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治病(系列五十二)嗜睡两年两诊而愈案(嗜睡的经方治疗 )

經方治病(系列五十二)嗜睡两年两诊而愈案(嗜睡的经方治疗 )

吕某某,男,31岁。

初诊时间:2013年1月4日

主诉:睡后不易醒,餐后困甚。

病史简要:2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喜欢睡觉,且睡后很难叫醒;餐后必出恭,尔后睡意更浓,吃过很多中药西药无明显疗效。

刻诊:面白身瘦,白日嗜睡,夜眠易醒;食欲差,饮食喜温热,吃冰冻过的东西则腹痛泻甚。三餐后不久必大便,大便溏,一日二三次,大便后则昏昏欲睡。晨起鼻痒,平时怕冷居多。无心烦,无口苦口渴,汗出不多,自述手足不凉,但摸着凉。腹胀腹部喜温喜按,小便颜色正常,尿量可。

舌苔脉象:舌淡红微胖,苔薄白略滑,无齿痕,舌下无明显静脉怒张及瘀斑。六脉皆缓,寸脉略沉,关尺稍细。

六纲辨证:太阴少阴属太阴

处方:理中汤+生附子(1两按10克计算)

人参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30克  白术30克  生附子20克

上五味,加水16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三服。

3付

2013年1月7日

服药一付后大便更溏,但已无餐后必上厕所的急迫感。三付服完,腹胀腹凉缓解,大便趋于成型,小便略多。仍嗜睡,但白天已能忍着瞌睡,即便睡着也容易叫醒,且夜晚睡眠渐佳。晨起鼻痒亦缓解,无口苦口渴,舌脉无明显变化。

二诊处方:原方人参减半,其余各药增加三分之一量。(1两按15克计算)

人参15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45克  白术45克  生附子30克

上五味,加水18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三服。

6付

此后患者没有再来,月余后来两个“多寐”的病人,说是该患者介绍而来,言谈中得知其诸症皆愈,且精神焕发的回南方打工之地。临走时嘱咐“多寐”的两位病人代为感谢,末了特别提了一句:“医术还行,药也不难喝,就是诊费太贵”……

我闻之一笑,呵呵!看来我是学不会某些人士擅长开的“穷方子”——每两按3克,喝上几十付,大概也会好吧?

按语:《伤寒论类编补遗》

118、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宋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时自痛,胸下结坚。(脉经)

133、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金匮)

134、下利,不欲食者,就当温之,(拟补:宜理中丸)。(病可温证篇)(修正)

146、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宋281)

148、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宋282条,并入)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宋277)

这个病人呢,来的时候拿了一大堆中西药处方,西药前后十几种,中药每个处方都有二十几味药。倒也有开理中汤的,但加减十来味药,完全失去了经方本义。

患者“面白身瘦”,这是虚寒面容,望诊中白主虚寒、血虚、水饮,这是第一印象,还要结合闻、问、切三诊才好判断。

“白日嗜睡,夜眠易醒,大便后昏昏欲睡,平时怕冷,手足摸着凉,脉缓关尺细”——这是少阴提纲证嘛。

“食欲差,饮食喜温热,餐后必大便,大便溏泄,吃冰冻东西腹泻痛甚,腹胀喜按”——腹部为太阴病位,里虚寒了,症状又切合太阴提纲,越辨越明呵。

“无心烦,无口苦口渴”——无明显阳证,脉不浮不数且六脉相对无力,是阴脉,病在三阴。“食不下、腹满、下利、欲嚏、腹中寒”, “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 患者以太阴为主,少阴次之。故辨为太阴少阴属太阴。

阳证多烦躁,阴证多饮滞,半阴半阳证多见痞证,这是常识。患者无明显的瘀血之舌、脉、症状,水饮舌象明显,故五证为饮证。

六纲五证已明,选方治疗就呼之欲出了。这里以理中汤为主,加药症附子,合出来了四逆汤方义,“……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经方就是这么神奇,越辨越明,越学越简单!

其实这个病案很简单,在这里写出来自己的诊断过程以及处方思路,希望能对初学经方的学者有所裨益,也希望能更加磨砺自己的临床水平,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及兄弟姐妹们给予批评并指正!

题外说句这一年的临证心得,有时候临床合方,合了好几个方,却发现,原来伤寒金匮里面早就有这个现成的方了,而且配伍更精当。经方初级用原方,病复杂了可以合方,合方就好比数学加法,加法玩熟了,就可以做减法,减法减到原方就又进了一大步。加法减法融会贯通了,也就懂了配伍法则,根据药物“寒热温凉平,辛甘酸苦咸”性味,只玩药症,随手拈来就是好方。一切以切中病机为准。呵呵。

嗜睡的经方治疗

长桑君

李某,男,34岁,2005年6月2日初诊。嗜睡,精神蒌靡,乏力近半年。半年来感到精神疲惫,嗜睡,身重困倦无力逐渐加重,夜间睡眠时很难被吵醒,时长达8~10h仍觉未睡够,白天精神困顿,萎靡不振,只要坐下即可入睡甚至做梦,伴心悸易惊,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兴趣淡漠,性欲减退,食欲尚可,时感腹中鸣响,大便稀溏。

平素极易感冒,前数日又不慎感冒后诸症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为少阴心肾阳虚,正不抗邪,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细辛3g,制附片15g(先煎),炙甘草10g,茯苓15g,白术15g,桂枝10g,大枣10g,藿香5g(后下),羌活5g。3剂。

6月6日二诊,诉精神大振,现有白天仍有困意但可抵挡不睡,身重减,大便亦转实,舌脉如前,故守前方续服3剂,诸证消失。月前因足扭伤肿痛来诊述现生活如常人,一直未感冒。

《伤寒论》281条指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第282条说“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主要病机为少阴心肾阳气虚衰,轻则见精神失养,重则阳衰阴盛周身失于温煦而见四肢厥逆,治用四逆汤类扶阳抑阴。本例主要临床表现和病机与少阴寒化证相符。因阳气不支,不能充养头脑,而精神疲惫,心悸易惊,记忆力下降,兴趣淡漠,甚至于欲寐嗜睡;阳气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沉细,阳气不能达于表,卫外不固,则易感受寒邪侵袭,如受邪后又无力达邪出表,成为太少两感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近代名家曹颖甫认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病兼外邪内伏者,较用四逆汤更为有效,“盖四逆仅能由少阴外达肌腠,以干姜能温脾胃,……若改干姜为麻黄,方能由少阴直达肺部,而皮毛为之开泄,以肺主皮毛也。”腹鸣便溏为脾阳失温,中焦阳虚,气不化水而致,故合苓桂术甘汤加小剂藿香羌活,化水行气,除湿健脾,振奋中阳以助心肾之阳經方治病(系列五十二)嗜睡两年两诊而愈案(嗜睡的经方治疗 )

吕某某,男,31岁。

初诊时间:2013年1月4日

主诉:睡后不易醒,餐后困甚。

病史简要:2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喜欢睡觉,且睡后很难叫醒;餐后必出恭,尔后睡意更浓,吃过很多中药西药无明显疗效。

刻诊:面白身瘦,白日嗜睡,夜眠易醒;食欲差,饮食喜温热,吃冰冻过的东西则腹痛泻甚。三餐后不久必大便,大便溏,一日二三次,大便后则昏昏欲睡。晨起鼻痒,平时怕冷居多。无心烦,无口苦口渴,汗出不多,自述手足不凉,但摸着凉。腹胀腹部喜温喜按,小便颜色正常,尿量可。

舌苔脉象:舌淡红微胖,苔薄白略滑,无齿痕,舌下无明显静脉怒张及瘀斑。六脉皆缓,寸脉略沉,关尺稍细。

六纲辨证:太阴少阴属太阴

处方:理中汤+生附子(1两按10克计算)

人参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30克  白术30克  生附子20克

上五味,加水16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三服。

3付

2013年1月7日

服药一付后大便更溏,但已无餐后必上厕所的急迫感。三付服完,腹胀腹凉缓解,大便趋于成型,小便略多。仍嗜睡,但白天已能忍着瞌睡,即便睡着也容易叫醒,且夜晚睡眠渐佳。晨起鼻痒亦缓解,无口苦口渴,舌脉无明显变化。

二诊处方:原方人参减半,其余各药增加三分之一量。(1两按15克计算)

人参15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45克  白术45克  生附子30克

上五味,加水18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三服。

6付

此后患者没有再来,月余后来两个“多寐”的病人,说是该患者介绍而来,言谈中得知其诸症皆愈,且精神焕发的回南方打工之地。临走时嘱咐“多寐”的两位病人代为感谢,末了特别提了一句:“医术还行,药也不难喝,就是诊费太贵”……

我闻之一笑,呵呵!看来我是学不会某些人士擅长开的“穷方子”——每两按3克,喝上几十付,大概也会好吧?

按语:《伤寒论类编补遗》

118、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宋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时自痛,胸下结坚。(脉经)

133、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金匮)

134、下利,不欲食者,就当温之,(拟补:宜理中丸)。(病可温证篇)(修正)

146、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宋281)

148、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宋282条,并入)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宋277)

这个病人呢,来的时候拿了一大堆中西药处方,西药前后十几种,中药每个处方都有二十几味药。倒也有开理中汤的,但加减十来味药,完全失去了经方本义。

患者“面白身瘦”,这是虚寒面容,望诊中白主虚寒、血虚、水饮,这是第一印象,还要结合闻、问、切三诊才好判断。

“白日嗜睡,夜眠易醒,大便后昏昏欲睡,平时怕冷,手足摸着凉,脉缓关尺细”——这是少阴提纲证嘛。

“食欲差,饮食喜温热,餐后必大便,大便溏泄,吃冰冻东西腹泻痛甚,腹胀喜按”——腹部为太阴病位,里虚寒了,症状又切合太阴提纲,越辨越明呵。

“无心烦,无口苦口渴”——无明显阳证,脉不浮不数且六脉相对无力,是阴脉,病在三阴。“食不下、腹满、下利、欲嚏、腹中寒”, “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 患者以太阴为主,少阴次之。故辨为太阴少阴属太阴。

阳证多烦躁,阴证多饮滞,半阴半阳证多见痞证,这是常识。患者无明显的瘀血之舌、脉、症状,水饮舌象明显,故五证为饮证。

六纲五证已明,选方治疗就呼之欲出了。这里以理中汤为主,加药症附子,合出来了四逆汤方义,“……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经方就是这么神奇,越辨越明,越学越简单!

其实这个病案很简单,在这里写出来自己的诊断过程以及处方思路,希望能对初学经方的学者有所裨益,也希望能更加磨砺自己的临床水平,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及兄弟姐妹们给予批评并指正!

题外说句这一年的临证心得,有时候临床合方,合了好几个方,却发现,原来伤寒金匮里面早就有这个现成的方了,而且配伍更精当。经方初级用原方,病复杂了可以合方,合方就好比数学加法,加法玩熟了,就可以做减法,减法减到原方就又进了一大步。加法减法融会贯通了,也就懂了配伍法则,根据药物“寒热温凉平,辛甘酸苦咸”性味,只玩药症,随手拈来就是好方。一切以切中病机为准。呵呵。

嗜睡的经方治疗

长桑君

李某,男,34岁,2005年6月2日初诊。嗜睡,精神蒌靡,乏力近半年。半年来感到精神疲惫,嗜睡,身重困倦无力逐渐加重,夜间睡眠时很难被吵醒,时长达8~10h仍觉未睡够,白天精神困顿,萎靡不振,只要坐下即可入睡甚至做梦,伴心悸易惊,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兴趣淡漠,性欲减退,食欲尚可,时感腹中鸣响,大便稀溏。

平素极易感冒,前数日又不慎感冒后诸症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为少阴心肾阳虚,正不抗邪,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0g,细辛3g,制附片15g(先煎),炙甘草10g,茯苓15g,白术15g,桂枝10g,大枣10g,藿香5g(后下),羌活5g。3剂。

6月6日二诊,诉精神大振,现有白天仍有困意但可抵挡不睡,身重减,大便亦转实,舌脉如前,故守前方续服3剂,诸证消失。月前因足扭伤肿痛来诊述现生活如常人,一直未感冒。

《伤寒论》281条指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第282条说“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主要病机为少阴心肾阳气虚衰,轻则见精神失养,重则阳衰阴盛周身失于温煦而见四肢厥逆,治用四逆汤类扶阳抑阴。本例主要临床表现和病机与少阴寒化证相符。因阳气不支,不能充养头脑,而精神疲惫,心悸易惊,记忆力下降,兴趣淡漠,甚至于欲寐嗜睡;阳气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沉细,阳气不能达于表,卫外不固,则易感受寒邪侵袭,如受邪后又无力达邪出表,成为太少两感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近代名家曹颖甫认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病兼外邪内伏者,较用四逆汤更为有效,“盖四逆仅能由少阴外达肌腠,以干姜能温脾胃,……若改干姜为麻黄,方能由少阴直达肺部,而皮毛为之开泄,以肺主皮毛也。”腹鸣便溏为脾阳失温,中焦阳虚,气不化水而致,故合苓桂术甘汤加小剂藿香羌活,化水行气,除湿健脾,振奋中阳以助心肾之阳

(0)

相关推荐

  • 一品堂 經方治病(系列五十二)嗜睡两年两诊而愈案

     本帖最后由 一品堂主 于 2013-8-8 08:49 编辑 吕某某,男,31岁. 初诊时间:2013年1月4日 主诉:睡后不易醒,餐后困甚. 病史简要:2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喜欢睡觉,且睡后很难叫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68

    68.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病家使用了发汗的疗法,但是 ...

  • 经方治病(系列五十二)嗜睡两年两诊而愈案(嗜睡的经方治疗 )

    吕某某,男,31岁. 初诊时间:2013年1月4日 主诉:睡后不易醒,餐后困甚. 病史简要:2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喜欢睡觉,且睡后很难叫醒:餐后必出恭,尔后睡意更浓,吃过很多中药西药无明显疗效. 刻诊 ...

  • 临床效方推荐(五十二)

    蜈蚣鸡蛋治疗急慢性肾炎 [治法]蜈蚣一条(去头足培干为末),生鸡蛋一个,先打一个洞,纳入蜈蚣末,搅匀蒸15分钟或放在灶内煨熟,吃蛋日一个,7个一疗程,隔3天行第2疗程. [疗效]佳. [体会]在服用此 ...

  • 临床效方推荐(五十二) 蜈蚣鸡蛋治疗...

    临床效方推荐(五十二) 蜈蚣鸡蛋治疗急慢性肾炎 [治法]蜈蚣一条(去头足培干为末),生鸡蛋一个,先打一个洞,纳入蜈蚣末,搅匀蒸15分钟或放在灶内煨熟,吃蛋日一个,7个一疗程,隔3天行第2疗程. [疗效 ...

  • 一品堂 經方治病(系列六十八)糖尿病饥饿闭经案

    开心中医缘-新浪博客 胡某某,女,42岁. 初诊时间:2013年10月1日 主 诉:饥饿感两年,闭经三个月. 病 史:2年前体检,西诊"糖尿病.颈椎病.慢性浅表性胃炎.心脏供血不 足&quo ...

  • 《五十二病方》简介

    1973年冬在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古墓(墓葬年代为公元前168年)出土了大批稀世的文献资料,包括许多已经失传了的医药文献.学者命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 ...

  • 临床效方推荐(一百五十二)季德胜蛇药片,...

    临床效方推荐(一百五十二) 季德胜蛇药片,紫金锭外敷治带状疱疹 [治法]季德胜蛇药片,紫金锭各1支,研末,板兰根注射液.白醋各4CC冷开水调成糊状,涂搽患部每日4-5次.病范围在3平方厘米以上者按比例 ...

  • 方足布梁充釿五十二当考

    方足布梁充釿五十二当考,有裂,已修补.

  • 临床效方推荐(一百五十二)

    季德胜蛇药片,紫金锭外敷治带状疱疹 [治法]季德胜蛇药片,紫金锭各1支,研末,板兰根注射液.白醋各4CC冷开水调成糊状,涂搽患部每日4-5次.病范围在3平方厘米以上者按比例加量. [疗效]一般涂药2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