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西洋考》的史学价值
张燮是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今福建省龙海县)人,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写成《东西洋考》一书十二卷。此书取材十分丰富,包括了明代后期有关海外贸易和交通的历史、地理、经济、航海等各方面的知识,对当时候人们了解海外各国的情况提供了很大的参考,对我们现在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华侨史等也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需要我们好好研究。
一、张燮本人
张燮,字绍和。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崇祯十三年(1640),享年六十七岁。①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今福建省龙海县)人。张燮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84)中举人,其父张廷榜是隆庆四年(1570)巨举人,曾做过太平令、镇江令,廷榜的曾祖父张绰曾做过刑部郎。②由此可见,张燮生长于一个官宦人家,成才于一个名士家庭。不过,他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无心仕途,而是寄情于山水,在游历中创作诗篇,不过现已不存。晚年,张燮在芝山之麓创办诗社,给居住处题名“霏雲居”,后终老。张燮一生著述颇丰,有《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续集》六十六卷,《北海稿》一卷,《藏珍馆集》四卷,《群玉楼集》八十四卷,《闽中记》若干卷。他还和刘廷蕙等人一道编纂了《漳州府志》,和蔡国祯等人一道编纂了《海澄县志》。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可惜的是,除了《东西洋考》、《漳州府志》和《梁简文帝御制集》三种外,其他著述,都已经亡佚。
二、《东西洋考》的成书背景
明代前期,封建经济加速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发展很快,一片繁荣景象,再加上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海外贸易也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虽然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倭寇的猖獗仍然还是导致了民间走私的增加,使得国家税收大减。“成(化)、弘(治)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奸人阴开其利益窦,而官人不得显收其利权。”③
明王朝为了增加税收,到隆庆年间就废除了海禁政策。于是五方商贾,熙熙攘攘,海外贸易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此时,历史已经进入了十六世纪中叶,西方最早的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相继来到东南亚,进行野蛮掠夺,是我国海外贸易面临严重威胁。明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南方的收入,沿海商民也渴望保持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都需要获取更多的关于海外各国的真实情况,想要全面的了解海外各国。这就需要有人编写这样的一本书。而位于福建南部沿海的漳州海澄是一个新兴的沿海通商城市,此地的人口主要靠海外贸易为生。所以这里的官员也很重视发展海外贸易,因此他们承担起了编写这本书的任务,他们邀请当地的博学之士张燮来担此重任。《东西洋考》在前言中写道,原是张燮应海澄县令陶镕之请而写的,后因事中辍,不久又由漳州府督饷别驾王起宗请他继续写完。次年(万历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由漳州地方官主持刻印出版。作为明末海外贸易的“通商指南”的《东西洋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问世的。
三、《东西洋考》的主要内容
《东西洋考》一书共分十二卷,其中《西洋列国考》四卷,《东洋列国考》一卷,《外纪考》一卷,《饷税考》一卷,《税珰考》一卷,《舟师考》一卷,《艺文考》二卷,《逸事考》一卷。此外,有关漳州地区海外贸易的各个方面的资料,几乎都写进了本书。
《西洋列国考》四卷,主要是介绍了西洋十五国的大概情况(明朝人以今婆罗洲为界,婆罗洲以西称西洋,婆罗洲以东称东洋,郑和下西洋即以此义),主要有交趾、占城、暹罗、下港、柬埔寨、大泥、旧港哑齐、麻六甲、彭亨、柔佛、丁机宜、思吉港、文郎六神和迟闷。只要是能够了解到的国家,作者都详述了他们的地址,发展历史,以及本国的形胜名迹、丰富的物产、交易情况,同时作者还会记述本国内比较重要的一些城市,以及他们的变迁,每个国家末尾还有作者的一段评论性的话。是当时候比较详细的记载。《东洋列国考》一卷主要是详述了东洋的吕宋、苏禄、猫里务、沙瑶、美洛居和文莱,记述方法和西洋列国一样,主要是记载本国的发展历史、形胜名迹、物产和交易。此外还有不在东西洋之列的鸡笼山、淡水洋也附在了《东洋列国考》卷内,然后卷末是评论。《外纪考》一卷详述了日本和红毛番的发展历史、形胜名迹、物产和交易情况。《饷税考》一卷主要记述了明代对于税收的管理的变化,征税额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变化,征税主要有水饷和陆饷,水饷以船广狭为准,由船商支付。陆饷,以货多寡记,出于铺商,并且规定了具体的征税标准。此外还有督饷职官的具体记载,督饷公署督饷馆。《税珰考》一卷主要是详述了明代税官高寀在任时无恶不作,横征暴敛的事迹,税珰是掌管税收的宦官。明时各省税收皆由宦官掌握﹐故有此名。《舟师考》一卷,舟师刚开始是指水军,到了明代,分工更细,“舟师”指所有船员,《舟师卷》主要记载了水军行驶状况,注意到了风向、指南针的重要性,还有船的大小,造船费用以及管理系统。此外还详细列举了内港水程、西洋针路、东洋针路,对祭祀的情况,占验,水醒水忌,逐月定日恶风和潮汐情况都作了详细记述。《艺文考》二卷,主要是记载了我国中原王朝与东西洋各国在交往过程中的诏书、制令、入贡表、布、碑文、书、檄文。此外还有与日本交往过程中,中原中央王朝下达的诏令、表、疏等。《逸事考》一卷主要记载的是东西洋各国的一些逸事。论曰:“逸事非尽稗官之残简,流俗之琐谈也。”④说明了逸事的重要价值。
四、《东西洋考》的史学价值
我国的海外对外交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三国以后到明末,历代都有关于海外交通和海外各国的记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元汪大海的《岛夷志略》、明马欢的《瀛涯胜览》和张燮的《东西洋考》。“《东西洋考》虽然比较晚出,所记海外诸国,也没有前书之广,但是它取材丰富,包括了明代后期有关海外贸易和交通的历史、地理、经济、航海等各方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史料价值”⑤。
第一,《东西洋考》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十六世纪东南亚各国的历史,特别是西方殖民者掠夺和奴役东南亚人民的历史。这是我国与西方殖民者在海外接触的最早资料之一,是有关中外关系史使的重要资料。书中有四卷的篇幅是介绍西洋各国的情况,有一卷介绍东洋各国的情况,关于这些国家的历史、形胜名迹、物产、交易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书中卷四麻六甲(今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在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条中,又称马六甲)卷中说“古城旁海人畏龟龙。龟龙高四尺,身负鳞甲,露长牙,遇人则啮,无不立死。山有黑虎,虎差小,或变人形,白昼入市,觉者擒杀之。今和佛郎机,足称三害云”⑥佛郎机,明代人称葡萄牙为佛郎机。可见当时东南亚人民对于西方殖民者的痛恨。还有书中所说“本夷市道稍平,既为佛郎机所据,残破之,后售货渐少。而佛郎机与华人酗酢,屡肆舸张,故贾船希往者。直指苏门答腊必道经彼国。佛郎机人见华人不肯驻,辄迎击于海门,掠其货以归。数年下来,波路断绝。”⑦都说明了西方殖民者的海盗行径。
第二,《东西洋考》保存了大量明代后期漳州地区有关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资料。书中详细记述了当时漳州地区对外贸易时的税收制度、货物种类、造船成本等情况,此外还有专门的一卷《税珰考》记载了明代福建税收宦官高寀在任职时无恶不作,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恶劣行径。反映了明代后期漳州地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三,本书对有关航海的技术知识和地理知识都有详细的记载。还详细列举了内港水程、西洋针路、东洋针路,对祭祀的情况,占验,水醒水忌,逐月定日恶风和潮汐情况都作了详细记述。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对外交通史、航海史有很大的贡献。此外作者还记述了当时我国水军的概况,以及造船方面的情况,对我们研究古代军事史会提供帮助。
第四,《东西洋考》中关于台湾的记载,也是很重要的史料。在《东西洋考·东番考》中详细记载了东番(明代时称台湾为东番)地理位置、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婚姻形态、土壤状况、社会制度和生态面貌。是当时关于台湾的详细记载。不过经考证,张燮《东西洋考》中关于台湾的记载可以在《粤闽巡视纪略·澎湖台湾》中找出原文,故判定《东西洋考·东番考》的作者可能是陈第。
第五,《东西洋考·艺文考》两卷中记载了很多我国中原王朝与东西洋各国在交往过程中的诏书、制令、入贡表、布、碑文、书、檄文,如梁答林邑诏,“林邑王范天凯,介在海表,乃心款至,远备职贡,良有可嘉,宜班爵号,被以荣泽。可持节督缘海诸军事、威南将军、林邑王”⑧。此外还记载了与日本交往过程中,中原中央王朝下达的诏令、表、疏等,如景初(景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明帝曹叡的第三个年号)六年的魏报倭女王诏。
第六,《东西洋考》对海交史籍体例有所创新。张燮的《东西洋考》参照了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诸蕃志》全书分为上下卷,卷上志国,记载了五十八个国家,卷下志物,记述脑子、乳香、没药、血碣、金颜香等五十四篇。而张燮的《东西洋考》把一国跟本国的物产放在一起,使读者在了解一个国家时更全面,其次,张燮的《东西洋考》增加了《饷税考》、《税珰考》、《舟师考》、《艺文考》和《逸事考》等内容,使资料更加全面,对后人在海外交往史籍编纂方面启发很大。
过去曾有人认为张燮从未涉足海外,书中的记载都是他转自别人的书后者来源于传闻,不是第一手资料,不予以重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这本书中记载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当然了,本书也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就像有些人说的作者本身从未到过海外,书中的记载难免会有失误。如把浡泥(在今加里曼丹岛北部)误与大泥(在今泰国马来半岛中部北大年一带)想混(卷三)。还有作者是受地方官之邀来编写的本书,自然不可避免的会带有官方色彩,对官员,明朝政府盲目的赞美,会造成一些资料的失真。但是总体来说,本书的史料价值很高,对我们的研究很有价值。(刘韩艳)
参考文献:
[1]张燮.东西洋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郑镛.张燮与东西洋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郑镛,连心豪.论《海岛逸志》的史学价值[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陈自强.郑和下西洋与漳州[M].香港:国际华文出版社,2004.
[5]赵汝适.诸蕃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总论卷[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7]陈庆元.张燮著述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