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与《百年巨匠》 2024-06-10 13:59:05 莫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名誉院长、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得主 著名作家莫言与《百年巨匠》颇有渊源,虽然他自称“记录片挺难弄的,我是外行,我从来没写过记录片的脚本,也没参与过记录片的拍摄”。但作为《百年巨匠》文学篇顾问,他不仅为6位文学巨匠如何拍摄好出谋划策,还创作了《百年巨匠》主题曲的歌词,以代言人身份参与了《百年巨匠》宣传片拍摄。莫言作词莫言为百集《百年巨匠》片尾曲作词:见证了山河巨变、岁月沧桑;历经了奋斗、探索、踌躇、彷徨;看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看人生路曲折漫长;大美无言、大爱无疆;大美无言、大爱无疆。莫言代言莫言为《百年巨匠》宣传片代言,并为宣传片写代言词:“他们用选词造句锤炼美文,启迪智慧,培育品德。”莫言题字莫言为《百年巨匠——舒同》开机仪式题字(第二幅为左手书):释文:广采博取 融汇贯通 标新立异 变化无穷藏头护尾 逸转从容 屈之为舒 和而不同丙申六月莫言莫言访谈拍历史人物,要用历史角度、历史眼光——莫言谈《百年巨匠》文学篇“纪录片挺难弄的,我是外行,我从来没写过纪录片的脚本,也没参与过纪录片的拍摄。”谈到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著名作家莫言第一句话就谦逊地说。而当记者问及将来如果拍摄他的纪录片,他希望在片中呈现怎样的一个莫言时,莫言更是笑称,“我希望永远不要拍我的纪录片”。日前,《百年巨匠》文学篇顾问莫言,同《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在北京银谷艺术馆共同商议拍摄事宜。《百年巨匠》文学篇将按照每个人物两集、共12集的规模,拍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6位20世纪的文学巨匠。莫言还应邀为《百年巨匠》创作了主题曲的歌词。在谈到这次创作时,莫言介绍说是从法国回来的飞机上写的,“京岛要求我只能写6句,而6句要把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这么多的艺术门类、这么多的大师、一百年的历史概括进去,实在是太难了。”在交谈中,莫言从文学家的角度,对纪录片的拍摄和表达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把历史人物道德化是不公正的对待历史人物,就要用历史角度、历史眼光,不能用现在的眼光、认识水平来苛求历史。社会发展到现在,每个人的评价都有好几种声音,如果兼顾所有声音,那么把握到什么程度就是关键。比如对郭沫若解放后一些诗文的评价,他在那样的环境和万众瞩目的焦点上,一言一行、只言片语都可能被格外地放大,许多人如果被放在他那个位置上也未必能做得比他好,所以不能苛求历史人物。我觉得不能过分地把历史人物道德化,把历史人物道德化实际上是不公正的。纪录片应如何表现文学家作为一个读者来讲,我想纪录片还是要聚焦在他们的作品上、他们作品塑造的人物上。对作家评价最客观、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作品,离了作品只拍他们的个人生活、身世、经历,意义不大,应该用作品把这些东西带出来,还是围绕着作品说话才最有说服力。在表现形式上诗歌可以朗诵,当然小说也可以朗诵,但还是难以形象化,也只能借助于作品的影像。这6个人的作品都有电影、话剧和各种各样的舞台剧,可以把已经变成影像化、舞台化的东西拿过来,用这些形象化的东西使他的作品给观众以更形象化的感受吧。比如鲁迅已拍成电影的《祝福》《阿Q正传》等。这些人留下的有关的影像资料,比如他们的演讲、朗诵自己的诗歌;他们的作品、手稿和当时的一些照片;还有他们作品改编的舞台剧、影视作品;后代人、研究者的讲述,除了这几部分构成,别的恐怕很难再想出其他的办法来。时代造就大师、巨匠郭沫若早期的话剧《屈原》《蔡文姬》《虎符》等,在那样的时代里还是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的,对于抗战、革命来说也是一种号角,那种环境下就需要这样的作品来鼓劲、提气,所以他那个时期的创作比较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时代的需要。现在的创作讲究艺术、人性的复杂,但那时候来不及精雕细琢,根据需要可能三天就排出来了,这就是时代的造就。这些大师、巨匠也完全是时代造就的,就像恩格斯讲的,时代需要这样一批人,就产生了这样一批人,所以他们的创作是因时代而发,一直服务于时代,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雅俗共赏是非常高的要求对于一个艺术家的评价不会是恒定不变的。包括鲁迅,前两年也有过负面的评论,认为对他的评价太高了,其他的作家更别说了。每一个时代的人,看同样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于作家的评价应该也会变。在地位确定的基础之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当代作家更难说了,盖棺也很难论定。人们对作家的评价很难做到纯粹从艺术角度来评价,包括对画家也是这样。往往会把人和作品分离开,从评价这个人而因人废文、因人兴文。不喜欢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大节有亏,道德方面有缺陷,然后就把他的作品否定了;或者这个人在道德方面树立了一个标杆,顺便也把他不重要的作品给抬高了。因为时过境迁,当代人很难回到当时的历史境遇里面。如果是对历史关注的人,还可能想象当时的历史状况。一般的观众和读者就会根据作品而论,所以一部片子要让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只能录取几点,只能取一个最大公约数。雅俗共赏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作品也有自己的命运艺术家的个人遭遇跟社会境遇契合在一起,个人的痛苦包括情感的痛苦,正好和社会的痛苦合拍,个人的痛苦和社会大多数人的痛苦是一致的,这时个人情感抒发变成了社会情感的抒发。像郭沫若的《女神》,在艺术上肯定有不同的看法,但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处在痛苦压抑之中,所以“女神”这样一种呼唤,就变成时代的号角,引发了大多数人的共鸣。我的《红高粱》里的插曲《妹妹大胆向前走》这样一首歌现在肯定流传不开,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环境里,一下子就契合了当时人的情感。所以,一部作品的走红是同时代相关的。现在再放电影《红高粱》,可能就没人来看,感觉没什么意思,当时却能引发很大的反响,因为代表了当时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诉求和呐喊。作品跟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命运。可能过了很多年,大家冷静下来一想,这部作品艺术价值并不高,艺术价值上可能把它推翻,但它在文学史上曾经轰动一时,做史的人必须记载。所以,进入了文学史的作品,未必是伟大的艺术作品,而是史上有名的作品。(来源:《中国艺术报》2014年12月01日 作者:德加)莫言剪影《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左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主任杨华山(右一),共同向莫言颁发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丶中央电视台丶中央新影集团丶银谷艺术馆签发的《百年巨匠》文学篇顾问聘书莫言(右)与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琦(中),《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左)亲切交谈莫言(中)、杨京岛(左)与《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讨论创作问题莫言(右)在《百年巨匠》工作室与杨京岛亲切交谈莫言、杨京岛和《百年巨匠》美术篇第一、二、三部总导演赵伟东合影 视频来源:《百年巨匠》(西瓜视频) 赞 (0) 相关推荐 《文学的故乡》,让我重新认识了一遍贾平凹! 故乡, 是以父母存在而存在的. --贾平凹 文丨旧故麻袋 ∨ 说起文学,很多人都认为有些晦涩,它不单单是靠文字来记录,而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被赋予了思想和情感,拥有艺术之美 ... 莫言获诺奖作品是啥 莫言不是只凭借<蛙>而得到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具体原因如下: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 2021年当代艺术巨匠王江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四大“禁书”,每一本都斩获过国际大奖,你看过哪几本? 福楼拜曾经说过:"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文学就像蕴含力量的火种,在传播至读者之间时,能够引发的是心灵的思考与现实的 ... 中国艺术百年巨匠—杨进禄 艺术家杨进禄 杨进禄,生于1945年,陕西合阳人,国家特级书法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当代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世界文化名人 .他对书法和绘画均有极高的造诣,对当代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被业界称为" ... “百年巨匠”黄宾虹金石书法 黄宾虹(1865-1955) 我国20世纪杰出的艺术大师 "书画诗文·皆臻绝诣"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殁于 ... 《百年巨匠——杨廷宝》:什么才是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 《百年巨匠——杨廷宝》:什么才是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 笔墨奇才 | 关于他的金文书法集萃,人誉之“百年巨匠” 黄宾虹(1865-1955) 我国20世纪杰出的艺术大师 "书画诗文·皆臻绝诣"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殁于 ... 纪录片 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百年巨匠》分类:人物 百集 简介: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 <百年巨匠> 聂耳(上) <百年巨匠> 聂耳(下) <百年巨匠> 刘天华(上) <百年巨匠&g ... 百年巨匠 类型 :人物 2020-10-29期沙孟海(下):一代书法巨匠 2020-10-28期沙孟海(上):用行书写出了艺术美 2020-10-21期林散之(下):风标独立的草书大家 2020-10-15期黄自(下):改变 ... 百年巨匠|20世纪中国杰出书法家:沈尹默行书临范册页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期间曾任<新青年>编委.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 ... 百年巨匠|20世纪中国杰出书法家:沈尹默楷书《书晋王右军题笔阵图后》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百年巨匠 | 20世纪中国杰出书法家:沈尹默楷书<书晋王右军题笔阵图后> 沈尹默楷书 ... 经典国画欣赏:百年巨匠,传世名作 经典国画欣赏:百年巨匠,传世名作 (2016-03-12 04:07:26) 转载▼ 标签: 国画艺术 传世经典 杂谈 分类: 文学艺术 经典国画欣赏:百年巨匠,传世名作 吴昌硕 徐悲鸿 吴冠中 黄宾 ...
莫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名誉院长、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得主 著名作家莫言与《百年巨匠》颇有渊源,虽然他自称“记录片挺难弄的,我是外行,我从来没写过记录片的脚本,也没参与过记录片的拍摄”。但作为《百年巨匠》文学篇顾问,他不仅为6位文学巨匠如何拍摄好出谋划策,还创作了《百年巨匠》主题曲的歌词,以代言人身份参与了《百年巨匠》宣传片拍摄。莫言作词莫言为百集《百年巨匠》片尾曲作词:见证了山河巨变、岁月沧桑;历经了奋斗、探索、踌躇、彷徨;看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看人生路曲折漫长;大美无言、大爱无疆;大美无言、大爱无疆。莫言代言莫言为《百年巨匠》宣传片代言,并为宣传片写代言词:“他们用选词造句锤炼美文,启迪智慧,培育品德。”莫言题字莫言为《百年巨匠——舒同》开机仪式题字(第二幅为左手书):释文:广采博取 融汇贯通 标新立异 变化无穷藏头护尾 逸转从容 屈之为舒 和而不同丙申六月莫言莫言访谈拍历史人物,要用历史角度、历史眼光——莫言谈《百年巨匠》文学篇“纪录片挺难弄的,我是外行,我从来没写过纪录片的脚本,也没参与过纪录片的拍摄。”谈到百集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著名作家莫言第一句话就谦逊地说。而当记者问及将来如果拍摄他的纪录片,他希望在片中呈现怎样的一个莫言时,莫言更是笑称,“我希望永远不要拍我的纪录片”。日前,《百年巨匠》文学篇顾问莫言,同《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在北京银谷艺术馆共同商议拍摄事宜。《百年巨匠》文学篇将按照每个人物两集、共12集的规模,拍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6位20世纪的文学巨匠。莫言还应邀为《百年巨匠》创作了主题曲的歌词。在谈到这次创作时,莫言介绍说是从法国回来的飞机上写的,“京岛要求我只能写6句,而6句要把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这么多的艺术门类、这么多的大师、一百年的历史概括进去,实在是太难了。”在交谈中,莫言从文学家的角度,对纪录片的拍摄和表达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把历史人物道德化是不公正的对待历史人物,就要用历史角度、历史眼光,不能用现在的眼光、认识水平来苛求历史。社会发展到现在,每个人的评价都有好几种声音,如果兼顾所有声音,那么把握到什么程度就是关键。比如对郭沫若解放后一些诗文的评价,他在那样的环境和万众瞩目的焦点上,一言一行、只言片语都可能被格外地放大,许多人如果被放在他那个位置上也未必能做得比他好,所以不能苛求历史人物。我觉得不能过分地把历史人物道德化,把历史人物道德化实际上是不公正的。纪录片应如何表现文学家作为一个读者来讲,我想纪录片还是要聚焦在他们的作品上、他们作品塑造的人物上。对作家评价最客观、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作品,离了作品只拍他们的个人生活、身世、经历,意义不大,应该用作品把这些东西带出来,还是围绕着作品说话才最有说服力。在表现形式上诗歌可以朗诵,当然小说也可以朗诵,但还是难以形象化,也只能借助于作品的影像。这6个人的作品都有电影、话剧和各种各样的舞台剧,可以把已经变成影像化、舞台化的东西拿过来,用这些形象化的东西使他的作品给观众以更形象化的感受吧。比如鲁迅已拍成电影的《祝福》《阿Q正传》等。这些人留下的有关的影像资料,比如他们的演讲、朗诵自己的诗歌;他们的作品、手稿和当时的一些照片;还有他们作品改编的舞台剧、影视作品;后代人、研究者的讲述,除了这几部分构成,别的恐怕很难再想出其他的办法来。时代造就大师、巨匠郭沫若早期的话剧《屈原》《蔡文姬》《虎符》等,在那样的时代里还是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的,对于抗战、革命来说也是一种号角,那种环境下就需要这样的作品来鼓劲、提气,所以他那个时期的创作比较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时代的需要。现在的创作讲究艺术、人性的复杂,但那时候来不及精雕细琢,根据需要可能三天就排出来了,这就是时代的造就。这些大师、巨匠也完全是时代造就的,就像恩格斯讲的,时代需要这样一批人,就产生了这样一批人,所以他们的创作是因时代而发,一直服务于时代,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雅俗共赏是非常高的要求对于一个艺术家的评价不会是恒定不变的。包括鲁迅,前两年也有过负面的评论,认为对他的评价太高了,其他的作家更别说了。每一个时代的人,看同样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于作家的评价应该也会变。在地位确定的基础之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当代作家更难说了,盖棺也很难论定。人们对作家的评价很难做到纯粹从艺术角度来评价,包括对画家也是这样。往往会把人和作品分离开,从评价这个人而因人废文、因人兴文。不喜欢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大节有亏,道德方面有缺陷,然后就把他的作品否定了;或者这个人在道德方面树立了一个标杆,顺便也把他不重要的作品给抬高了。因为时过境迁,当代人很难回到当时的历史境遇里面。如果是对历史关注的人,还可能想象当时的历史状况。一般的观众和读者就会根据作品而论,所以一部片子要让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只能录取几点,只能取一个最大公约数。雅俗共赏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作品也有自己的命运艺术家的个人遭遇跟社会境遇契合在一起,个人的痛苦包括情感的痛苦,正好和社会的痛苦合拍,个人的痛苦和社会大多数人的痛苦是一致的,这时个人情感抒发变成了社会情感的抒发。像郭沫若的《女神》,在艺术上肯定有不同的看法,但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处在痛苦压抑之中,所以“女神”这样一种呼唤,就变成时代的号角,引发了大多数人的共鸣。我的《红高粱》里的插曲《妹妹大胆向前走》这样一首歌现在肯定流传不开,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环境里,一下子就契合了当时人的情感。所以,一部作品的走红是同时代相关的。现在再放电影《红高粱》,可能就没人来看,感觉没什么意思,当时却能引发很大的反响,因为代表了当时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诉求和呐喊。作品跟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命运。可能过了很多年,大家冷静下来一想,这部作品艺术价值并不高,艺术价值上可能把它推翻,但它在文学史上曾经轰动一时,做史的人必须记载。所以,进入了文学史的作品,未必是伟大的艺术作品,而是史上有名的作品。(来源:《中国艺术报》2014年12月01日 作者:德加)莫言剪影《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左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主任杨华山(右一),共同向莫言颁发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丶中央电视台丶中央新影集团丶银谷艺术馆签发的《百年巨匠》文学篇顾问聘书莫言(右)与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琦(中),《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左)亲切交谈莫言(中)、杨京岛(左)与《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讨论创作问题莫言(右)在《百年巨匠》工作室与杨京岛亲切交谈莫言、杨京岛和《百年巨匠》美术篇第一、二、三部总导演赵伟东合影