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读历史:是谁撕碎了秦始皇的美梦?

秦亡,谁之过?

有人问,秦朝灭亡都是嬴政一个人的错吗?

历史书上的回答模棱两可,普遍认为秦始皇的苛政是灭亡的前奏,而导致秦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那个不学无术的秦二世和死太监赵高,中国的历史总是跟死太监和官二代过不去。更有甚者觉得秦朝就那么几年就灭亡太可惜了,于是理想化的假设,诸如扶苏、蒙恬不死,秦朝必定会有转机,更有甚者把子婴也归类到贤君的行业里,他们都在为秦朝的短命而惋惜。因为“这不科学”。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年谱里存在时间排名倒数的秦朝,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也的确让人费解。那个荡平六国,所向披靡的大秦铁骑威风何在?那雄霸天下,号令群雄的秦王何在?要知道王子夺嫡的悲剧并非是嬴政家首创,大凡看过《芈月传》的都知道,王子夺嫡从来都伴随着秦国,还记得吕不韦投资的子楚的故事吗?嬴政他爹也是靠拿了天使投资人的风投基金创的业,这些道理嬴政不可能不知道。王子夺嫡几乎是所有皇家的样板戏,所以不可能因为胡亥爱作,扶苏被杀,所以秦朝就灭亡了。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秦国早灭了几百次了。

有人说是太监赵高搞的鬼,一个喜欢搞阴谋诡计的皇帝就这么被一个太监给阴了?然而赵高在秦始皇生前只是个普通的宦官。苦修法家的“势法术”,擅长阴谋诡计的嬴政不可能对赵高的野心一无所知。而且赵高祸害秦国的动机至今仍是千古之谜。而且在嬴政死后,一个太监能说动权臣李斯,冒着极大的风险选择背叛,这也更加值得玩味了,为什么他生前歌舞升平,死后却突然众叛亲离,这难道只是他一个人的战斗?

纵观嬴政的一生,诸如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等做法的目的都是为了中央集权,这是法家之“势”,理论上讲如果法家的势法术能成立的话,那么始皇帝千秋万代不是梦,此时我想到了两个人,嬴政和朱元璋,他们就像工程师一样,要设计一套完整,没有漏洞的系统,或者说修建一个永动机,从他始皇帝开始,一直让秦存在百世,万世。这件事朱元璋也做过,当然二人面临的是相同的结果,他们死后,他们精心建设的制度瞬间土崩瓦解。这是偶然吗?不,这是必然。

史上最强师徒

统一了“道、儒、法”的牛人

我们不妨从诸子百家的思想里找答案。先看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势法术”,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教育出来法家集大成者韩非,这对师徒对中国的影响力比起鬼谷子与苏秦、张仪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苏、张二人只能影响一个时代,而荀、韩二人却能影响当世乃至后世,可见二人的影响力有多大。“集大成者”这四个字可不是阿信给编的,详见各大历史教科书,顾名思义所谓集大成自然是具有包容百家思想,且能自成一家的意思。如韩非子,他的法家体系里包含了“道、儒、法”三家思想,他的思想里也包容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的思想,并且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但从这一点他就是个天才。为何这么说?你知道从古自今有多少人想统一“儒、释、道”三家吗?甚至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和刘鹗最终也失败了,然而韩非子却能完美的将“道、儒、法”辩证统一,融合贯通创立了自己的法家哲学体系,这就是集大成者的厉害之处。韩非的老师、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子也是类似的一个牛人,“性本恶”的哲学观让其成为中国最牛逼的哲学家之一,这还不止,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言归正传,韩非子的“势法术”,大概可以理解为讲法兼“势、术为法用、法术势合”,总之这是一套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是建立在“性本恶”的基础上的,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政治斗争都是不择手段的原因了,因为博弈双方信奉的都是“性本恶”,既然信奉“恶”,那就少讲慈悲,多讲实力了。这也正是为什么秦始皇给后人留下暴君印象的原因了,纵然秦始皇是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老人家,但只要他接触了法家思想,那么他就是冷酷无情的,想想那些变法的人商鞅、秦始皇、李斯,到后来的王安石、张居正等人,有哪一个不是不讲人情且被后人诟病的?比如张居正杀何心隐事件,他本人或许不愿杀何心隐,但何总是乱议朝政、讽刺时政的做法使得他必须是个悲剧人物。换言之,这些变法者为了达成,不得不清除掉一切障碍。

所以当秦始皇开始任用法家之时,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他,而是一个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帝王。假设此举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应该生活在“秦120世”,可惜的是秦二世之后就没了,这简直是个大杯具。那么我们还敢说秦朝灭亡是因为秦始皇、一个官二代秦二世或是一个太监赵高吗?这一切只不过是被反噬了而已,嬴政的制度出现了最大的漏洞,他低估了人性的善。并非你自私所以我自私,你伟大所以我伟大,这本身并无逻辑关联。

爱喝鸡汤也是错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远离成功学

说来也巧,最近经常听见有人说“不是人管人,而是制度管人”,一般我会对这类人敬而远之,理由很简单因为这句话挺傻的,信的人是逼,听的人也逼。一个人做傻事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直傻下去,成为一个彻头彻脑的傻子。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想表达“这世界上压根就特么没有完美的制度”,既然制度是为了维护统治者和管理者的利益,那么就必然是存在问题了,再者制度实际上不是万能的,比如适应这个公司,未必就适用于另一个公司,关键在于设计制度的人。然而对于制度当成借口并能不怪他们,他们的确要求进步的,并且奉行着“人傻就要多读书”的真理,只不过他们读的是成功学、鸡汤文,坚信着“司马光砸缸”,“凿壁借光”的故事,他们坚信着比尔盖茨是靠着勤奋成为首富的,他们坚信着巴菲特的慈善,他们崇拜着马云,能背诵马云每一条语录,他们喝着鸡汤,啃着成功学,似乎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三体》里的程心用一颗伟大的圣母的爱让人类灭亡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只不过程心用“善”,而这类职业经理人用“恶”而已,总之都不会有好结果。

那到底咋回事儿?不妨思考一下,当这类管理者咬牙切齿的对一个一个企业员工动手时,二者的关系逐步变成对立矛盾的关系了,既然树立矛盾,形成对立关系,请问团队的凝聚力能好到哪里去?所以有人总是抱怨企业没有凝聚力,员工不懂感恩,到底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呢?

那么人心到底是收买来的,还是换来的?孔子曾经抱怨过“苛政猛于虎也”,一个制度本身或许看起来很美,但当这个制度失去平衡,偏向于统治者或者管理者的利益时,对立关系也随之形成。那么不妨再想想“一个近乎苛刻的公司制度真的会让员工心服口服吗?”制度只能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畏惧,但却并不能让员工尊敬,或者说能树立管理者的威信,始皇帝的试验告诉我们,暴政行不通。有人肯定要说了,阿信终于要说“二柄”里的赏罚分明里的“赏”了。

赏还不一样是建立在假设人是贪婪的基础上的?

一个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企业,首先要树立威信。树立威信的根本就是“明明德”兼顾使用手段,即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点刘备是个榜样。那些抱着成功学、喝着鸡汤的人说出“制度管人”的家伙,哪一个不是脑满肥肠,用制度来遮掩自己的贪婪的私心的?一般说这话的人都是极其自私的人,因为制度就是他们的遮羞布。

鬼谷子曰: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鬼谷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结交一般分为两种方法:形而上的精神形态,为道德,形而下的物质形态为手段。一个管理者想树立威信,提升凝聚力的关键在于“德”,而不在“力”,所谓德就是道德、品德,所谓力就是手段、制度。一个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品行来感染员工,而不能只靠制度。所一个管理者对员工喊打喊杀的时候,他自己就是矛盾之源,又如何能管理好企业呢?

由此可见,秦朝的灭亡或许是多方面造成的,主要原因肯定不在某一个人身上,但始皇帝的苛政使得他与天下百姓逐渐产生了矛盾,君上失德,而天下百姓对皇帝的暴政产生了抵抗情绪,于是秦朝终于在“大泽乡起义”之后,轰然倒塌了。

这也告诉我们管理者,可以缺心眼,但不要缺德。

阿信说

最近一直忙,但还是保持了每天阅读《鬼谷子》的习惯,我始终坚信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信条,再者“人傻就要多读书”也非虚言。书是要读,但鬼谷信建议诸位离成功学或鸡汤文远点,这两类书不会让人明智,而是会让人越读越傻,当然其实我在这里抗议是没用的,对大部分人而言,成功学和鸡汤文是刚需,一日不读便浑身不自在,所以此二者不是某个人能禁掉的,当然阅读是你的自由,是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