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济仁:仁心仁术 济世济人

2021年3月11日,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内科第14代传人、新安医学代表性传承人李济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安徽芜湖与世长辞,享年91岁。记者了解到,临终前,李济仁最关心的仍是新安医学该如何继续振兴发展。“他还想把自己的东西捐赠出来,希望在黄山筹建新安医学纪念馆。”李济仁的女儿李艳告诉记者。

在李济仁病重期间,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其病情高度关注,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医院全力进行抢救。李济仁不幸离世后,在芜湖弋矶山医院专门设置的吊唁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和各界人士送来花圈进行吊唁。

伉俪双双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1931年出生于安徽歙县。青少年时期,他就有学习医术、济世救人的想法。后来,他拜入新安世医“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的门下研习中医,并更名为“济仁”,意为仁术济世。

李济仁品性淳厚,又勤学善悟,潜心跟随师父张根桂抄方巡诊、采药制药。后来,张根桂将女儿张舜华嫁给他,由此,夫妇俩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

接过重任的李济仁在继承“张一帖”心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了多个治疗内科、妇科病的效方验方。他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定“辨治顽痹四法”,注重融汇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以及《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从临床实践中加以体悟。同时,还原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2009年,“张一帖内科”成为新安医学第一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李济仁、张舜华伉俪双双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并入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此外,李济仁还先后荣获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心系病患退而不休,90岁高龄仍定期坐诊

2020年9月前,芜湖弋矶山医院每周都会有李济仁的门诊。病人来自全国各地,远至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广西、四川等。

“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坐诊,去年10月,父亲身体不好,去北京动手术,才停了门诊。”李艳是李济仁的女儿,从小跟着父亲学医,大学毕业后,李艳留在李济仁身边继承衣钵。如今,成为中医痹病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带头人,在临床实践中传播发展中医。

“我父亲低血糖,但面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他经常延长自己的坐诊时间,每次门诊都要看到下午一两点,中午简单吃几口。”看到父亲,李艳有时非常心疼,劝他早点回家休息,但李济仁常对她说,“如果没生病人家也不会来找你,对待病人的态度一定要好,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

临终前仍最牵挂中医,留下遗愿继续振兴新安医学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是李家的家规家训,受父母影响,李济仁的五个子女也在中医药不同领域各有建树,传承和发展中医精髓,但因为李济仁身体原因,最后一段时间,几个子女不管工作多忙,一大家子都陪伴在老人身边,希望老人开心。“家规家训我们一直记在心里,'孝’是摆在第一位的。”李艳说。

李济仁的严谨认真,对中医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几名子女。“父亲这辈子都是一心扑在事业上,到最后,他还是在考虑怎么去发展新安医学。”李艳说,父亲最后的遗愿是想把新安医学继续振兴起来。

李艳说,“源于新安,本于临床,立足国学,走向科学”是父亲生前总结的四句话十六个字,也是父亲给出的新安医学如何传承发展的方向。

“他对新安医学太牵挂了。”李艳说,父亲在最后还交代了,想把自己的一些遗物捐赠出来,希望在黄山筹建新安医学纪念馆。

“失去了一位大师手把手、传帮带的教导”

当天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专门设置的吊唁现场,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谷绍飞一直在张罗各项事务,希望为李济仁教授再做一些事情。

谷绍飞告诉记者,自己从2014年开始跟着“国医大师”李济仁学习,这些年来,李教授对像他们这样的年轻医护人员非常爱护,谆谆教诲。在生病之前,他都坚持坐诊。“我们一直跟着李教授出诊,他教导我们做中医、研究中医,要静下心来给患者看病。”

2020年2月19日,作为安徽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谷绍飞赶赴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在前往武汉之前,李济仁教授特意把他喊到自己家里,“他叮嘱我怎么用药,用哪些药更好,把自己的经验说给我听,让我做好准备。”谷绍飞说,在武汉期间,李教授也一直关心着患者的病情变化。“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和他视频,汇报当地的情况,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也请他看,他就会给出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谷绍飞接诊了一位患者,肚子胀得厉害吃不下饭,怎么调理都没有改善。中医讲究摸脉看舌苔,于是谷绍飞就把患者的舌苔拍给李教授看。“他又在方子里加了几味药,患者吃了之后,腹胀的感觉就缓解了很多。”

对于“国医大师”的离去,谷绍飞感到非常难过,“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医界的极大损失,随着他的离去,我们失去了一位大师手把手、传帮带的教导了。”(2021年3月14日安徽日报1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