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茂名县墟镇都有哪些?

旧时茂名县县域为今高州市(不含深镇镇、古丁镇、马贵镇);茂南区(不含羊角镇);吴川市东部(梅菉街道、博铺街道、大山江街道、海滨街道、浅水镇、兰石镇、长岐镇、覃巴镇);电白区(小良镇);化州市南盛街道南盛村、南盛社区和平垌村。

吴川市东部演变历程

1926年即民国十五年,茂名县析置梅菉市,1947年改梅茂县,1952年梅茂县与吴川县合并为吴梅县 ,1953年改名为吴川县,1958年小县合并为大县,吴川县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1961年分县,化州县复置化州县、吴川县。历史上化州县、吴川县也曾分分合合。

吴川市东部包括梅菉街道、博铺街道、大山江街道、海滨街道中东部、浅水镇、兰石镇、长岐镇、覃巴镇

旧时茂名县南部有袂花墟、鳌头墟、梅菉墟(今梅菉街道)、小良墟、公馆墟、金塘墟、覃巴墟、白村墟、陈洞墟

西部:顿梭墟、大井墟、南塘墟、石鼓墟、沙田墟、石鼓墟、南盛墟

中部:曹江墟(今曹江镇)、帅堂新墟(今曹江镇)、谢鸡墟、大路坡墟(今新垌镇)、根子墟、泗水墟、分界墟、木头塘墟、云炉墟(今新垌镇云炉墟)、新墟(今云潭镇)

北部:旺利墟(今长坡镇)、石骨墟(今长坡镇)、东岸墟(今东岸镇)、良德墟(今良德水库区)、军墟(即均墟,今大潮镇)、黄塘墟(今平山镇)、鹏程墟(今大坡镇朋情墟)、大坡墟(今大坡镇)、大拜墟(今长坡镇大拜墟)等墟镇。

清代茂名县志 - 墟

梅菉墟原跨茂名县、吴川县两地。茂名县地约占十分之六、七,吴川县地约占十分之三、四,自蔗坡逆南而东至圹基头止为茂名地,从水口坡以北至伏波庙前(即石桥街)以及鉴江对岸的围兰勇为吴川地。又载:'东自塘基头赤水司署前,北至石桥街、漳洲街等处,南至南畔街(鸡行街)鱼行街界,其中错杂者如刘家巷打铜街为茂地互有吴地;康岐楼吴地又互有茂地。'

茂名县志 - 梅菉墟地图

石骨墟黄塘墟梅箓墟分界墟 就是旧时茂名县(今高州市)四大名墟(集市) !

其中最大的墟镇为石骨墟黄塘墟是北部的第二大的墟镇。

石骨墟,清光绪《茂名县志》卷2:县治北“六十里石骨墟”。明、清平山巡司驻此。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平山镇。民国时期,墟期为农历的三、六、十日。茂北最大的墟镇石骨墟有296间店铺,上市的大宗产品为竹、木、纸、茶、禽等;

黄塘墟,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县治北 “九十里黄塘墟”。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大潮镇。民国时期,黄塘墟路县城90里,墟期为农历的二、五、八日,店铺间数为104间,上市的大宗产品为木材、纸、油、糖等;

第三大墟镇为东岸墟,有80间店铺,上市的大宗产品为谷、米、鸡等;其余的北部墟镇规模都较小,店铺间数在6—45间之间。北部都是以农业产品为主。

良德墟、石骨墟、黄塘墟 这些地方是黄塘河、军墟河、石骨河的必经之路,周围是方圆数百亩的大盆地。由于这里的位置处于古代高州南北水陆交通要冲地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朝民族首领冼太夫人,曾长期在这些地方屯兵防守,操练兵众,严密地控制着这一带的战略要地。

由于这里长期驻军,使这里附近一带的地名,都与军事活动有关,如在良德坡北部几公里处,那个集镇就是军墟,沿镇而上,还有军屯、军营、军堡等地名。这些都是古代各种军事活动有关而命名的特殊地名。古代也在这里设置郡县治所,使这里成了高州地区北部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们可以看到茂名县挖掘出的历史文物表明,北部比其他地方的历史文物更多,长坡(旧电白城)、东岸(旧良德城)都是一度的县郡所在地。

只是到了元、明、清初时期,北部瑶族的战乱使北部失去了繁荣。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零三记载:自明成化四年(1468年)电白县迁治神电卫后,电白堡(即长坡旧城)一带“盗贼”为乱,百姓逃窜,“自此山野不辟,人民不聚”,“数十里人烟断绝,遗黎一二,在途织席这居而已。”

成化二年(1466年)狼兵进入茂名县北部,北部也并非没有什么人,若以瑶、狼(壮族)民不附籍的话,那确是无什么居民了。直至瑶族的战乱平定和瑶、壮族的同化之后,北部才又发展起来。

黄塘《韦氏族谱》有这样的记载:“迄今高郡边圉得以宴无虞,咸沾余泽焉。”明朝来自于广西西部的狼兵奉命前来茂名县北部镇压瑶族,故有韦氏如此的说法了。

不过,确实在清初之后,茂名县北部得以再发展,而且原是狼(壮族)兵屯守的今平山、东岸、大潮、石龙、大坡、长坡等地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外地的汉族移民也不断地迁入居住,政府的教化政策,使原来的瑶壮民族文化水平也提高,而且也汉化了。在以农业为经济主体的社会里,北部趋北的交通优势也表现出来,所以北部得以发展。(北部的发展确在古代与交通密切关系,如古代广东的南雄、福建的建阳等)。

墟市经济的繁荣,也给当地带来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就黄塘来说,在黄塘边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私立济美中学,为现在长坡中学的前身,为大科垌人周芡江所创办,原在1936年创办小学,后改为中学,设施全按欧式学校建立,有各式运动场地,采用欧美式教学,学生穿校服,做早操,学英文,曾吸引了周边镇、县的学子前来入学。而学校后来也成为当地我党的活动根据地。

重视教育,就会培养不少人才,其中最出名莫过于大科垌村的清同治年间的朝元(书法状元)周朝勋,后官至三品直奉大夫。民国有留美学生周芡江、周学棠、韦品镜、董洪光、李士棠等,民国省议员李士秀、李洪芬、韦品衔,解放后首任茂名县副县长周梦吉。李士秀曾任高州德明中学的校长,解放后去香港,历任德明中学、大同校长,大同中学董事长,是香港教育界的老行尊。韦品衔为茂坡村人,曾任遂溪、四会、浙江法院长。

1956年茂名县南部发现500多平方公里的油页岩,上报中央后来批准在茂名县的公馆公社开采建设100万吨级的炼油厂,并在工矿区市基础上成立茂名市。为了解决茂名建市工业和生活用水,1958年在高州良德、石骨建设43平方公里的大型水库,这水库就是现在的高州水库又名玉湖,而水库蓄水区淹没了良德墟、石骨墟、黄塘墟、均墟四个古老的墟镇 。现在我们只能透过湛蓝的湖水来追忆一下这些的墟镇往事吧。

良德墟、石骨墟、黄塘墟、均墟目前这些墟镇集市都不存在,也只能是从一些典籍记载中或者老一辈口中相传获知它们曾经的样子。望着那飘渺荡漾的湖水,隐隐约约感受着那湖中旧墟镇的昔日辉煌,有太多太多的不了解……

#我要上头条##广东微城事##广东头条##茂名头条##湛江头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