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前,孔子在洛阳见了一位神龙一样的人物
2500年前,华夏大地城邦林立,上百个小国相互讨伐,社会也变得动荡。
孔子很早就想到洛阳"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终于争取来一次公费旅游机会,当权贵族南宫敬叔推荐,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他千里迢迢到了洛阳,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聃询问礼乐。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
在先秦典籍中,这段故事《庄子》、《礼记》、《吕氏春秋》都有记载。现代,在洛阳县文庙遗址处,有碑楼。正中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字。清代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河南府尹张汉书丹、洛阳县令郭朝鼎刻立。
我想,在这划时代的约会时刻,两位先贤不会简单地东拉西扯,据《庄子》记载,还谈到了道、诗、书、易以及仁义等理论问题。孔子收益颇多,感慨万分,回去对自己的学生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跑者可用网对付,游者可以用钓丝对付,飞者可以用弓箭对付。至于龙我却无法了解,它乘风驾云直上青天。今天我拜访的圣贤,如同龙一样,见首不见尾,深不可测。”
孔子入周问礼返回鲁国后教书育人,终成儒家先哲。
后来,老子道业修成,也远离周王室,四海云游,仙鹤一般遥遥不知所终。
儒、道两家的圣贤,在洛阳留下一段风云际会的佳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