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遇到困难,可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文:叶修|学习策略师
(本文共5150字,阅读约需13分钟)
这些年我见过非常多的学生,从成绩特别差的,到清北级别的都有很多,当然大部分是中等成绩的。很多学生都曾向我提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绩不理想,好像怎么努力都没用,甚至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学习遇到困难,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各种小类原因非常的多,但最主要、最常见的是下面几个大类。

1

师资水平问题

由师资问题造成的成绩不理想,是很常见的情况。
比如我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由于出生在小城市,全市最好的学习水平也就那样,师资很一般。其中语文和生物两科的师资水平是最弱的,于是很直接的,我的语文和生物成绩就是最差的。而且语文这个学科呢,由于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水平也很一般,所以导致我初中的语文基础就弱,然后叠加高中的问题,造成了我高中语文是最弱的一门课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学,最后高考分数不到120。
话说回来,语文这个科目很特殊,数学物理等科目很容易出名师,但语文就比较难,它天然就比较难以教好。直到今天整个社会和教育界已经有不小进步的情况下,语文教育依然是所有学科中最弱的,教不好的老师最多,这也是我决定做语文课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案例。
之前做线下的夏令营时,有时有同学会问我一些问题,比如:“老师,你教的这些策略听起来很有道理,在数学上我已经会用了,但是在化学这个学科上我始终不知道怎么应用。”我一开始还奇怪,化学明明比数学更简单啊!但这个同学却始终认为,刚学习的思维方法解决不了他化学学习的困难,他的化学总是理解不了。
我就让他举几个具体的案例,拿几道题来现场演练一下。结果一看就出了问题了——他对某些反应式中氧化还原等基础原理的理解直接就是错的!我一问,发现这些错误的地方正是他的老师没讲清楚的地方。于是我直接告诉他,这里理解错了,把氧化还原的原理重新讲了一遍,然后他立刻就听懂了。
所以他化学理解不了、听不懂的疑惑,其实就是他的化学老师讲课没讲清楚造成的。
这种情况其实蛮多见的。像化学这样理解复杂度不那么高的学科,如果一个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很有可能就是他的老师没讲清楚。
几年之前我在网上看了很多的所谓名师网课,产生一个疑惑——这些课程讲的很一般啊!不过就是把一些简单的学科常识讲了一遍而已,哪里有什么精彩的地方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粉丝呢?还很受欢迎呢?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因为这些我认为“很简单的学科常识”,有很多比较弱的学校的老师,也是讲不清楚的!是我大大的高估了全国范围内老师的教学水平。由于教育资源稀缺,大部分高中生只能在非重点学校里读书,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校里的老师讲课奇形怪状,稍微复杂一点的知识点都讲不清楚。有些老师总是对着答案念(如果答案错了他们就会跟着念错),有些老师碰到难题、陷阱题自己都不会做,至于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背后的思维、不知道怎么教给学生的老师,那就更多了。
这也解释了很多学生多网上一些流行网课的态度。省重点以上学校甚至国家级重点的老师,很多都不屑于去看那些网课,觉得“这水平很普通啊!怎么就是名师了?”因为他们自己学校老师讲课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而越是学校、老师弱的学生,他们就越认可网上的名师。
那么师资问题怎么解决呢?之前文章中其实讲过了,无非这么几点:
1、报网课
2、用讲解详细的教辅资料代替老师
3、线下请优质教师补课(如果你们当地找得到……)
教师问题中,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很多同学在弱势学校里,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觉得学不好肯定就是学生的问题,不认真之类的,这会让学生非常的压抑、自我怀疑,甚至有可能产生抑郁症。我之前就有一个学员,高二的时候得了抑郁症,就是被学校老师给“霍霍”的,老师讲的不太好,她于是听不懂,但老师很愤怒的批评她,说她不认真。时间久了,她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就是个“垃圾”“傻子”,于是就抑郁了。

如果你有类似的情况,希望你知道,这并不是你的问题,可能反而是学校的问题,所以,不要太苛刻自己。

2

动机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到老师那边去,有些时候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学生端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人的学习动机其实是很弱的。
学习动机强度如果粗糙的分类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别:
1、明摆着不想学,直接放弃的
比如行为表现上,上课不听、作业不做,每天就想着打游戏、玩手机、看小说,或者出去混的。这种人基本上在垫底的高中比较常见,中专大专里很多,普通高中排名垫底的人也比较多。不过这个群体的人,一般不是本公众号的读者。
2、虽然不主动学,但在环境裹挟下还是能学习的
就是没什么学习动力,但比较老实听话,服从管理,老师家长要求他学,他一看周围同学也在学,他就跟着学一学吧,随大流。这种人,他自己知道他并不愿意学习,只是怕老师家长批评而已。
3、看似在主动学习,潜意识中其实并没有强烈的学习动力
这个群体人数非常的多,尤其在一些市重点、省重点学校里面,成绩中游的人里,非常多。我曾在一篇文章里面写过这种案例(穿越表象——中学生学习策略咨询案例连载1),后来还把这篇文章做了一个视频,B站和知乎都能找到:【名侦探策略师】——无法提高成绩的女高中生事件。
这种类型是非常具有隐藏的杀伤力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动机存在问题,你每天学的很辛苦,作业全部完成,可能一两点钟睡觉,成绩不好的时候还会焦虑、内疚,甚至厌恶自己。别人一问起来(一般是家长或者老师问),你可能就说“我想考xx大学”,显得自己有个明确学习目标的样子。
但在内心的最底层,其实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学习动力。
具体表现为,你不愿意进行高强度的思考,遇到真正的困难会立刻退缩、放弃、躺倒,大脑一片空白,不想深入思考,不会去做其他解决问题的尝试。
其实并不需要批评处于这种状态的同学,这甚至都算不上一种错误。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你怎么会产生特别强烈的动机呢?你怎么会极端的想要考一个好大学,愿意不顾一切的去拼命呢?
你不过是听过父母和老师的一点说教,说读书多么重要;不过是成绩好的时候被老师表扬过一两次(甚至有些同学可能连这种经历都没有过),考差了还要被批评;不过是听说别人想要考xx大学,于是你也假装有一个目标——如此而已。
这些路径带来的动机,强度注定是有限的。
真正强烈的学习动力,必须要从身体的经历中去寻找。你先要去了解这个社会,不断接触、尝试、试错,了解和试错了很多次以后,终于发现在某个点上特别的感兴趣,或者觉得特别的有意义,于是就(暂时)明确了自己的未来目标和发展方向。当你把这个目标做个具体规划,你发现你需要上一个很优秀的大学才行,于是你才会有真实的动力去认真学习,很认真,认真到拼命那种。
而高中生最缺的,不就是了解社会的机会吗?没有任何开眼界、进行社会尝试的学生,实在是很难产生真实而强烈的学习动力。
这个问题也是高中生最难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方向大致有3种:
1、按照上述的标准成长逻辑,补上这一课
找机会去了解社会,去试错,然后产生人生目标,产生学习动力。这种方式很标准,也很难。少数重点中学或者是家境比较好、父母社会资源很多而又重视教育的学生,可能有这个机会。比如有些学校会做系统的职业体验课,有些父母会从小带孩子出去增长社会见识等。
不过大部分学生还是走不了这条最标准的路。
2、暂时放弃“兴趣目标”逻辑,改走“成就感”逻辑
意思是,上面的那条标准的,培养人生目标和兴趣的逻辑,太难了,咱们直接不要它了,换一个逻辑,就是成就感——如果你擅长学习,经常考前几名甚至第一名,被老师表扬,被无数同学羡慕,自信满满,那么你可以在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情况下,也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
这种逻辑也可以称之为装x逻辑——为了装x,我要好好学习。
这种动机的特点是,强度非常高,短期适用,但长期稳定性比上面的标准逻辑要弱。
当然还有个问题,你之前是对学习的动机强度并不高,怎么就能突然变得擅长学习了呢?这个问题要和下面的问题一起看。
3、用策略去补足动机
很多同学都见过这种人(没见过也会听说过)——本身对学习兴趣一般,也不是特别认真,但由于智商太高了,随便学学就能学好了。这种人在省重点和国家级重点学校里会出现。
这种就是,虽然动机强度一般,但用智商强度补足了动机力度。
其实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也能起到与智商类似的效果,它能部分的替代动机的作用(注意,不是完全替代)。你的学习动机处于一个中等水平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掌握高等级的学习策略,一样能够提高成绩。
而当成绩有了初始的提高以后,会产生一定的第二条中的成就感的逻辑,然后学习动力略微增强,成绩进一步提高——依次递进,产生正面循环。

这也是很多公众号的粉丝体验过的,不论是付费策略课学员,还是专门白嫖免费内容的小朋友,都有不少是按照上述逻辑提高了成绩的。

3

学习方法问题

这个问题原本是最值得一说的,在我们这个公众号和我的知乎里面,以及我写的书《学习的逻辑》里面,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各种思维方法、学习策略和学科技巧,不知道写过多少篇干货文章了。
学习策略问题,既是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如果老师懂,老师教的话,学生自然能掌握一点。不过国内的教育水平,不少老师连难一点的知识点都没法彻底讲清楚,更不要说深刻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其实如果老师懂策略,教学的时候会更加轻松,效果也更好。我做过几年的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现在一直也和公立学校有交流,很清楚这些策略对学校的教学效果的影响。
至于学生端,对学习策略的需求更强了。很多学生至今连基础的结构化思维都不具备,或者网上看资料看了个半懂不懂的,实际很多细节不会处理。更高级的数学思维、作文的思维不懂,仅凭本能去学习,当然是效果有限的。
具体的方法我就不多说了,公众号文章很多,菜单栏里点进去就行了。当然,系统的策略课程里面更齐全。

4

精力问题

我在《学习的逻辑》一书里比较详细的写了学习中的精力问题。这是一个不那么受人重视,但很容易阴沟里翻船的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学习和身体健康没什么关系。当然,如果你得了绝症,整个人半死不活的,那肯定是学不好的,这是常识。可是高中生嘛,只不过是十几岁的少男少女,绝大部分都不会有严重疾病的,去医院一查,大多数都是各项指标正常,查不出什么毛病的。所以大部分人就感觉,学习和身体健康没什么关系。
但我想要告诉大家,身体健康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不需要你得了重大疾病、绝症了才会影响学习,很多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的亚健康状态,其实也在严重影响你的成绩。
我不止一次强调过,高效学习的基础是高强度用脑,而高强度用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精力。如果你精力不足的话,脑力消耗就一定跟不上了。脑力和精力的匮乏会直接影响学习的行为,比如,你思考一道数学题,题目很难,要推理6-8步,很麻烦,要消耗很多脑力。如果你精力不足,你就会感觉,怎么思考到一半大脑发懵了?怎么思考不下去了?
你觉得,这就是题目太难了,自己的智商不够了。其实很有可能是你的精力不足,导致脑力处于较低水平,影响了你的继续思考。
于是复杂的思考、深度的思考,需要消耗的脑力就越大,而精力不足会尤其制约这方面的学习。
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人:他学习意愿比较强,师资力量也还行,学习方法即便不说多么高明吧,但也不是特别低效——然而他各科目的成绩都是中等偏上一点的水平,中低难度的分数拿下以后,高难度的题基本学不会,然后总成绩保持在一个中上水平,长久的卡在那里上不去。
这种案例我遇到过很多次。比如一个高二男生,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学校也还行,但成绩中庸,尤其数学比较弱,难题基本不会做。我和他沟通、查看他的思维过程的时候,发现他思维路径很短、浅,比较精细的解题思路基本没有思考过。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想了想说——想多了会头晕
接着就查出,他有颈椎问题,还有鼻炎,还有胃病。
所以我时常强调,高中生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日常要有锻炼习惯,每日跑步跳绳深蹲之类的活动得有点。不要觉得这些锻炼是在浪费时间,你要是不锻炼,每天处于一个精力不足的状态,人家2小时能理解完的复杂时间,你搞了4个小时都不能完全掌握,那才叫浪费时间。

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5

其它因素

学习这么一个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除了上面说的老师、动力、方法和精力之外,还有诸如心智、情绪、班级氛围环境、资料质量、学校课程安排等诸多因素,此处就不赘述了。
从影响强度来看,还是前面1-4个因素影响更大一些,更常见一些。
文章的最后也向大家征集要一个问题:
你觉得你的学习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在评论区里分享出来,也许下一期文章,我就专门为你的问题而写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