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拾遗 | 徙木示信 —— 商鞅效法吴起的立信之术

公孙鞅(商鞅)入秦之后,博取了秦孝公的赏识,于是着手更变秦法。变法事大,若不能在民间立信,新法就无法获得如期的威仪。公孙鞅取信的方式,是将三丈之木立于市中,若有人能将此木由南门搬至北门,即赏五十金。重赏之下,果然有应募之人。此人徙木置于北门而受重赏,秦之变法事业,遂在民间获取了信用。

商鞅舌战图

容斋洪氏叹说,公孙鞅曾为魏臣,他在秦国徙木立信的故事,想来是对魏国先贤的效法。公孙鞅所效法之人,是战国初期的名臣吴起。吴起曾事魏文侯,成就了魏霸西河的事业;魏文侯薨后,吴起又辅佐楚子革故维新。公孙鞅在秦国的变法策略,多与吴起相承;并且公孙鞅的徙木立信,也与吴起类似。
吴起治西河之时,曾有过谕信与民的典故。当时吴起于邑之南门立一木表,同时告谕民人说:“能将木表偾倒者,即拜长大夫。”此谕一出,引起了民人的议论,人们纷纷相告说:“推到个木表就想当长大夫,哪有这美事儿?这八成又是上头骗咱们的!”这时来了一位应募的勇夫,旁边还有人讥笑说:“你可拜傻了,难不成就你有把子力气,别人都是废物?别表没撂倒,再把自个儿伤了?”
虽然讥讽之声不绝于市,可这位勇夫还是放倒了木表。随后,勇夫前来谒见吴起,希望吴起兑现之前的承诺。吴起果然言出必行,拜此人为长大夫。是后,魏国赏罚必行,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富强的诸侯。吴起不仅具有长远的功业见识,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将。吴起的私德,一直被俗儒所贬损,但吴起爱兵如子、算无遗策的能为,却也属实。
吴起 像
时人感叹说,即便齐国兵家司马穰苴,也不足以与之匹敌。吴起在法令上,能够严明庆赏,论断诛罚;在治军上,还肯于为士卒吸吮疮伤,以致投身行伍的父子两代,皆为之效死命。无论事魏、事楚,吴起皆取得了堪称瞩目的成就。吴起最终丧命于楚,为旧贵族所逼杀,死状甚惨。相较于曾饱学礼仪的吴起,公孙鞅在得势之后,威仪太盛,行事太绝。秦国贤人赵良曾以“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劝公孙鞅早日隐退,公孙鞅不置可否;公孙鞅挟持魏国贵族、旧友公子卬,又将自己出离险境的退路完全斩断,最终作法自毙,岂不悲哉!
(0)

相关推荐

  • 博弈与心理·公叔痤的心计

    战国时代. 魏武侯九年(西元前387年),魏国的相国是公叔痤.当时公叔痤深得魏武侯的宠信,又娶了魏国公主为妻,越发显得位高权重.但公叔痤的心胸不够宽广,他很忌惮大将吴起.当时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今陕西 ...

  • 睚眦必报而著称,远交近攻而出名,几次用人不当,功成后及时隐退

    战国时的魏国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不仅因为他是第一个崛起的中原诸侯国,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还是处于中原的中心地带,更包括名存实亡的周朝,人才由汇聚再到分流自然是纷繁芜杂.见多不怪了. 从魏文侯算起,魏 ...

  • UC头条魏国为何在魏惠王时期走向了衰落?只因他放走了这几个人

    战国初期,魏国曾在风云变幻的大争之世中遥遥领先,由于率先实行变法,魏国在魏武侯时期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当时的魏武卒,百战百胜,令其它国家为之胆寒,一时之间天下无人与之争锋.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 ...

  • 从《商鞅徙木立信论》这篇作文的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些什么?

    #红色档案#3月8日,央视百集微纪录\走进中央档案馆之<红色档案>中,一则关于毛泽东同志少年时代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的微纪录播出后,在网络上激起一阵热议,各平台发表的文章.视 ...

  • 商鞅徙木立信

    商鞅 徙木立信 [出处]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

  • 浅析满分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你们好, 今天是我第十一章的第一讲,题目是: 浅析满分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 -------- 在本章里,我们分析满分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是从定义的角度 ...

  • 商鞅徙木立信的那个少年,后来怎么样了?

    0 1 商鞅在秦国变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徙木立信,取信于民,为变法造势,让庶民百姓相信秦国变法是真的,提升官府的信誉,增强民众对官府变法的信心. 徙木立信,就是在栎阳南门立一个木桩子,昭告民众,无论谁 ...

  • 37、“徙木立信”的故事——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商鞅 公元前359年的一天,秦国都城的南门口立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柱,柱子上贴有一张盖着官印的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当时围观的人很 ...

  • 润之故事 | 《商鞅徒木立信论》

    "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无以善其后也." "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梁启超 <新民说> 辛亥革 ...

  • 徙木立信

    壹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 ...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文史小故事之徙木立信

    古语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如明镜,可以探兴衰.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望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发生过众多的故事,它们犹如一 ...

  • 安徽三支一扶考试-公基:文史小故事之徙木立信

    古语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如明镜,可以探兴衰.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望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发生过众多的故事,它们犹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