界。

若能成为“开悟”之人,人生必定功成名就。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