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天赋的聪敏

说到“圣”,感觉离我们特别远,要么在上古,要么在天庭,要么在高远的庙堂,可见“圣”之不世出。

“圣”的繁体字写作“聖”,“圣”这一个字形代表了两个字,分别是读作ku1的“圣”,和读作sheng4的“聖”。读作ku1的“圣”是用手挖土的意思,所以字形从“又(手)”从“土”,就是挖掘的意思,属于方言用字,普通话中没有这个字,所以不容易跟“聖”的简体混淆。读作sheng4的“聖”写作字形“圣”,在《宋元以来俗字谱》中就有了。1935年《手头字第一期字汇》中就提出以“圣”代“聖”,到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中,这个通行已久的“圣”经过国家正名之后,成为了“聖”的简化字,也成为了规范字。

简单画图如下:

尽管“聖”写作“圣”,从字形已经看不出跟意义的任何联系,但是如果追溯字形来源,也许可以跟“圣”在语言中的用法建立联系。“聖”在甲骨文字中,从人从耳,是个会意字,耳朵画的特别大,意在强调听觉器官超群。这个字和“聽(听)”本来是一个字,后来因为承担的意义各不相同,所以向两个方向分化。“聽(听)”专门表示具体的听力,“聖(圣)”则发生了词义的引申和变化。

超群的听觉使人能够“闻声知情”,这种天赋的能力,帮助这些人获得很多间接知识,从而广闻博识,极富智慧,在普通人看来便是才智过人,无所不通,所以《说文解字》“圣,通也”,在《庄子》中:“绝圣弃智,大盗乃止”,这里的“圣”还是指天赋好,知道事情多的聪明人。后来这个字逐渐被神圣化,由智慧过人转向道德过人;再转向不学而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至此,完成了“圣”的词义引申。在人间具有最高品德和智慧的人的叫“圣贤”,在天上法力无边的是“齐天大圣”“泰山圣母”,在朝堂之上权力至高无上的叫“圣上”,与“圣上”相关的圣旨、圣驾;在各个行业里,成就超群的也可以成为“圣”,草圣、棋圣、乐圣等;继而引申为崇高的、神圣的,圣洁、圣地、圣经。“圣”就这样有天赋聪敏、博闻多识变为了道德、智慧的化身,“圣人”只存在于理想中或谀辞里。

对于这种理想中的圣人,一般人很难达到,《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问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孙家的兄弟俩,字分别是齐庄和齐由,去拜见一位长者,长者问二人字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叫这个字,都机智地作了回答,长者追问,为什么要跟庄子看齐,而不是跟孔子看齐,回答说,孔子生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很难达到,学不了,所以不能向孔子看齐。这也是作者借人物之口,反应孔子之不世出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