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 五运六气分析:庚子大寒过后,气候进入辛丑年

辛丑年 五运六气分析:

庚子大寒过后,气候进入辛丑年

庚子年大寒之后,气候上已经进入了辛丑年。首先,前阵子那种严寒已经很难再见着了。再就是空气感觉到很湿润,雾气明显多了。这种雾气和前一阵子的霾是不一样的。雾气就是湿气。

辛丑年,太阴湿土司天,中运少羽,太阳寒水在泉。上半年,太阴湿土的力量偏强。中运少羽,水运不足,则会造成五运的不平衡。正常情况下,水火平衡,水运不足,首先会造成心火偏旺。再一个,正常情况下,土水平衡,水运不足,便会造成土运更强。土之气即为太阴湿土。两个太阴湿土之气相加,湿气弥漫于大气层中。而心火偏旺,心火被湿气笼罩,难以正常外散,会造成内热郁闭于体内。在气候上,则是大气层中的湿气笼罩,地面上的热气难以升散到高空,这种情况会造成地表温度偏高。而在二之气,两个少阴君火叠加,气温可能会飙升到比较严重的程度。

心火郁闭于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发烧。心火灼肺,肺气不能正常下降,会造成咳嗽气喘。肺气上逆于鼻腔,鼻腔肿胀,容易形成鼻炎。心火偏旺,内热偏重,积聚到一定程度,喷薄而出,会造成汗出偏多,尤其是晚上。心火偏重,会造成胸腔组织肿胀,心区不适,前胸后背胀痛。尤其是入睡前,心火偏旺,会感觉胸腔胀满。女性则容易出现乳腺肿胀疼痛。心火偏旺,灼伤阴液,会造成肾阴不足,再加上中运少羽,更容易影响到人体的收藏之气,造成肾虚,腰部酸软疼痛,也会比较常见。

究其根本,很大一部分病机在于心火受到湿气的阻碍,内热不能正常外散。观其脉象,多数会表现为左寸偏数有力,腠理间能感觉到湿气蒸腾。用药的话,顺应人体的气机,在大方向上要注意除湿散热。湿气一除,内热很容易就散出去了。如果不除湿气,内热就会很难散出去。

(0)

相关推荐

  • 五运六气学说浅探

    "五运六气"即运气学说,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起源肇始于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有关运气学说的论述在<内经>中所占篇幅几近半数,专篇论述运气有 ...

  • 2021辛丑年五运六气分析

    辛丑年五运六气2021 辛丑年在泉  太阳寒水司天  太阴湿土岁运     少水五运六气全年分析 Cold Dew历史上的今天 196119011840年 辛丑年之一大事件从1840年到1842年期间 ...

  • 必看!2021辛丑年五运六气预知疫情、疾病发生时段及养生要点分析

    本文导读  新冠疫情的反复,跟气候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几个月前,就有中医专家说过:新冠肺炎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失,而且以后像流感一样频发,会成为常态. 这个说法从何而来?不妨一起来看看五运六气的分析 ...

  • 2021年辛丑年牛年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分析

    2021年,辛丑年,从2021年阳历2月3日22点59分立春点正式进入牛年,按照多年来的惯例,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分析一下2021年的五运六气的情况.坦率来讲,五运六气的推算比较 ...

  • 2021辛丑年运气特点如何?五运六气分析为你提供养生建议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篇> 五运六气属于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木.火.土.金.水五行 ...

  • 必看!2021辛丑年五运六气养生要点分析

    本  期  导  读 新冠疫情的反复,跟气候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几个月前,就有中医专家说过:新冠肺炎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失,而且以后像流感一样频发,会成为常态. 这个说法从何而来?不妨一起来看看五运 ...

  • 看!2021辛丑年五运六气养生要点分析

    本 期 导 读 新冠疫情的反复,跟气候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几个月前,就有中医专家说过:新冠肺炎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失,而且以后像流感一样频发,会成为常态. 这个说法从何而来?不妨一起来看看五运六气的 ...

  • UC头条:2021年辛丑年牛年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分析

    2021年,辛丑年,从2021年阳历2月3日22点59分立春点正式进入牛年,按照多年来的惯例,江南易林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分析一下2021年的五运六气的情况.坦率来讲,五运六气的 ...

  • 辛丑年五运六气推演及时病特点

    自2021年1月20日大寒开始,按照运气历,我们即将进入下一年的五运六气,疾病的发生也将逐步与下一年的五运六气息息相关.按照惯例,在即将进入下一年的时候,我都会对下一年的五运六气以及相对应的时令病特点 ...

  • UC头条:2021年辛丑岁五运六气, 太阴司天, 民病湿气太重该如何调理?

    点击加载图片 辛丑岁水不及 ,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其在人也.其藏为肾,其主二阴,其养骨髓,其病厥,此岁运之化也.天地之气,湿化在上,阴专其政,阳气退辟,湿寒合德,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