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部首的“页”
引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上图这组部首出现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丁丁冬冬学识字(二)》,就是因为这组部首,我爱上了北师大版教材。这个图片,当年给我的感觉是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情,有研究,有情趣,有方法。
下图中的“页”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角。同样也出现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丁丁冬冬学识字(二)》,这个这个集中识字单元,主要是关注人体,以及与人体相关的部首字,身、月(肉)、页、耳、目、手、攵、爫、扌等。
古人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其实也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我们总是先认识自己,再认识周边的事物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页”在现代汉语中,经常用作书页、扉页、页码、页面等表示书册的一张。读作ye4。
这个字形的构字频率很高,《说文解字》中,页部所属的字有123个,作为部首字,页,读作xie2。
就是说,作为部首的页和作为书页的页,压根儿就是两个字,只不过用一个字形来表达而已。读音、意思都不一样,就是字形一样。这样的字,还有花,花钱和玫瑰花一样,这个时字形、读音都一样,但是意思完全不搭。其实,区别一个字还是两个字的关键还是意思,这些字记录的意义之间有没有联系才是王道。
作为部首的页,打他出现以来,就没有单独在文献中用过,就是个部首字。他原来长这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像一个人稽首下拜的样子,图中强调了头部,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头发、眼睛等都做了描绘,这在古文字形中,除了要强调之外,还没有见到过。所以,这个字就表示头部的意思。
从页的字,教材中有额、颊、顶、领、颜、顿、颇、顾、颈、项、颔、顽、颗……如上所述,说文中123个字。这里列举几个常用字,一一描述一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还有一个领字,表示脖子,衣服的领字,转脖子一周,所以叫领。提起衣服的领子,整件衣服就很好地被拿起来了,所以叫提纲挈领,纲是渔网上的大绳子;颈表示前脖子,刎颈之交,自己用刀抹脖子割的肯定是前脖子;项,汉光武帝时代那个强项令董宣的故事一定听过吧,这主儿被人摁着脖子要求磕头,都摁不下去,所以称为强项令。按着脖子,那一定是后脖颈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除了上图中,表示头部及头周围的具体部位之外,还有表示跟头部相关动作、对头部的描摹的。
顿,脑袋触地的那种叩首,顿首,脑袋触地,有向下的意味,所以,跺脚也用顿,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捶胸顿足等;点地的功夫较短,所以顿时、顿悟,都有短时间、突然的意味;顿号,表示的停顿时间就短一些。停顿,也比停止的时间要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顾,回头看,回顾、瞻前顾后是基本意思,还可以表示左右看,左顾右盼;回顾有眷恋、关注、留恋的意味,是眷顾、顾恋;顾有看的意思,君臣相顾尽沾衣,拔剑四顾心茫然,都是这个义项的用法。
颇,头偏,所以有偏颇之说。引申,虚化,成了副词,颇有点……
顽,难以劈开的木头,其实就是榆木脑袋。顽劣、冥顽、顽石……
颗,小头。头是圆的,颗做了量词之后,总是说一颗珍珠、一颗黄豆,颗还是小的,所以是颗粒。与一棵树的棵因为形符的不同,其功能也不同了。
总之,作为部首的页,自己并不能单独作为头来使用,只有通过页构成的一类汉字来表示头的意义。跟作为一页纸的页,原本是两个字,只是形体相同而已。
页部字基本比较整齐,出现混乱的现象比较少,可以通过积累部首,类推表意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积累学习这个部首。
至于本单元几个部首的学习,可以先请学生看看例字的意思,引导归纳,然后再结合字形印证形体和意义之间的联系,类推到其他字例中,验证这一规律的有效性。
中国字涵养中国人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
传递读书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