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六世余烈-第四代秦昭襄王:灭周扩疆,用魏冉范雎白起称霸六国

今天我们介绍秦始皇的曾祖父(即秦始皇爷爷的父亲) -- 秦昭襄王赢稷(ji), 即秦六世无昏君的第四代国君,也是秦国的第28代国君,在位56年,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君。秦昭襄王同他的父亲秦惠文王、哥哥秦武王一样,是一位有志之君,虎狼之君。秦昭襄王知人善用,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灭掉东周王朝、蚕食周边国家的土地,削弱六国的实力,让秦国一家独大。

秦昭襄王在位56年,秦国变得更加强大,让秦国统一天下更近一步,为后来的曾孙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留下来的秦国强大的基业。

秦六世余烈-第四代国君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

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的《过秦论》

简单翻译:“到秦始皇的时候,继续发展秦六世国君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秦六世之余烈,哪六世国君呢?

第一代变法国君秦孝公赢渠梁,即秦始皇的六世祖父,秦国的第25代国君;

第二代国君秦惠文王赢驷(si),即秦始皇的高祖父,秦国的第26代国君;

第三代国君秦武王赢荡,即秦始皇的叔伯曾祖父,秦国的第27代国君;

第四代国君秦昭襄王赢稷(ji),即秦始皇的曾祖父,秦国的第28代国君;

第五代国君秦孝文王赢柱,即秦始皇的祖父,秦国的第29代国君;

第六代国君秦庄襄王嬴子楚,即秦始皇的父亲,秦国的第30代国君。

秦六世余烈-第四代国君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

一、秦昭襄王赢稷小时候并不被看好,做为质子抵押在赵国。

赢稷在小时候,被送往赵国做为质子,缓和秦、赵两国之间的关系,因为赵国在赵武灵王的治理之下,赵国也非常强大,赵国西部与秦国的东北区相接,两国也有交战。秦惠文王于是把儿子赢稷送往赵国,两国以是交好。

一般做为质子的人,都不是国君太喜欢的人。赢稷也不是父亲秦惠文王所喜欢之人,在秦惠文王眼里,赢稷有些羸弱。秦惠文王喜欢的是嫡长子秦武王赢荡,天生神力、做事果断勇敢,所以秦惠文王将国君之位传给了赢荡,即秦武王。秦武王赢荡举鼎意外去世后,赢稷才迎来了机会。

赢稷:年幼时被做为质子送到赵国


二、哥哥秦武王举鼎意外去世后,赢稷从赵国被迎回继秦王之位

秦武王因为举鼎受损当天而死,没有子嗣,没有来得及指定继承人。于是,19岁的赢稷是候选人之一,很多人都不看好赢稷,反对立他为君,很多人想拥护秦武王同母之弟公子壮为秦王,一场国君之争即将开始。

秦武王的同母弟弟:公子壮

秦武王的异母弟弟:赢稷

这时候,身在赵国质子的赢稷得到了赵武灵王的支持,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强悍的国君,因胡服骑射而强大了赵国的战斗力。赵武灵王派人将赢稷护送回秦国,屈于赵国的压力,秦国拥护立赢稷为新的秦王,即秦昭襄王。

赵武灵王:支持赢稷为秦王

赢稷在母亲宣太后(芈八子,楚国人)、舅舅魏冉(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的扶持下,坐稳了秦王之位。赢稷继位时,年仅19岁,母亲主政,舅舅魏冉被封为将军。

后来,公子壮谋反,做为将军的魏冉灭掉了公子壮,赢稷的秦王之位才更加稳固。

魏冉:秦昭襄王的舅舅,大力扶持秦昭襄王


三、秦昭襄王初期:母亲(芈八子)宣太后当权,宣太后设计彻底灭掉义渠,设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扩大秦国北方疆土。

宣太后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原本楚国人。因扶持儿子秦昭襄王登上秦王之位而称为宣太后,而且认为儿子年幼,常主持大局。宣太后最大的贡献就是灭义渠了。

宣太后:芈八子, 秦昭襄王的母亲

宣太后与儿子秦昭襄王

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攻取了义渠二十五座城池,义渠国力大损,但仍保留一定实力。虽然义渠臣服于秦国,但是游牧民族总是反复无常,一会臣服,一会趁东方诸国与秦国交战时也进攻秦国,秦国不得不分兵对付义渠。

义渠王

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来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

宣太后:芈八子,秦昭襄王的母亲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秦消灭义渠后,设置三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


四、秦昭襄王初期:重用舅舅魏冉四次为相,征战杀伐,扩大秦国疆土。

  • 魏冉第一次为丞相:举用白起为将,伊阙[quē]之战打败韩国和魏国,斩首敌军二十四万。又攻取楚国两城,战功显赫。

魏冉扶持外甥秦昭襄王继位后,刚开始并不是丞相,而是被封为将军。秦昭襄王继续用哥哥秦武王留下来的两位丞相:甘茂为左丞相,樗[chū]里疾(即嬴疾)为右丞相。 但由于权力之争,秦昭襄王继续第二年,甘茂恐惧自己不能有好下场,于是逃到了远离秦国的齐国去了,并被齐王封为上卿。于是樗[chū]里疾独自为丞相。秦昭襄王第七年,樗[chū]里疾病逝。 终于,魏冉被封为丞相,是宣太后的意思,当然魏冉也有这个能力。

左:秦昭襄王,中:宣太后,右:魏冉

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十四年),魏冉举用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quē](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战败了它们,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公孙喜。伊阙之战,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是白起的成名之战。

魏冉举用白起为将

伊阙之战:白起斩首24万

公元前292年(秦昭襄王十五年),魏冉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宛:今河南南阳宛城区;叶:今河南省叶县城西部)。

宛:今河南南阳宛城区

叶:今河南省叶县城西部

之后,魏冉托病免职。于是秦昭襄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

  • 魏冉第二次为丞相:被封为穰侯,战功显赫,扶持秦昭襄王为“西帝”,但迫于压力很快帝号取消。

公元前291年(秦昭襄王十六年),寿烛免职,又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赐封魏冉于穰地(今河南南邓州市一带),后来又加封陶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称为穰侯。

穰地:今河南邓州一带

陶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穰侯担任秦国将领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其后,又占领了魏国的河内陆区(今日河南北部一带),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

河内陆区:今河南北部地区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十九年),由魏冉操持,秦昭王自称西帝,派遣使臣尊称尊齐湣[mǐn]王为东帝。过了一个多月,齐湣[mǐn]王听从谋士之策,自去帝号,并约诸侯合纵攻打秦国。秦昭襄王被迫取消帝号,恢复称王。两年之后穰侯又被免了职。

可见,秦昭襄王想称帝是多么的迫切,但是时机还不成熟,东方诸国联合起来还是比较强大的,称帝容易受到攻击,况且周天子还在。

魏冉扶持秦昭襄王为“西帝”,帝位仅一个月

  • 魏冉第三次为丞相:与白起关系很好,继续举用白起为将军,为秦国征战攻占楚国郢[yǐng]都。也发展自己的势力,富可敌国。

公元前283年(秦昭王二十四年)),魏冉第三次出任秦国丞相。穰侯继续举荐白起为将军,两人关系很好。魏冉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yǐng]都,在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白起被赐封为武安君。

但是,穰侯发展自己的势力,收敛财物,自己私家的财富,超过了国君之家。这也令秦昭襄王对他不满。

楚国郢都被白起占领

  • 魏冉第四次为丞相:与白起一起,征战魏国、韩国、赵国,战功显赫。但终究因范雎一席话,被秦昭襄王免相,最终抑郁而死。

公元前275年(秦昭襄王三十二年),穰侯再次任相国,继续与白起等将军征战杀伐,为秦国掠地。

公元前274年(秦昭襄王三十三年),魏国背离了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秦王派魏冉进攻魏国,斩敌四万人,魏将暴鸢[yuān]战败而逃,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魏冉又增加了封邑。

公元前273年(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mǎo],斩敌十万人,夺取了魏国的卷(今河南叶县一带)、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市琚湾镇以西)、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东),赵国的观津(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后来为了拉拢赵国,又把观津还给了赵国。

魏冉:四次为相,战功显赫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三十六年),正当穰侯魏冉计划攻取齐国以广大其封地陶邑时,这个时候魏国人范雎[jū]出现了,自谓张禄先生,讥笑穰侯伐齐,乃越过三晋(魏、赵、韩三国的合称)以攻齐国,此乃愚蠢之举,远交近攻才是王道。秦昭襄王认为范雎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重用范雎,于是秦昭襄王免掉舅舅魏冉的丞相之位,并令魏冉迁往他自己的封地陶邑。

穰侯魏冉非常不高兴,自己为秦国辛苦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仗,反而范雎一席话,让秦昭襄王免了自己相位,不再重用,而且迁回封地。魏冉回到封地后,抑郁而终,死于陶邑并葬在了那里。后来,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魏冉的一生,四次为相,在秦昭襄王前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秦国征战杀伐,为秦国扩大疆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魏冉:雕塑


五、秦昭襄王后期:重用范雎[jū]为相,制定“远交近攻”之策,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本国策。

  • 范雎:纵横家、政治家、谋略家,来秦国之前在魏国不得重视,同秦惠文王时期的张仪一样,曾经遭受过毒打。

范雎:著名的纵横家,政治家,谋略家

范雎是魏国人,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而且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范雎原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人名)鞭打致死,后在郑安平(原魏国一武将)的帮助下,范雎改名为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 范雎:第一次见秦昭襄王故意刺激秦昭襄王,而秦昭襄王礼贤下士,重视才能不拘小节。

范雎在秦国使者王稽的推荐下,去见秦昭襄王。

于是范雎进入秦宫殿之后,听到有人说秦王到了。故意说道:“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他想用这些话激怒秦昭襄王。于是便有大臣跟范雎吵了起来。秦昭襄王并不发怒,走到范雎面前说:“寡人早该亲身向您请教了,正好义渠的事情紧迫,寡人早晚都要向太后请示,现在义渠的事情已经结束,寡人才有机会向您请教。寡人糊涂、不聪敏,现特向您敬作为宾主的礼仪。”范雎还礼辞让。可见秦昭襄王已经在位36年了,仍然礼贤下士,非常难得。

秦昭襄王、范雎

  • 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策,秦昭襄王如梦初醒,这才是帝国建立的基本国策。

范雎初见秦昭襄王:便自比吕尚(姜子牙),将秦昭襄王比作周文王,说秦国必有大作为。

范雎指出:秦国强大,四面都是坚固的要塞,但是到现今闭关固守已经十五年了,不敢伺机向崤山以东大举进兵,这都是因为丞相魏冉为秦国出谋划策不肯竭尽忠心,而大王的计策也有失误之处啊。

秦昭襄王便说:先生教我。

范雎继续说:秦丞相魏冉要越过三晋(魏、赵、韩三国的合称)去攻打最东边的齐国,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此乃私人之欲,愚蠢之举。出兵少则不能攻打齐国,出兵多则会损害秦国本身,而且魏国、韩国与秦国的关系并不牢固,远征齐国对秦国本身就是个威胁。

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策,继续说:秦王不如“远交近攻”,得寸土则是秦之寸土也,得尺土亦是秦之尺土也。如今放弃近国而攻打远邦,不也太荒谬了吗?现在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天下,就必须先亲近中原国家把它作为掌握天下的关键,以此威胁楚国、赵国。楚国强大您就亲近赵国,赵国强大您就亲近楚国,楚国、赵国都亲附您,齐国必然恐惧了。齐国恐惧,必定低声下气拿出丰厚的财礼来侍奉秦国。齐国亲附了秦国,那么韩、魏两国便乘势可以收服了。

远交近攻:范雎为秦国扩张制定的初步张略计划

秦昭襄王听完范雎一席话之后,恍然大悟。于是授给范雎客卿官职,同他一起谋划军事。

终于采取了范雎的谋略,之后秦国执行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前264年至前259年,向韩国出兵,先后攻占了少曲(今河南济源少曲一带)、高平(今山西高平市一带)、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南阳、缑氏(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蔺(今山西吕梁地区的柳林孟门镇)等大小城邑几十座。

范雎与秦昭襄王

  • 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强化王权”之利,秦昭襄王终于废除太后、驱逐“四大权贵”,强化了王权。同时,范雎取得了丞相之位。

范雎一天比一天得到了秦昭襄王的信任。有一天,范雎对秦昭襄王进言要“强化王权”,否则有灭国的风险。

秦昭襄王很是吃惊,问:为何?

范雎说:我没来秦国之前,只听说齐国有田文(即孟尝君),从没听说齐国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宣太后和四大权贵“穰侯、华阳君以及高陵君、泾阳君”,从没听说秦国有秦王。

宣太后,即芈[mǐ]八子,是秦昭襄王的母亲,太后独断专行,毫无顾忌。

宣太后,即芈[mǐ]八子,是秦昭襄王的母亲

穰侯,即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秦国为宰相,征战杀伐,屡立战功,但穰侯专权,不向秦王请示就向诸侯国发号施令,私自收揽财物,富可敌国。

穰侯,即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秦国宰相

华阳君,即芈戎[mǐ róng],是宣太后的同父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长期执政秦国,形成亲党专政格局。

华阳君,即芈戎[mǐ róng],是宣太后的同父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

高陵君,即公子悝[kuī],名嬴悝,是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的弟弟,惩处断罚随心所欲,任免官吏也从不请示。

泾阳君,即嬴芾[fèi],秦宣太后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惩处断罚随心所欲。

范雎继续说:在宣太后和四大权贵的统治下,大王大权旁落,怎么能够不危险?再说夏、商、周三代亡国的原因,就是君主把大权全都交给宠臣,恣意饮酒纵情游猎,不理朝政。他们授权任职的宠臣,一个个妒贤嫉能,瞒上欺下,谋取私利,从不为君主考虑,可是君主又不醒悟,因此丧失了自己的国家。我看到大王在朝廷孤单一人,我暗自替您害怕,在您百年之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

秦昭襄王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大感惊惧,对范雎说:“你说得对。”

于是,秦昭襄王下令,废弃了太后,把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了国都。

就这样,在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秦国的大权掌握在秦昭襄王自己的手里。

秦昭王就任命范雎为秦国丞相,来辅佐自己。同时,秦昭襄王把应城(湖北省孝感应城市)封给范雎,封号为“应侯”。

范雎:强化王权,获得丞相之位,被封为“应侯”

应城:今湖北省孝感应城市

  • 范雎:当上秦国丞相后,用黄金瓦解六国合纵,避免让秦国成为天下的靶子。

天下的谋士都聚集在赵国讨论合纵盟约,目的是使六国联合起来攻打强秦。范雎对秦昭王说:“大王不必忧心,臣可以使他们的合纵之盟约土崩瓦解。”

范雎就派秦臣唐睢[suī]用车载着美女乐队,并且给他五千金,让他在赵国的武安(今河北邯郸武安市)大摆宴席,并且对外宣称:“邯郸人谁愿意来拿黄金呢?” 结果谋取攻秦的人没有拿赠金,而那些得到黄金的人,就跟秦国像兄弟一样亲密了。

邯郸

范雎又告诉唐睢说:“你此番为秦国在外交方面建功,可以不必管黄金究竟给了哪些人,只要你把黄金都送完就算功劳不小,现在再派人拿五千金继续送出去。”于是唐睢又用车拉着大量的黄金出发,再度前往武安(今河北邯郸武安市)去收买天下策士,结果还没分完三千金,参加合纵之约的天下谋士就为黄金而大起内讧。合纵就此瓦解。

  • 范雎:孤立赵国,使用反间计,助力白起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时,当赵军初战失利时,赵孝成王派郑朱(赵国大臣)前去秦国议和。范雎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故意对赵国使者郑朱献殷勤,隆重、友好地接待他,大肆向各国使者宣传秦、赵已经和解,借以防止各国出兵救赵,使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

长平之战时,僵持两年多,两国骑虎难下,范雎使出反间计,范雎遣一心腹门客,从便道进入赵国都城邯郸,用千金贿赂赵孝成王左右亲近之人,散布流言道:“秦军最惧怕的是赵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有为且精通兵法,如若为将,恐难胜之。廉颇老而怯,屡战屡败,现已不敢出战,又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

赵孝成王闻之,将信将疑。派人催战,廉颇仍行“坚壁”之谋,不肯出战。赵王对廉颇先前损兵折将本已不满,今派人催战,却又固守不战,又不能驱敌于国门之外。于是轻信流言,顿时疑心大起,竟不辨真伪,匆忙拜赵括为上将,赐以黄金彩帛,增调20万精兵,持节前往以代廉颇。

范雎探知赵国已入圈套,便向秦昭襄王奏议,暗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火速驰往长平,并约令军中:“有敢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这些计谋,都为白起取胜赢得了绝佳机会。

范雎:助力长平之战

总之,范雎的出现,让秦昭襄王的格局大了很多。“远交近攻”一举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大致方略,“强化王权”让秦昭襄王的帝王之象再次呈现,可惜范雎出现得有些晚了,辛亏秦昭襄王活的年龄大,后二十年还能够有范雎相助,更进一步强大了秦国。

范雎:雕像


六、秦昭襄王:重用武将战神白起,彻底削弱了东方诸国的兵力,特别是长平之战后,秦国一家独大。更进一步为未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白起,赵国四大名将之首(秦:白起,王翦,赵:廉颇,李牧),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一生打过70多次仗,没有败绩。但是,白起喜欢杀降兵,又被人称为“人屠”。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 白起:一生战功显赫,白起一生经历70多次战争,屠杀了100万多万敌军,令人胆寒。

伊阙[yī quē]之战: 公元前293年,白起胜利,白起斩首韩魏联军24万人。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战,白被起升为国尉。

鄢郢[yān yǐng]之战:公元前279年-前278年,白起率秦军伐楚,攻破楚国都城郢[yǐng]、别都鄢[yān],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10万人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华阳之战: 公元前273年,白起、魏冉率秦军在韩国华阳一带同魏国、赵国的军队发生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此战共斩首魏赵联军15万人

[xíng]城之战:公元前264年,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前260年,白起率秦军于赵国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斩首坑杀赵军45万人。自此之后,赵国一蹶不振,秦国一家独大。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45万人

上述5次大战,白起共斩杀敌军99万人,再加上其它大大小小的近70场战役,具体这么多的战争死了多少人,也很难再去考证。总共加起来至少有100多万人。

白起是令人多么的恐怖,杀人如麻,重创了韩国、魏国、楚国、赵国这四个与秦国相邻的国家,特别是将最强大的赵国国力衰退了几十年,当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强大的赵国一去不复返了。

战神:白起

此处,我们不再一一介绍白起的战绩,我们主要介绍下白起的长平之战。

  • 白起:因上党之争引发的“长平之战”,白起为主将战胜赵国并斩杀45万敌军,彻底削弱了赵国的国力。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白起发兵进击韩国的野王城(今河南沁阳),野王投降,使韩国的上党郡(今天的晋中市东南部的榆社、左权一带和长治、晋城两市)同韩国的联系被切断。上党郡守冯亭一看上党被孤立,韩国救兵不能进来,秦军也在一天天逼近,还不如投降赵国。赵孝成王一看不要白不要,便接受了上党,并封上党郡守冯亭为华阳君。于是,上党归为赵国所有。

上党郡:韩国郡守投降赵国,归赵国所有

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昭襄王派左庶长王龁[hé]攻韩国,夺取了上党。于是,上党归入秦国。

于是,上党之争称为了“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王龁[hé]: 秦国将军

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屯兵,据以接应上党的百姓。王龁[hé]借此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去统率军队。秦赵两军士兵时有交手,两国战事进一步扩大。

廉颇:赵国大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于防守

赵军高筑围墙,坚壁不出。秦军实施攻坚,俘虏了两个尉官,攻破赵军阵地,夺下西边的营垒。廉颇固守营垒,采取防御态势与秦军对峙,秦军屡次挑战,赵军坚守不出。

廉颇固守壁垒

这时候,赵王(即赵孝成王)沉不住气了,赵王多次指责廉颇不与秦军交战,驻守军队的粮草也是很大的消耗。

而秦国,内部非常团结,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到赵国花费千金之多施行反间计,散布流言道:“秦军最惧怕的是赵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有为且精通兵法,如若为将,恐难胜之。廉颇老而怯,屡战屡败,现已不敢出战,又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

赵孝成王:指责廉颇不进攻,要撤掉廉颇

赵王轻信流言,顿时疑心大起,竟不辨真伪,匆忙拜赵括为上将增调20万精兵,持节前往以代廉颇。

赵括:代替廉颇成为赵军主帅

秦昭襄王听闻之后,非常高兴,于是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担任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命令军队中有敢于泄露白起出任最高指挥官的,格杀勿论。

秦昭襄王暗地里派白起为主帅、王龁担任尉官副将

白起为主帅、王龁担任尉官副将

赵国大将赵括理论多、实践少,秦国大将白起实践多、经验多、也是熟读兵书,在主帅层面上,秦国已经占了上风。

赵括一到任上,就发兵进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逼近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而秦军的一支突袭部队两万五千人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的快速部队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断绝了它们的联系,把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运粮通道也被堵住。这时秦军派出轻装精兵实施攻击,赵军交战失利,就构筑壁垒,顽强固守,等待援兵的到来。

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得知赵国运粮通道已被截断, 他亲自到河内,封给百姓爵位各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救兵,断绝他们的粮食。

长平之战:赵军主帅被围困

赵国士兵断绝口粮已经四十六天,军内士兵们暗中残杀以人肉充饥。困厄已极的赵军扑向秦军营垒,发动攻击,打算突围而逃。他们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仍不能冲出去。他们的将领赵括派出精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率领这些部下与秦军搏杀,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部队大败,士兵四十万人向武安君投降。

赵括:被秦军射杀

白起经过思索:“前时秦军拿下上党,上党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国的臣民而归附赵国。赵国士兵变化无常,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要出乱子。”于是用欺骗伎俩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了。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此战前后斩首赵兵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白起:经过思索之后,决定斩杀所有赵军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势力大减,能够唯一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被削弱,国家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但是,白起屠杀四十五万人,真的令人心惊胆颤,也戴上了“人屠”的帽子。他的这个做法确实很绝情,但是也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白起:长平之战后,最终因惹怒秦昭襄王,被赐死于杜邮。

长平之战之后,白起打算乘胜追击攻打邯郸,以灭掉赵国。

范雎担心白起灭掉赵国之后,地位高于自己,存有私心,于是进言秦昭襄王说:秦军累了,需要歇息整顿,就答应赵国的求和吧。

于是,秦昭襄王听信了范雎的话,喊停白起,不要再进攻赵国了,于是秦国答应了赵国割取赵国六国城邑求和的请求。

白起收到命令后,非常生气,认为错过了灭掉赵国最好的机会。白起对范雎也起了反感,于是开始将相不和。

白起、秦昭襄王、范雎

后来,秦昭襄王想通了,想继续进攻赵国都城邯郸。派王陵将军攻打赵国邯郸,战果很少,而且还损失了五个营。

于是秦昭襄王派白起攻打邯郸,白起称病不能出征,丞相范雎亲自前往请求,白起也是称病不出。

于是秦昭襄王派王龁[hé]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不能攻下,而且魏国、楚国还前来救赵国,秦军伤亡严重。

白起说: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攻打赵国邯郸,再去攻取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赵国和其他国家对秦国的积怨很久了,再次长途奔袭攻取邯郸,赵国也会团结一致,诸侯国也会相救,里应外合,秦军必然会败。怎么样?出征又失败了吧。

秦昭襄王听到后,怒火中烧,于是强令武安君白起赴任,白起就称病情严重。又派范雎请他,白起仍是辞不赴任。

白起惹怒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将白起武安君的官爵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迁到阴密。此时,秦国与东方诸国联军相战,秦军屡战屡败。白起刚走到咸阳西十里路之外的杜邮。范雎等大臣议论并说于秦昭襄王:“白起被迁出咸阳,不服气,有怨言。” 就是因为这句话,又再次激怒了秦昭襄王,马上派使者前往杜邮赐给白起一把剑,令他自杀。

秦昭襄王赐死白起

白起仰天长叹道:“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

白起想了下又说道:“我本来就该死的。长平之战,赵国士兵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 随即自杀。

一代名将白起在公元前257年(秦昭王五十年)自杀而死。

白起:雕像


七、秦昭襄王:灭掉了东周王朝,扩大了秦国疆土,天下诸侯几乎皆来归顺。

  • 秦昭襄王:掳获周赧[nǎn]王,灭掉了周王朝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国的大将赵摎[jiū]攻打韩国,攻占了阳城(河南郑州登封市),斩首了4万人。攻打赵国,攻占了二十几个县,斩杀及俘虏了九万人。

周赧[nǎn]王非常恐慌,和燕国、楚国密谋联合各国,再订立合纵盟约攻秦。惹怒了秦昭襄王,秦国立即起兵攻打周国,掳获周赧[nǎn]王到秦国,迁九鼎于咸阳。后来又放周赧[nǎn]王回到周国,周赧[nǎn]王去世,东周灭亡,周王朝八百年统治结束了。

周赧[nǎn]王:周王朝最后一个天子

秦昭襄王晚年:东方诸国几乎皆来归顺。

公元前254年(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天下诸侯几乎皆来归顺。只有魏国到得最晚,秦派赵摎[jiū]伐魏,占领吴城。韩王来进见,魏国交出国家政权,一切听命于秦。

公元前253年(秦昭襄王五十四年),秦昭襄王王郊祀[sì]上帝于雍。

公元前251年秋(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秦昭襄王死,其子秦孝文王即位。韩王穿上孝服来吊唁祭悼。诸侯也都派遣他们的将相来吊唁祭悼,参加丧事。

秦昭襄王:在位56年

  • 秦昭襄王纵横56年:秦国疆域扩大了很多,成为七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

秦昭襄王在位56年(公元前307年-前251年在位),重用魏冉、白起、范雎,使秦国疆域扩大了很多。

向北:灭了义渠,消除了秦国的后顾之忧。

向南:巩固了巴蜀的统治。

向东:蚕食魏国、韩国、赵国、楚国、齐国的土地。

- 攻取魏国土地: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南阳郡,割河东(山西)400里给予秦国。攻占了魏国的新垣(山西运城垣曲)、曲阳(河南济源)、故都安邑、安城(河南新乡原阳)、温城(河南温县)、怀城(河南焦作武陟)、吴城(山西运城平陆)等16座城池和六十一个邑等。蚕食魏国的国土面积最多。

-攻占韩国土地:攻取韩国的宛城、叶城(宛:今河南南阳宛城区;叶:今河南省叶县城西部)、垣雍城(河南新乡原阳)等城池,割武遂地(山西运城垣曲东南)200里。攻占了韩国大片的土地。
- 侵吞楚国土地:秦国攻占了楚国的鄢城(湖北襄樊市宜城县)、邓县(湖北襄樊市)、西陵(湖北宜昌市)、楚国国都郢都(湖北荆州江陵市)、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等13座城池。侵吞了楚国大片的土地。

- 打击并占领赵国土地:秦国发动长平之战攻取赵国,给赵国致命一击,攻占了赵国近30座城邑。

-远征齐国土地:秦国攻打齐国,攻占了齐国十余座城邑。

秦昭襄王纵横56年,让秦国已经成为七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了。如果秦昭襄王再多活几年,则有可能真的统一天下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秦昭襄王去世时,秦国国土面积最大


八、秦昭襄王:在位56年,在位时间相当长久,经历了其他六国21位国君,熬死了15位国君。说明要想有成就,必须要活得久。

  • 秦昭襄王:活了75岁(生于公元前325年-卒于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公元前307年-前251年在位),期间其他六国共经历21位国君,熬死了其他六国15位国君。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期间,其他六国国君有:

  • 韩国国君:3位韩王,生活在秦昭襄王时代,其中2位死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

韩襄王:在位17年(公元前312年—前296年)。

韩僖王:韩襄王之子,在位24年(公元前296年—前273年)。

韩桓惠王:韩襄王之孙,韩宣惠王之曾孙,在位35年(公元前273年—前239年)

韩襄王

  • 魏国国君:3位魏王,生活在秦昭襄王时代,其中2位死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

魏襄王:在位24年(公元前319年—前296年)。

魏昭王:魏襄王之子,在位19年(公元前295年 - 前277年)。

魏安嫠[lí]王:魏襄王之孙,在位34年(公元前276年—前243年)。

魏襄王

  • 赵国国君:3位赵王,生活在秦昭襄王时代,其中2位死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

赵武灵王:在位27年(公元前325年-前299年)。第一位称王的赵王,胡服骑射强大了赵国,不久去掉王号,称一生不再称王。

赵惠文王:赵武灵王之子,赵武灵王禅位与之,在位33年(公元前298年-前266年)。

赵孝成王:赵武灵王之孙,在位21年(公元前265年-前245年)。长平之战时的赵王。

赵武灵王

  • 燕国国君:5位燕王,生活在秦昭襄王时代,其中4位死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

燕昭王:在位33年(公元前312年-前280年)。

燕惠王:燕昭王之子,在位8年(公元前279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燕昭王之孙,在位14年(公元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燕昭王之曾孙,在位3年(公元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燕昭王之玄孙,在位33年(公元前254年-前222年)。

燕昭王

  • 齐国国君:4位齐王,生活在秦昭襄王时代,其中3位死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

齐宣王:在位19年(公元前319年-前301年)。

齐愍王:齐宣王之子,在位17年(公元前300年-前284年)。

齐襄王:齐宣王之孙,在位19年(公元前283年-前265年)。

齐共王:齐宣王之曾孙,在位44年(公元前264年-前221年)。

齐宣王

  • 楚国国君:3位楚王,生活在秦昭襄王时代,其中2位死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

楚怀王:在位30年(公元前328年-前299年)。前299年被秦扣押,3年后死在秦国。

楚顷襄王:楚怀王之子,在位36年(公元前298年—前263年)。前279年(楚顷襄王21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郢都,顷襄王迁都陈郢,屈原于同年投江自尽。

楚考烈王:楚怀王之孙,在位25年(公元前262年-前238年)。

楚怀王

可见,秦昭襄王的大成绩,来源于他的在位时间长久,活得长久。秦昭襄王在位56年期间,其他六国至少经历了3次国君,而秦昭襄王对他们来说,像元老级人物一样,其他六国能不恐惧吗?

还有,秦昭襄王活得太久,他的长子太子比他死得早,次子安国君继位后仅仅当了3天秦王(即秦孝文王),他的孙子继位仅仅当了3年秦王(秦庄襄王),然后就是他的曾孙继位为秦王了(即秦始皇嬴政)。 可见,秦始皇嬴政与自己的曾祖父秦昭襄王虽然隔着2辈,但是两人之间并不遥远,即秦昭襄王去世之前秦始皇嬴政已经出生了(嬴政出生于公元前 259年,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51年去世时嬴政已经8岁了)。

秦昭襄王的功绩,为秦始皇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56年,让秦国独霸于六国

(完。关注我,下次我们讲述“秦六世余烈-第五代国君秦孝文王-在位仅3天的故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